韓永
就高考改革以及現有方案存在的優(yōu)缺點等問題,《中國新聞周刊》近日采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他對教育改革問題有長期的深入研究,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專題組成員,也是《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建議方案》的主要參與者。
在儲朝輝看來,目前的高考改革方案讓學生有了一些自主選擇權,高校招生也有一定決定權,這是一個小的進步。但是,要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從教育管理放權、教育評價多元方面著手。
中國新聞周刊:北京高考新方案近日出臺,你如何評價這一方案的內容?
儲朝暉:這個方案對于學生來說,擴大了一些選擇性。與之前的浙江方案相比,這次北京方案選考比浙江方案做得更簡單一點,考試要少一些,給了考生更多的便捷。
此外,不管是北京方案還是浙江方案,分數對于升學的效價降低了。原來完全是憑分數說了算,但改革后不僅僅只看分數,還要看綜合素質評價等等因素。招生的高校也有了一定的決定權。
中國新聞周刊:不管是浙江方案還是北京方案,公眾對其內容仍然有許多質疑,之前的浙江方案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對此應該怎么看?
儲朝暉:整體上看,中國考試招生制度長期是由政府包攬的,這就導致兩方面的后果:一是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不參加中國高考,去國外自費留學,讓中國高校的優(yōu)質生源流失,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大學走向世界一流水平;二是不利于整個國家人才的培養(yǎng),難以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必須要讓高考招生制度更加科學、專業(yè)、透明,對高考的改革就勢在必行。政府相關部門已承諾,到2020年要在全國建立新的高考制度。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當時媒體采訪我,我用了四個“不”來評價:不完整、操作性不強、穩(wěn)定性不強、不專業(yè)。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出來后,我曾建議他們減少考試次數,因為考試多必然給家長學生老師帶來很多負擔。
另外,無論是浙江方案還是北京方案,這兩輪高考改革都沒有觸及一個實質問題,即高考到底是以政府為主體,還是以高校為主體。
我從2005年開始參與高考改革的討論,一直持續(xù)到現在。2008年起草《教育規(guī)劃綱要》時,我是專題組成員,當時反復開過很多會進行討論,最后定下了一段話。這段話的類似表述可以在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找到:“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yè)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jiān)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p>
也就是說,招考分離的內容寫進文件里了。但2014年起草《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過程中,關于這個問題就出現了分化,有一撥人很保守,話講得很極端,說實行招考分離會“影響政治穩(wěn)定,會有嚴重的后果”。這樣一來,最終將招考分離的內容從文本中刪除,出臺了一個被稱為邁了“半步”的改革方案,給現在的實行工作帶來不少困難。
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評估招考分離?
儲朝暉:根據我長期做實地調查和歷史研究判斷,一項政策越得民心就越沒有風險。招考分離屬于“放管服”的一項關鍵內容,就是將招生的權力放到高校,就是下放權力,是對所有教育當事人都利好的政策。
事實上,現在教育的管理和評價權力高度集中,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單一追求考試分數、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校外培訓過多過濫。這些問題的根子都在于教育的管理和評價權力高度集中,標準過于單一。學生們難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因為只要學單一的內容就能考高分,這種情況下培訓機構辦起來也很簡單,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簡單復制,遍地開花。不解決這個問題,培訓過濫的問題就沒法解決。
要真正解決問題,就需要將教育的評價權力和管理權力分級,該屬于哪一級就屬于哪一級,這樣就會有多樣性,而不是單一的標準。標準不再單一以后,單一的培訓需求就沒有了,辦培訓班就必須有獨特的內容,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培訓的需求也就降下來了,就不會速生猛漲,培訓過濫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F在僅對培訓機構嚴加管理的方式,我可以斷定,依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提高分數的培訓需求依然存在,家長依然負擔重,學生依然負擔重。
目前每年大約一千萬高考學生,都要按照一個標準來排隊。實際上受影響的還不止這一千萬人,因為高考會一直延伸到初中小學,現在甚至已經延伸到幼兒園了,所有有孩子上學的家庭都感到壓力巨大。如果不及時變革,對這些家庭和孩子都是連續(xù)不斷的傷害。
中國新聞周刊:高考改革方案里,增加了學生在高考中的選擇,算不算是一種進步?
儲朝暉:現在的方案給了一點小空間,是一個進步。但是,如果不改變管理和評價權高度集中的現狀,這點小空間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那么,高考選拔的標準應該怎么定?
