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潔, 賀江平
(西安工程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
聚乙二醇(PEG)含有乙氧基鏈段,親水性好,用其合成的PU親水性和透濕性好,因其含有醚鍵,鍵能小,PU強度較低[1];而聚酯二元醇含有酯基,親水性差,用其為軟段的PU,透濕性差,酯基鍵能大,力學性能優(yōu)良,但原料價格較高[2]。
選擇不同種類的聚醚二元醇和聚酯二元醇,改變單體配比,調整軟段結構和含量,相互協(xié)同補足,能夠取得高性能的PU。聚氨酯軟鏈段主要是多元醇中的醚鍵、碳鏈,而硬鏈段主要是異氰酸酯基與二元醇和二元胺生成的氨基甲酸酯、脲基等。
廣泛的應用范圍,優(yōu)良的效果,突出的性能,使人們對水性聚氨酯的重視程度持續(xù)增加,它的發(fā)展方向值得期待[3]。高性能、低成本的產品,成為世界各國研究開發(fā)的目標。
織物 純棉半漂織物(32S/1精棉蝕毛雙面布)
試劑 聚乙二醇(分子量1000和2000,化學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環(huán)氧丙烷二醇(N220和N210,化學純,山東豪耀新材料有限公司),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分析純,上海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2,2-二羥甲基丙酸(DMPA,分析純,上海伊純實業(yè)有限公司),1,4-丁二醇(分析純,西安科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分析純,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
將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和聚環(huán)氧丙烷二醇分別按一定比例同時加入燒瓶中,在110℃~120℃,60 KPa下抽真空2 h脫水,降溫至55℃~60℃,加入IPDI預聚反應2 h,再加入DMPA 在60℃~80℃下反應1 h進行親水擴鏈,再加入后擴鏈劑1,4丁二醇反應1 h,在催化劑的催化下,達到反應終點,最后加入三乙胺進行中和,反應視體系粘度加入適量丙酮進行降粘。
一浸一軋整理液(自制聚氨酯乳液80 g/L,45℃條件下浸漬5s~10s,軋余率85%)→焙烘(160℃,90s)
1.4.1 分析測定
異氰酸根消耗率[4-5]采用化學分析法測定NCO的含量。利用異氰酸酯基與過量的二正丁胺反應生成脲,再用鹽酸滴定過量的二正丁胺來定量計算異氰酸酯基的含量。
乳液含固量 按照行業(yè)標準HG/T 4266-2011測定。
乳液黏度 按照旋轉黏度計法[4],采用NDJ-1型黏度計進行測定。
1.4.2 織物性能測試
整理后的布樣,在溫度為20℃±2℃、相對濕度為65% ±2% 條件下平衡24 h ,進行性能測試。
還記得在朋友圈里被瘋狂轉載的煙火表演嗎?沒錯,那個很“燃”的視頻就是臺北的跨年煙火秀。轉眼一年將盡,與其隔著手機屏幕贊嘆,不如親臨其境去欣賞———全世界施放點最高的燦爛煙花,群星閃耀的演唱會,逛不完的美景,吃不夠的小吃……去臺北辭舊迎新,注定是你一生之中最炫目的一次旅行。
白度 采用WSD—Ⅲ型白度儀測試。
懸垂系數(shù) 按GB/T 23329-2009進行懸垂性測試。
斷裂強力 按GB/T 3923.1—2013《紡織品 織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強力的測定 條樣法》,采用YG(B)6D-500型電子織物強力儀測定。
折皺回復角 按GB/T3819—1997《紡織品 織物折痕恢復性的測定 回復角法》,采用YG541L型數(shù)字織物折皺彈性儀測定。
潤濕性能 參照相關文獻[6]所述的滴水試驗進行測定。
硬挺度 按GB/T18318—2001采用LLY-01型電子硬挺度儀測定。
