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怡 吳曉華
摘要:當代大都市背景下兒童與自然的關系受到廣泛關注,針對城市兒童出現“大自然缺失癥”及親子關系互動交流途徑缺失等問題,自然教育逐漸得到重視,現代園林設計同樣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發(fā)揮其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文章主要以浙江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規(guī)劃設計為例,該項目關注公園設計中的自然教育功能,并針對培養(yǎng)自理型、自立型、自信型、自強型4類自然教育景觀,提出相應的設計方法與原則,對當代中國園林中自然教育功能設計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現代園林,自然教育,兒童教育,設計原則
理查德·洛夫在《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一書中曾說:“自然總是能給孩子一個更為廣闊遼遠的世界,這既不同于父母給予的親情世界,也不像電視那樣會偷走孩子們的時光,相反,她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1]?!白匀蝗笔А弊尞敶鷥和某砷L面臨許多來自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問題。而自然教育并不只是補充自然知識,更是鼓勵兒童在大自然中體驗,拉近兒童與自然的距離,有效控制“自然缺失”帶來的不良影響。
北京北研大自然教育科技研究院認為自然教育的定義是:以自然環(huán)境為背景,以人類為媒介,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使兒童融人大自然,通過系統(tǒng)的手段,實現兒童對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編織,形成社會生活有效邏輯思維的教育過程。園林設計與整個自然環(huán)境息息相關,它可以通過空間場所決定人流的匯聚與疏散,它可以通過科學有效的手段決定山、水、植物、石頭、木頭等自然元素的運用。因此,就城市各類公園綠地而言,現代園林設計在針對自然教育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1 園林設計中實現兒童自然教育發(fā)展概況
目前,關于兒童自然教育方面的理論與實踐,國外開展研究的時間較國內早,領域也較為廣泛,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如1906年,英國作家拉特(L.R.Latter)在《兒童的學校園藝》中指出將花園作為兒童的戶外課堂,花園整體布局清晰,提供一系列教學計劃和學習活動,促進兒童對園藝、植物分類、土壤、蔬菜花卉以及蚯蚓、蝴蝶等花園動物的觀察學習[2]。在瑞士,蘇黎世大學耶荷公園是尊重自然并且關注人與自然關系的一個成功實踐。它具有在生態(tài)功能之外的重要功能——即培育對“自然”的感覺:市民可以感知“野草”的生長,感知泥沙的土地,感知生長多種植被的濕地,感知裸露地面的巖石,感知自然的進程,感知土地和在土地之上的有生命的東西[3]。但在我國,自然教育起步較晚,各方面理論尚不成熟,相關實踐也主要集中在一些自然教育機構的學習活動上,而重點討論自然教育在景觀中的應用者少之又少,這些問題讓我們清晰地看到現階段的不足。
園林設計的目的不僅是創(chuàng)造出美的宜人的游憩境域,同時更要滿足人們精神文明的需要。城市中各類園林綠地是促進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社會服務載體。公園景觀作為自然體驗空間,對兒童的認知、運動和社會發(fā)展非常重要,兒童在這里玩耍,可以鍛煉自主能力,更可以培養(yǎng)感性的認識、對美的意識等。
因此,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必須將自然教育劃為一個單獨章節(jié)進行重點設計,重視自然教育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功能體現,在深入分析各種自然教育景觀作用的基礎上,完成各類公園綠地的規(guī)劃設計。
2 園林設計中自然教育的功能類型
自然教育主要針對的是適齡階段的孩子,多為兒童和青少年。尤其是那些長期缺乏與大自然接觸的孩子,表現為對自然缺乏尊重,自然知識匱乏,缺乏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或是身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自然環(huán)境中表現出手足無措的模樣,喪失與自然親近的本能。針對這些現象及對孩子綜合素養(yǎng)的均衡發(fā)展考慮,重點增強孩子的自理、自立、自信、自強的“四自”能力,這對將來孩子的自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園林設計中也可以從這4個方面解決孩子對自然信息的有效獲取與吸收。
1)培養(yǎng)自理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所謂自理,就是自己承擔,自己料理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需要兒童自己動手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自然是一個公共的開放的環(huán)境,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兒童充分發(fā)揮個人能動性創(chuàng)造出無限可能?!都澎o的春天》的作者雷切爾·卡森認為“知識的重要性遠不及感受一半。如果信息是種子,日后可以成為知識與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種子必須在其中發(fā)芽生長,童年就是準備土壤的階段”[4]。培養(yǎng)自理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就是給出一定的條件,在有限的空間和條件下設計出必須親自動手完成不同可能的自然探索結果,培養(yǎng)兒童的動手能力,幫助兒童增強行動意識,即培育對“自然”的感覺。同時這種自理能力也為自立、自信、自強奠定相應的基礎。
2)培養(yǎng)自立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自立指自我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強調的是一種獨立性。自立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具有自立品質的兒童通常會更容易取得成功,因為他們懂得觀察,對事物有自己的主見和意見,也就更容易采取行動完成任務。
“參與體驗式”的公園綠地景觀是培養(yǎng)兒童自立能力的最佳場所,在樹林、河流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襯托下,設置不同年齡段不同難度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障礙物,如樹屋、爬梯、多人秋千、沙坑等,“參與體驗”有助于培養(yǎng)兒童實踐、自立、合作與責任感等品格。因此,自立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必須保證具有參與性,能吸引兒童主動挑戰(zhàn),具有一定難度,有時需要團隊合作,促使兒童在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中得到鍛煉。
