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抒情
摘 要:在游覽赤壁的所見所感中,完成了思想的超脫,由被貶之后的失落、痛苦轉(zhuǎn)為達觀、平和。即是在疏通字詞、理解文章的基礎(chǔ)上,品其文,讀其人,領(lǐng)會其精神。
關(guān)鍵詞:《赤壁賦》;蘇軾;樂觀豁達;以讀促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
2.誦讀、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
3.體會蘇軾身處逆境而樂觀豁達的精神,引導學生正確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
【教學重難點】
1.以讀促賞,品味課文精美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
2.理解賦的文體特點,重點領(lǐng)會作者曠達樂觀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問題探究法、提前布置預(yù)習及閱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多媒體顯示)
劉勰《文心雕龍·詮賦》中曾講道:“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p>
1.生:齊聲朗讀并翻譯。
2.師:“鋪采摛文”,鋪陳文采。“體物”,體察、描繪事物?!爸尽?,情思。“賦”發(fā)源于《詩經(jīng)》,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兼具詩歌散文特征,講究韻律和文采。在手法上,有時虛設(shè)主客,用“抑客伸主”的方式闡述觀點?!冻啾谫x》是蘇軾1082年秋游覽赤壁時寫的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被后人評價“一洗萬古”,不僅文采極佳,而且體物言志,融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芍^是一篇千古美文。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筆下的赤壁,領(lǐng)略詩人的情思。
二、誦讀激趣,整體感知
1.配樂,師有感情地范讀。結(jié)合課后練習題二,學習“對文”的朗讀方式,指導學生朗誦,體會“賦”音律和諧的特點。
2.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有關(guān)描寫、抒情、議論的句子。
三、披文入情,研讀文本
(一)賞讀赤壁美景——樂
1.多媒體配樂,指定學生朗讀第一、二段。其他同學思考: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詩人的情感如何?
預(yù)設(shè):用“月”“江水”“舟”組成了一幅秋江夜月泛江圖,營造了澄澈、空靈、寥廓、寧靜的意境。在這山水月色中,蘇子與客由景入境,由境入情,陶醉于良辰美景,游人的心也隨之舒朗開闊,無拘無束,快樂至極,好似仙人般超然物外,浮游太空,遺世獨立。
2.蘇軾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吟唱“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庇滞嘎冻鍪裁礃拥那楦心??
預(yù)設(shè):
(1)生朗讀,讀出“兮”字的悠長頓挫。
(2)分析“美人”意象?!峨x騷》:“不撫壯而棄穢兮,恐美人之遲暮?!蓖跻荨冻o章句》“靈修美人以媲于君?!薄懊廊恕奔粗妇?,古人望月思美人,蘇子望月思“君王”。蘇軾遭烏臺詩案貶謫到黃州,內(nèi)心仍掛念著天一方的君王。這里就不全是樂了,還有被貶之后內(nèi)心的隱痛和感懷啊。
3.賞析客的簫聲。運用比喻、夸張和側(cè)面描寫的修辭手法寫出客簫聲的高超技藝及簫聲中傳遞出來的凄涼、傷感。
(二)品味客之悲——悲
探究:第三段結(jié)尾客“托遺響于悲風”,客悲什么呢?你最有感觸的哪一句?并在課本上圈點批注。
預(yù)設(shè):
1.“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卑г谷松虝?,羨慕長江的永恒。
2.“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破、下、東”三個動詞寫出了當年曹操作戰(zhàn)時所向披靡、勢如破敵的氣勢。綿延千里的舳艫,蔽空的旌旗鋪陳了八十萬大軍揮師南下的盛大場面。曹操不僅是一個軍事家,還是一個曠達的詩人,這當然是一世的英雄,是讓人非常羨慕的。但像曹操這樣的一世梟雄,尚無法抵御時間的流逝,終究只存在歷史中,而不能存在到現(xiàn)在。哀怨曹操“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羨慕曹操的英雄人生,悲英雄不在的凄涼(人生無常)。
(三)析蘇子之豁達——樂
1.思考:如果你是客,在悲觀失意中,你覺得哪一個句子能解開心中的悲涼?為什么?
引導:抓住文中的“夫”和“且夫”
預(yù)設(shè):“且夫天地……莫取。”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主宰,有些東西如果不是自己的,就算是強求也不行?!白云洳蛔冋叨^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边@里寫世間萬物其實都是沒有變的,它們一直在那里;而人一直在繁衍,生生不息,這一點看來,人和萬物一樣,都是永恒的。抓住了一個詞“無盡”,客在赤壁羨水月無窮而哀自身,蘇子灑脫而言“何羨乎?”這里我們能看到蘇軾思想中的豁達。既然不用羨,那么就是要永存,也就是共適。在變與不變中,蘇子提出“何羨乎”的主張,暗含勉勵、安慰之意。在取與不取之間,提出了“共適”解決辦法,也就是共享自然界的美景。主客盡歡,達到“喜”。
2.思考:此段中的“客喜而笑”和前文的“樂”都是表示喜悅之情,這兩種愉悅都是指同一種情懷嗎?
預(yù)設(shè):前面只是因為看到了美麗的景色,所以很高興。后來的“喜而笑”是精神和心靈上的解脫。起初只為“山水之樂”,后來卻是“了悟之喜”啊!
四、小組合作探究
文中的主和客是兩個人的思想嗎?
(多媒體)出示寫作背景:
預(yù)設(shè):蘇軾用“虛設(shè)主客”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積極的蘇軾與消極的蘇軾。如寫月是“徘徊于斗牛之間”,這“徘徊”隱隱說出了心事。歌唱“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及引用曹操的詩句都在說明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但蘇軾實現(xiàn)了自己在黃州的突圍,在短暫的消極之后仍表現(xiàn)的是不為現(xiàn)實所拘泥的一種開闊的胸襟——平和、樂觀、曠達。
五、拓展延伸
結(jié)合課前發(fā)放的資料,以“我讀出了一個________的蘇軾,他讓我懂得了________?!睘槟J?,說說對蘇軾思想的領(lǐng)會。
六、作業(yè)布置
參看課后練習題四,搜集資料,以“窮而后工”為話題,聯(lián)系本文談?wù)勀愕目捶ā?00字左右。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