查閱相關文獻可知:合成聚氨酯預聚體溫度大致為65℃~90℃。為了探究合適的預聚溫度,預聚溫度從65℃開始,選擇依次增加5℃進行實驗,按照1.4的測試方法,測試異氰酸酯基的轉化率,優(yōu)選最佳的預聚溫度和時間,結果如圖1。
圖1 預聚溫度對-NCO轉化率的影響
從圖1可知,增加預聚溫度,異氰酸酯基(-NCO)的轉化率也提高。當反應溫度超過75℃時,轉化率增加很快。溫度為80℃和85℃時,轉化率增加相當且最高。說明升高溫度,-NCO基團的轉化率逐漸增大,即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進行,但溫度太高易發(fā)生暴聚,導致副產物增加,進而影響產品的質量與效果。主要原因在于:隨著預聚溫度的增大,(1)體系粘度降低,(2)分子運動速率加快;(3)IPDI中兩個-NCO基團的活性差異變小,有利于反應的有效進行。當反應1.5h 后,轉化率增加緩慢,反應溫度超過80℃以上,轉化率增幅不大,反應2h后化學反應基本完全??紤]混合二元醇聚氨酯的預聚溫度選定為:75℃~80℃,反應時間選擇2h。
按照上述確定的合成工藝,選擇分子量為1000的PEG和N210按照摩爾比N1′合成聚氨酯,按照1.4測試方法進行測試,結果見表1。(nPEG-1000:nN210=N1′)
表1 不同投料摩爾比N1′合成的聚氨酯對應用性能的影響
注:PEG:N210=N1′改變,nDMPA: n1,4丁二醇=1:2(R′),R=1.8,PEG-1000
由表1可見,增加N1′值,硬挺度的值先增加后略減小,斷裂強力和白度變化不太明顯,親水性提高。但相對于原坯布織物硬挺度提高0.2 cm,強力提高5%~7%,親水性減小0.2s左右。N1′=3:1和4:1時,織物斷裂強力較高,硬挺度也高,親水性及白度都不錯,這是因為PEG含有聚氧乙烯鏈段,使整個大分子鏈具有親水性、廣泛的配伍性、增容性及與許多物質形成締合型絡合物的性質,而N210結構中比PEG多含有一個-CH3,具有良好的柔順性??椢镉餐Χ群蛷娏υ黾又饕怯捎诋惽杷狨ヅc羥基反應生成氨基甲酸酯,作為硬段,內聚能大,不易旋轉,剛性足。而二元醇是軟段,兩種二元醇性質不同,配比不同,軟硬鏈段不同,性質有異。所以最終選擇PEG-1000與N210摩爾比N1′=3:1和4:1。
2.2.2 PEG-1000與N220摩爾比N1的優(yōu)選
按照上述確定的合成工藝,選擇不同二元醇配比N1合成聚氨酯,按照1.4測試方法進行測試,結果見表2。(nPEG-1000:nN220=N1)
表2 投料摩爾比N1對棉織物性能的影響
注:PEG:N220=N1改變,nDMPA: n1,4丁二醇=1:2(R′),R=1.8,PEG-1000
由表2可知,增加N1值,硬挺度和斷裂強力變化幅度不大,但相對于原坯布有所提高,親水性增加,織物白度基本沒有影響。這主要是聚氨酯本身是一種樹脂,根據樹脂沉積理論,會在織物表面成膜,減少織物薄弱環(huán)節(jié),強力會提高。且在N1=3:1和4:1時親水性、強力及白度都是最佳的。這是因為PEG含有聚氧乙烯鏈段,使整個大分子鏈具有親水性、廣泛的配伍性、增容性及與許多物質形成締合型絡合物的性質。而N220含有醚基,柔韌性好;帶有-CH3等烷基,耐低溫性能好,親水性差,耐水解性好。綜合各項性能最終選擇N1=3:1和4:1。
2.2.3 PEG-2000與N210摩爾比N2′的優(yōu)選
PEG-2000與N210按照投料摩爾之比N2′進行反應,整理在棉織物上,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投料摩爾比N2′對棉織物性能的影響
注:PEG:N220=N2′改變,nDMPA: n1,4丁二醇=1:1(R′),R=1.8,PEG-2000
由表3可以看出,增加N2′值,硬挺度和斷裂強力逐漸增大后略變小,親水性逐漸提高,白度影響不大。N2′值增加,PEG的比例增大,乙氧基鏈段變多,N210含量降低,丙氧基鏈段減少,親水性提高;軟硬鏈段交替,分子間力矩改變,抵御外力能力增強,強力增加。由于氨酯鍵的存在,使得分子鏈自由旋轉能力降低,織物硬度增加,存在性能最優(yōu)鏈段比例。當PEG與N210混合摩爾比在N2′=3:1和4:1時,親水性、強力、織物手感及白度達到最佳,所以最終選擇N2′=3:1和4:1。
