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洪明
一陣叮叮咚咚的提示音,是母親發(fā)來的微信視頻請求。按下“接受”鍵,忙碌的思緒頓時慢了下來。
“還在加班嗎?要多注意身體,別睡太晚?!泵看瓮ㄔ挘赣H的話都不多,只是簡短的幾句,“親眼”看到我之后,她才安心放下電話。
去年,我把一臺閑置的智能手機送給母親,陪伴她多年的那臺老年機光榮“下崗”了。習慣了簡單按鍵的母親突然用起觸屏手機,有些不適應,僅僅是接打電話、查找聯(lián)系人等常用功能就讓我教給她好多遍。
后來,母親去弟弟家小住。小弟又送給她一臺配置更高的智能手機,還幫她下載了微信。相比簡單的接打電話,讓一位68歲且沒有上過學的農(nóng)村老太太學會使用微信,無疑是難上加難。
“算了,不學了,太麻煩了。”母親學用新手機沒幾天就想知難而退。但小弟每天都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母親。
后來,母親回到老家,邊學邊實踐,沒事的時候就把手機拿出來“把玩”一下,時不時地跟我們視頻通話。就這樣,母親終于學會用微信了。
“老姐姐,你還真時髦,這么大年紀還會用微信!”母親會用微信的消息頓時在街坊四鄰里炸開了鍋,大家見到她都會夸上幾句。在母親的帶動下,她身邊的老朋友們都開始用智能手機,老母親成了教練,手把手地教他們用微信和子女溝通。聽母親講,他們建的群組可熱鬧了,有事沒事兒在群里發(fā)紅包、發(fā)照片,彼此真誠祝福、溫情互動,親情不知不覺更濃了。
“媽,我再教您在朋友圈發(fā)視頻,這樣親戚朋友就可以隨時看到您了?!边@次接母親來家過冬,我給母親出了一個新課題。戴著老花鏡,母親又認真地學起來。
“棒棒噠”“時尚老太太”“媽媽很洋氣”“真牛”“值得一贊”……當我將老母親成功發(fā)朋友圈的消息發(fā)在我的朋友圈以后,很快就收到了近百個贊和評論。母親知道了,更是樂開了花。
一紙調令一個方向,一項工程一個戰(zhàn)場。作為電建人,我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早已習以為常。每到一處,母親總惦記著我的吃住,第一時間發(fā)消息詢問。每次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展開“會戰(zhàn)”,母親又總會發(fā)語音為我打氣。而每當并網(wǎng)發(fā)電的喜訊在朋友圈更新時,母親更是第一時間為我們點贊。
前不久,看到我發(fā)在朋友圈的內(nèi)蒙古杭錦旗雪景照片,母親在評論里寫道:等開了春,我要到那里去看看。末了,還加上了一個幸福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