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微
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wù),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以課文為基點對課堂進行拓展,圍繞課文讓學生開展“溯源式”閱讀,從而拓展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溯源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113-01
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實現(xiàn)了學生與知識的直接互動,更重要的,是調(diào)動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展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yǎng)。鑒于閱讀的重要性,近年來很多一線教師開展了關(guān)于閱讀教學的研究。通過網(wǎng)絡(luò)搜索和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教育界關(guān)于溯源式閱讀的研究尚有欠缺。基于此,本文結(jié)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對如何開展溯源式閱讀教學進行了探究。
1 溯源式閱讀教學的內(nèi)涵
目前,學術(shù)界尚缺乏關(guān)于“溯源式閱讀”或“溯源式閱讀教學”的概念界定,但從字面上來看,“溯源式閱讀教學”主要包含了“讀什么”和“怎么讀”兩項內(nèi)容。
其中,從“讀什么”這一方面來看,溯源式閱讀教學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來開展閱讀。嚴格來說,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們可能節(jié)選于某部小說,也可能是某部作品集中的一篇,而課文作者也都是擁有多篇優(yōu)秀作品的著名文學家。因此,以課文為基點來追本溯源,引導學生從“一課”學習到“一本”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以及提高學科素養(yǎng)。
而從“怎么讀”這一方面來看,溯源式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在于回歸語文本質(zhì),強化母語教育,傳播語言文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感知和體驗我國口語與書面語、語言文化與漢字文化乃至國學文化之間的異同,引導學生運用與我國語言文化及漢字文化相同的閱讀方法來閱讀,從而掌握漢語言文化的特性,通過閱讀來提高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培養(yǎng)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 溯源式閱讀教學的實施
嚴格來說,溯源式閱讀具有課外閱讀和自主閱讀的性質(zhì),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溯源式閱讀教學實施的前提,是讓學生首先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而這一過程,事實上也屬于溯源式閱讀教學的范疇。
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實質(zhì)上是引導學生探究語文的本質(zhì),回歸語文的“本色”閱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我國古今文學作品的體裁、風格特點、文本特點等為突破口,讓學生在閱讀時“對癥下藥”,面對不同體裁的作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來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如,在教學“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課時,這篇課文的體裁屬于古詞,因此,在閱讀時教師需讓學生把握好古詩詞的特點,包括用字用詞的特點和規(guī)律,以及文本的抽象性、音樂性等等,同時運用“抓詩眼、抓意向、明意境”的閱讀方法。詩眼是一首古詩詞中的關(guān)鍵語句,如《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因其分上下兩闋,所以包含了兩個詩眼,分別為上闕中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和下闕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采用這種閱讀方法,能讓學生有效感知古詩詞這一文學體裁的特點,并讓他們掌握閱讀的技巧,懂得運用與閱讀對象體裁特點相匹配的閱讀方法,從而使學生的閱讀回歸語文本色,提高閱讀質(zhì)量。
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還需讓學生運用溯源式閱讀,來選擇合適的閱讀對象。溯源式閱讀是以課文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出處、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等開展課外自主閱讀,其意義在于,通過溯源閱讀,能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全方面的了解,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并擴充知識量,拓展學生視野。溯源式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在于課堂上對課文信息的提煉。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為例,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著重對這篇課文的三個要素進行了提煉。一是作者信息。魯迅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現(xiàn)代文學家,但七年級學生接觸魯迅的作品較少,因此,將其作為溯源閱讀的出發(fā)點,是拓展學生視野的有效手段。二是課文風格。魯迅的作品有著鮮明的文本特點,用字用詞介于文言與白話之間,又帶有少量方言,可作為學生溯源閱讀的切入點。三是課文內(nèi)容,課文中提到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以及魯迅小時候的生活經(jīng)歷,都可作為學生溯源閱讀的重點對象。課堂教學后,筆者為學生布置了兩項課外閱讀任務(wù)。其一,通過查閱相關(guān)資料,閱讀和了解魯迅生平事跡,制作魯迅生平年表;其二,閱讀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對比“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書中其它散文的異同,撰寫讀后感,總結(jié)自己的閱讀心得。
如此,通過課堂教學,為學生概括了溯源閱讀的范圍和對象,進而通過學生的閱讀,也加強了課堂與課外的聯(lián)系,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習效率。
3 結(jié)語
嚴格來說,溯源式閱讀教學的核心不僅僅在于“溯源”,更重要的,是圍繞“溯源”構(gòu)建一個閱讀的體系,將閱讀途徑、閱讀方法、閱讀范圍、閱讀體驗和評價等納入其中,圍繞課文構(gòu)建一個有機的閱讀平臺,從而以點帶面,將“一課”教學轉(zhuǎn)化為“一本”閱讀,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施牡丹.“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學刊,2005(8):64-66.
[2] 周萍.追本溯源,發(fā)展內(nèi)涵式閱讀教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中),2016(12).
[3] 張卉.基于“淺閱讀”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指導策略[J].農(nóng)家參謀,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