2.2.4 PEG-2000與N220摩爾比N2的優(yōu)選
PEG-2000與N220按照投料摩爾比N2進行反應,整理在棉織物上,測試結果見表4。
表4 投料摩爾比N2對棉織物性能的影響
注:PEG:N220=N2,改變nDMPA: n1,4丁二醇=1:1(R′),R=1.8,PEG-2000
由表4可見,N2值增加,硬挺度和斷裂強力逐漸增大后稍減小,親水性增加。相比較原坯布,硬挺度增加0.3 cm左右,強力提升3%~5%,親水性下降0.3s,白度略有增加。當N2=4:1和5:1時,織物硬挺度、強力、親水性、白度達到最佳。PEG與N220 都屬于聚醚二元醇,含有醚鍵親水性都不錯,但是N220比PEG結構中多一個-CH3,那么N220親水性就相對比較差了,二元醇作為軟鏈段,-NCO與-OH反應生成的氨酯鍵為硬鏈段,按照摩爾比N2合成水性聚氨酯,二元醇摩爾比不同,軟硬鏈段長度和結構就不同。綜合織物各項性能,所以最終選擇N2=4:1和5:1。
圖2 投料摩爾比對聚氨酯乳液粘度的影響
注:P1N1——PEG-1000與N210按摩爾比合成的聚氨酯;
P1N2——PEG-1000與N220按摩爾比合成的聚氨酯;
P2N1——PEG-2000與N210按摩爾比合成的聚氨酯;
P2N2——PEG-2000與N220按摩爾比合成的聚氨酯;
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PEG與聚環(huán)氧丙烷二醇投料摩爾比的增加,粘度先增加后減小,當摩爾比為3:1和4:1時粘度較大;同時二元醇分子量越大,合成的聚氨酯粘度越大,這是由于分子量越大,乙氧基鏈段和丙氧基鏈段較多,鏈段自由旋轉,體系紊亂度增加,呈現(xiàn)出粘度增加。當摩爾比為3:1和4:1時,PEG-1000與N220合成的聚氨酯粘度比PEG-2000與N210合成的聚氨酯大,這可能是生成的聚氨酯中乙氧基鏈段與丙氧基鏈段中的醚基發(fā)生內旋轉造成的。當投料摩爾比在3:1和4:1時,粘度最大。
綜合分子量1000和2000的PEG和N210、N220進行按摩爾比混合合成水性聚氨酯,并整理在棉織物上評定各項性能,優(yōu)選出最適混合二元醇PEG與聚環(huán)氧丙烷二醇摩爾比為3:1和4:1。
分別用分子量1000和2000的聚乙二醇(PEG-1000,PEG-2000)、聚環(huán)氧丙烷二醇(N210和N220),以及相互按一定配比混合,合成一系列聚氨酯,對其進行性能測試,結果見表5和6。
表5 不同二元醇合成的聚氨酯的理化性質
由表5可知,不同二元醇合成的聚氨酯粘度不同,但聚氨酯乳液各項穩(wěn)定性良好。
表6 不同二元醇合成的聚氨酯對棉織物性能的影響
由表6可知,選擇單獨二元醇合成聚氨酯,親水性很差,在織物上形成的膜較硬,同時懸垂性也較差?;旌隙加H水性好,懸垂性好,折皺回復角較大,抗皺性好,同時織物強力略有提高。這是由于聚乙二醇親水,含有乙氧基鏈段,醚鍵易旋轉,硬挺度小,懸垂性好;同時N210和N220是聚環(huán)氧丙烷二醇,含有丙氧基鏈段,相比PEG結構單元多一個-CH3,親水性差,但柔順性較好,硬挺度小。最終整理后織物親水性和懸垂性較好的混合二元醇組合為PEG-1000/N210和PEG-1000/N220。
圖3 聚氨酯的TGA圖譜
由于聚氨酯軟段是二元醇,主要結構為C-C和C-O-C,硬段是IPDI和擴鏈劑,形成的鍵為氨酯鍵,碳碳鍵和碳氧鍵穩(wěn)定性高,所以先分解的是氨基甲酸酯結構。在250℃~350℃,DSC小于0發(fā)生放熱反應,主要分解氨基甲酸酯結構,在280℃左右失重最明顯,分解速率最大。350℃~450℃主要為聚氨酯結構中PEG和N220的熱解離。
(1)不同單體合成聚氨酯的優(yōu)化工藝為:預聚溫度為75℃~80 ℃,預聚時間為2 h ;
(2)綜合PEG-2000與PEG-1000,各種反應單體摩爾比為PEG/N210=3:1~4:1,PEG/N220=3:1~4:1,R=1.8。
(3)采用混合二元醇親水性好,懸垂性好,折皺回復角較大,抗皺性好,同時織物強力略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