儲朝暉:選拔標準應該是多樣化的。應該由各個高校組建專業(yè)的招生團隊,根據該校辦學目標,根據自己想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學生來自主決定,并在招生簡章中明確表述。每個學生再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判斷和選擇,形成多對多的組合,就是我?guī)啄昵胺磸椭v的讓高校與考生之間“談戀愛”。
這樣的結果就會是多樣性的。各個高校有不同的標準,跟學生天性的多樣性匹配,相互選擇,入學和就學過程就是甜蜜的,不會造成現在60%的學生不喜歡自己所上的學校和專業(yè)的情況,就不會造成如此巨大的青春時光和教育資源的浪費。
最近有的地方出臺政策,把學生近視眼率跟政府的政績考核結合起來。這個怎么掛鉤呢?有時候就可能出現造假。其實解決近視眼的問題還需要從教育管理放權、教育評價多元著手,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課程和自己想參加的活動,而不是被要求做不喜歡的事情,學不喜歡的內容。這樣一來,近視眼率就有可能自然降低了。轉來轉去,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個:我們的教育管理和評價權力過度集中、單一。
如果只是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是個抽象的標準,而每個人都是具體的,天性各不一樣,要求所有的人按照一個抽象的單一標準去排隊,就會丟掉具體的、天性的、自然的那個人,就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們曾經做過調查,那些考高分的學生其實吃虧最大,因為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高分里去了,這些孩子丟掉自己丟得最多、最徹底,走到社會上發(fā)展總體上是不太好的。而那些中游的、成績排在中間的學生,后來走上社會發(fā)展得更好,因為他多少還保留了一點自己,走到社會后天性的部分就發(fā)揮作用了。
中國新聞周刊:綜合素質評價是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被認為最能體現素質教育的訴求,你怎么評價這個制度設計?
儲朝暉:現在我們說的綜合素質,還是加總分模式的綜合素質。類似于學業(yè)上把數學物理化學等考試分數加起來算。比如物理考了1分,語文考了1分,英語考了1分,各門學科的1分是不等值的,加起來算,就好像是一只豬加兩只鴨,再加四頭牛,把量不同的數加起來得出一個總數,按這個總數排隊。
我們作為專家組成員曾經提出來不要加總分,分科呈現就行了,但相關領導說那還是得排一個隊,讓大家看起來一目了然。
如果不加總分結果會怎么樣?按各科分數分別呈現排隊就有N種可能,比如八門課,有八門課的排列組合。這樣高校招生的時候也看得出來,想招就能招到哪科成績高的學生,專業(yè)團隊能對這樣的計分方式做出自己的判斷。招生辦加總分的排隊就失去了意義。
現在搞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yè)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做個評定,又搞加總分模式,等于在學業(yè)總分之外又進入另一個陷阱。
國外高校招生時是怎么評價的呢?低端的高校根本就不看這些東西,就看一下你高中的學業(yè)成績,或者你參加SAT的成績,就夠了。但高端的高校一定會挑剔你。他們看的是什么呢?SAT的成績可能只占25%?40%的權重,其他60%到70%由學校的專業(yè)招生團隊自己來定。他們會對考生申報的材料進行整體的評價,不同學校有不同的綜合素質標準,比如哈佛和麻省理工對綜合素質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誰來判定呢,就完全由學校的招生團隊來判定。
團隊本身其實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他會整體把你的材料放在一起分析、鑒別,看是否能展現出一個有使命感、想改變社會、有能力做事、并善于合作等品質,如果你能展現出這些,就會給你很高的估分。
不少學校都需要考生寫申請短文,它很重要,是對考生評價的重要依據,兩三千字,要你自己寫,別人寫的不行,前些年有些中國考生請中介機構幫考生寫,曾經欺騙過一些高校,但時間久了就不行了,他們會檢驗出來。申請短文就能反映出你個性化的東西,你的思考、你的生活經驗,他們會做認真細致的分析。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有沒有可能復制這種做法?在中國,一旦高校有這個權力,也許就會被質疑有暗中操作的空間。
儲朝暉:這不叫復制,設置相應的空間就行了。首先是把招生的權力真正給各個高校,高校自己想辦法組建自己的專業(yè)招生團隊,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周密完善的設計??拷逃咳ソ鉀Q本該屬于各校解決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主體弄錯了。
對于暗中操作的質疑,不能完全排除,但是你是相信一個機制還是相信一個人?將整個程序公開透明展現出來,如果有貓膩,你這個學?,F在可以這樣搞,但幾年以后你就會因為招不到好的學生垮了,因為招生作弊名聲壞了,誰愿意承擔這個責任?
民國的時候高校招生也就這樣做,但沒有人作假,因為過程公開透明?,F在招生還可以有錄像錄音,不僅考官對考生有判定,其他人也可以把這個錄像拿出來看,誰愿意冒作弊的風險?
并且,如果發(fā)生作弊,要處分一個專業(yè)人員是很簡單的事,但要處分一個行政機關和招生辦的人就很難。
要相信常識。高校招生可能會有腐敗,但這不是因為招生引起的,而是整個社會有腐敗的根基。如果能在招生上建立一個相對公開透明專業(yè)的制度,本身也是引領社會消除腐敗的一個突破點。如果是出于對高校招生腐敗有顧慮,就不動原有的體制,這就成了一個借口了。對這個問題,我們爭論過很多次。我希望有更開放的討論,理越辯越明。
中國新聞周刊:在中國的現實環(huán)境下,中國的高考和招生改革,會往你說的方向走嗎?
儲朝暉:我認為這是必然的,遲早會往這個方向發(fā)展。我們曾經在2014年7月份做了一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建議方案》,這個建議方案呈現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的專業(yè)判斷。
這個方案發(fā)出來以后,各個省招生辦在做改革方案時,私下里都會拿來看。我們做這個建議方案,就是要預示未來的改革方向,不管十年二十年,甚至可能是三十年五十年,波波折折走來走去,最終一定會走向那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