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春
摘 要: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往往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文化的滲透以及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本案例采用了新媒介制作的教學資源進行導入,以任務型教學為主線進行了各種課堂活動和合作學習,并將寫作教學貫穿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媒介;合作學習;讀寫結(jié)合
一、案例實施背景
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各種媒介形式已經(jīng)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jù)重要位置,英語教師要想提升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效率,就應對跨媒介信息具備理解、整合、思辨、評估、選擇的能力,具備將報紙、雜志、電視、網(wǎng)絡、手機等媒介的資源整合成教學資源的能力。尤其是閱讀課,教師借助恰當?shù)拿浇橘Y源,可以對教材涉及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挖掘和拓展,使學生有更多渠道對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進行學習和了解,保證多角度多樣性的語言輸入,延伸英語教學的廣度,提升學生辨識理解文化的能力,形成教室多元的教學風景。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nèi)容為譯林版高中牛津英語模塊八第三單元的Reading: Visiting the Masters,時長45分鐘。本單元以藝術和色彩為話題,本節(jié)課是對本單元進行教材重組之后的第二課時——閱讀課。本課以電子郵件的形式,按作者一行人的參觀順序介紹了幾位藝術大師及其流派和作品、世界著名藝術博物館,目的是讓學生走進藝術,了解藝術,與大師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
三、學情分析
我教的是一個高二理科的普通班,男生占大多數(shù)。他們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討厭死記硬背,大多數(shù)人課后寧愿解數(shù)學難題也不愿讀背英語。但他們思維活躍,對知識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內(nèi)容較感興趣,具備一定的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高中一年多的訓練,他們逐漸適應了任務型的課堂活動和討論,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加強,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設計理念
1.本模塊的四個單元分別涉及英語文學、戲劇音樂、繪畫、電影,充分體現(xiàn)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文化意識作為獨立的內(nèi)容納入課本的理念。因此在設計此課時,我首先從文化意識入手,力求發(fā)揮視覺要素對文本的補充作用,提升教材的使用效果。我曾經(jīng)在Ahaschool軟件上觀看過“十萬少年漫游世界十大博物館”這檔節(jié)目,節(jié)目中對本課的幾個藝術大師及代表作和著名藝術博物館都有介紹。課前我對影音資料進行了精心剪輯,截取了所需片段和畫面,用于導入環(huán)節(jié)和之后的欣賞,從而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英語文化的氛圍。
2.為了實現(xiàn)課堂的多信息、快節(jié)奏、高密度,本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教學為主線,設計了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及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是設計者、引導者、協(xié)調(diào)者,鼓勵學生通過體驗、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
3.閱讀教學結(jié)合寫作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我發(fā)現(xiàn)平時的寫作練習,凡半開放式作文學生都感到棘手,因為他們往往缺乏成熟的觀點。而通過閱讀課教學對教材內(nèi)容涉及的話題進行討論,從中汲取論點,并整合成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再加上通過閱讀對課文中好的詞語句型的積累,學生寫作文時就會心中有數(shù),筆下有辭。
五、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熟悉并掌握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及句子。
2.能力目標:訓練閱讀微技能,掌握從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并進行語言和書面表達。
3.情感目標:了解藝術大師及代表作,感悟藝術作品的真諦,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繪畫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質(zhì)及思維品質(zhì)。
六、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閱讀,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并掌握重點詞匯及句型,學會欣賞藝術大師的作品。
2.難點: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觀點并完成寫作任務。
七、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法、問答法、討論法。
八、教學手段
視頻剪輯,多媒體輔助教學。
九、教學過程
Step Ⅰ Greeting and warming up (2 minutes)
Task 1 Predicting Students read the title Visiting the Masters and predict : What will the passage tell us?
【設計意圖】預測是一項重要的閱讀微技能,提前預測可更快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快速進入話題。
StepⅡ Leading in (4 minutes)
Show the students a short video about the Louvre Museum.
Task 2 Questions: 1. Which city is the Louvre Museum in?
2.How many paintings can you see there?
【設計意圖】利用原汁原味的視聽材料導入話題,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既滲透了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閱讀欲。
Step Ⅲ Reading(24 minutes)
1.Skimming(6 minutes)
Task 3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hen tick the names of the masters and the museums Li Ming visited.
【設計意圖】先給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更有目的性,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掌握文本大意,并查讀細節(jié),快速定位信息。
2.Scanning (8 minutes)
Task 4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then work in pairs to fill in the following chart.
【設計意圖】用圖表的形式讓學生填補信息,并把藝術大師的代表作打亂順序后排列在表格下面,讓學生重新排序,這使學生對各個時期的藝術大師及所屬流派代表作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學生的歸納理解能力,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3.Careful reading (10 minutes)
Task 5 Students appreciate some of the masterpieces and answer some further questions, paying attention to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Q1. What kind of artist is Picasso? What similarity is there between Picasso and da Vinci according to the e-mail?
Q2. What did Monet and van Gogh have in common? What was the special thing about them?
Q3.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van Goghs lif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his position?
【設計意圖】用較深層次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對藝術大師的特點、獻身藝術精神的思考,通過問答引出課文重點句并加以理解。
Step Ⅳ Discussion (6 minutes)
Task 6 Students have a discussion in groups of four and then voice their opinions.
Which master do you like best? Why?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masters journey to success?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討論,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帶動基礎薄弱的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領悟到要成功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小組活動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并為下一步的寫作進行鋪墊。
Step Ⅴ Writing ( 8 minutes)
Task 7 Students write a passage of 100 words about their favourite master and then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writings.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將在閱讀文本中學到的語言知識和觀點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再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
Step Ⅵ Summary and homework (1 minute)
Give a brief summary of this period.
Homework: Students search the Internet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favourite masters and then finish their compositions(150 words).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的作用,學生拓展課堂習得,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Visiting the Masters
have an output of seek to...
experiment with commit his whole being to
by popular consensus
十、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遵循了任務型教學的原則,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思維,且層層推進,具有一定的思維梯度。利用媒介資源設計的導入新穎,參觀博物館的主線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好像由老師帶領著在博物館里欣賞大師杰作一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用英語表達的愿望。本課將寫作貫徹于閱讀教學中,以教材為基本內(nèi)容,以課堂為主陣地,精心設計讀寫訓練的具體內(nèi)容,有層次、有梯度地落實了相關訓練,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書面交際的能力。由于教師對教學重難點心中有數(shù),了解教學對象,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了適當?shù)慕虒W方法,本課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魏家琴.信息傳播時代英語教學中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提高[J].學理論,2013(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