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
那天,為了窗明幾凈地迎接元旦,我趁老公陪兒子去上鋼琴課的時候收拾屋子。
無意中,我從一個舊皮箱里翻出了一堆發(fā)黃的信封,打開一看,竟是一張張賀卡:有的是折疊立體的,有的印著我上中學時最流行的“還珠格格”,有的打開后是用彈簧粘著的生肖……這些賀卡上的圓珠筆或鋼筆字跡都有些黯淡了,祝福中卻都洋溢著年少的熱烈、憧憬與祝愿。一瞬間,我仿佛回到了花季年華,透過那一張張賀卡,想起了記憶深處那一個個稚嫩的臉龐。也許,過年寄賀卡是只有如我這般出生于80年代的人,才記得和懂得的簡單小幸福。
中學畢業(yè)后的幾年中,我和昔日同窗,又用寄信的方式寄新年賀卡。隨著賀卡寄出的,往往還有一封寫在花花綠綠、帶著香味的信紙上的信,我們在信里回憶著那些共同的記憶,也用最質樸的方式傳達著彼此的心意。
我上大學的時候,開始通過電話和初中、高中時的同學拜年,無論是同在一個城市,還是身處其他省市,當聽到彼此熟悉的聲音都是那么開心、興奮和激動,拜年的祝福話說完之后,我們還會相約來年再聚,而這聚會,有的很快實現(xiàn),有的卻遙遙無期。
工作之后,我們習慣了用手機短信來拜年,往往還沒等過年,短信便一條一條地來了,到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零點倒計時的時候,短信的聲音更是此起彼伏,有內容搞笑的拜年段子,或是富有內涵的“藏頭詩”寫成的祝福,有成語連成的與生肖有關的吉祥話……后來又有了彩信,動態(tài)的彩色圖片為新年增加了時尚的氣息,賦予了短信拜年新的內涵和時代特色。
手機信息拜年持續(xù)了多年之后,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微信這種更經(jīng)濟、迅捷的拜年方式走進了千家萬戶。對于那些身在異鄉(xiāng),甚至異國的親朋好友,我們不止限于想聽到對方的聲音,還會使用微信視頻聊天的方式,看到對方親切的面龐和笑容。
等兒子這代人長大之后,我不知道社會上會流行哪種拜年方式,但我敢肯定的是,無論是賀卡、電話、手機信息,還是微信信息、語音、視頻,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永遠不會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永遠不會淡,人與人之間的祝福永遠不會變!
無論身處哪個時代,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我們都會通過拜年保持那份期冀,銘記往日情誼,珍藏剎那芳華……
(責編 馬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