3)培養(yǎng)自信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自信是一項優(yōu)秀的心理特質,它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信心是相信自已有能力實現目標的心理傾向,是推動活動進行的一種強大動力,也是完成活動的有力保證。在現代園林設計中應注重培養(yǎng)自信型自然教育景觀,形式可以為增加親子項目,讓父母陪伴兒童一起克服困難并對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在這些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兒童可以發(fā)現自己的長處,收獲更多的自信心。
4)培養(yǎng)自強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自強通常表現為積極進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品德,對自我要求嚴格,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培養(yǎng)自強型自然教育景觀通常融于其他3種自然教育景觀之中,為兒童設計的任何主題的趣味場所中,兒童都免不了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樹立自強的目標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振奮精神,不斷前行??稍O置探險類活動空間,如探險森林、探索花園、神秘植物迷宮等。
3 浙江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規(guī)劃設計中自然教育景觀設計分析
3.1 項目概況
浙江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位于杭州市余杭區(qū)西側的徑山鎮(zhèn),其規(guī)劃總面積約為362.40 h㎡,其中林地面積占283.85 h㎡,規(guī)劃范圍南至茶中線,西至香茶線。其前身為長樂林場中的西山林區(qū),基地現狀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主要有火炬松、薄殼山核桃等植物資源收集區(qū)、濕地松高產脂、火炬松高世代等種子園、檫樹母樹林、薄殼山核桃采穗圃、雜交松試驗林等。作為種質資源庫,保護著我國重要的林木種質資源,防止出現更多的漸危或瀕危樹種,雖然其環(huán)境與天然森林有很大不同,但其在兒童自然教育方面更具有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該公園擁有百年林場的悠久歷史,擁有國家杉木、火炬松良種基地等稱號,是重要的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因此,將項目主題定位為:國家林木良種公園、中國森林科普基地。將其打造為森林植物的資源庫、高新林業(yè)技術的展示窗、森林文化的宣傳欄、科普教育的示范區(qū)、創(chuàng)齡小鎮(zhèn)的后花園。規(guī)劃理念是將種質資源保育放在首位,結合現代種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突出森林文化展示,三者形成有力的鐵三角關系。
林木種質資源是我國寶貴的自然財富,作為國家林木種質公園,將兒童自然教育理念引入,不僅能讓種質公園本身重新煥發(fā)生機,更能為兒童提供優(yōu)質的戶外學習環(huán)境。因此,不管是項目定位中的森林科普基地,還是規(guī)劃理念中的森林文化展示,它們都強調突出了項目在自然教育景觀方面的規(guī)劃設計。在功能分區(qū)中主要將其分為5大區(qū)塊(圖1),分別為:森林健康養(yǎng)生旅游區(qū)、有機農業(yè)觀光體驗區(qū)、木本花卉科技展覽區(qū)、青少年科普教育區(qū)和高新林業(yè)技術示范區(qū),其中青少年科普教育區(qū)主要圍繞上述“四自”自然教育景觀設計的分類,進行具體項目設計。
3.2 培養(yǎng)自理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分析
首先,結合原有村落開展森林文創(chuàng),設置森林圖書館、森林畫廊、森林生態(tài)表演藝術場、森林音樂廳,傳播森林文化,展示森林特色。例如將松果、木材等作為設計主題,進行種子微雕等藝術活動、舉辦森林會展等。
其次,科普設施是林木種質公園的重要基礎設施,公園內科普設施主要分為室內科普設施和室外科普設施2類。室內科普設施融合了教育、游戲、體驗3方面的特色,充分調動參與者的學習積極性,應用VR技術使得游人的體驗更為豐富。室外科普設施以介紹牌、展示牌為主。大自然課堂教育讓孩子輕松學習、體驗自然,豐富的活動設置(如松果花園、植物小競賽等)讓科普不再單調。
再次,樹木掛牌結合二維碼技術,可搜索到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屬科屬、主要用途及分布情況等準確的“身份”信息:建立品種博物館,在館內可以了解林場的所有資源信息,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如4D、VR、全息投影,展示林業(yè)發(fā)展的歷程和最新林業(yè)自然科技知識。
在針對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自然教育景觀設計中最核心的內容是“感知”,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十分適合作為兒童獲取知識及體驗的場所空間,通過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組合狀態(tài)潛移默化地形成兒童腦中對自然環(huán)境的體驗認知歷程。
3.3 培養(yǎng)自立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分析
1)森林戶外課堂:在林區(qū)內利用部分空間搭建起一個圓形或半圓形的半開敞區(qū)域用作中小學生的戶外課堂。此類課堂主要面向杭州市內及周邊城市的小學生(6~ 12歲)開放使用。這里專門教授跟戶外相關的課程,按照小學生的《科學》課本進程,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程學習,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新的生命》里有關于“花、果實和種子”“種子的萌發(fā)”等課程教學都可以在我們的戶外課堂開展。
2)自然災害體驗中心:樹立正確的防災意識需從青少年兒童抓起,“模擬自然災難體驗”已成為全國各地兒童職業(yè)體驗館或軍事主題公園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青少年兒童正確認識災難危害及學習預防、自救措施都有著超越理性層面的認識幫助。例如,可以在局部空間里利用計算機技術及煙霧模擬森林火災,教導孩子們意識到森林火災的嚴重性及加強森林防火意識教育。
3.4 培養(yǎng)自信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分析
自信心的培養(yǎng)可以建立在親子關系的提升上,除了設置各類讓兒童探索的未知空間,也需要適當的實物教學,如戶外環(huán)境中的園藝活動。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在這方面設置了森林蔬果采摘項目,讓兒童與家長一起進入果園進行森林蔬果的采摘,體驗森林勞動收獲。這有助于促進兒童對園藝、植物、土壤、蔬菜花卉及果實的觀察學習,也增加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的途徑。
兒童自信心的培養(yǎng)還可以通過團隊合作項目進行,在該區(qū)設置了具有合作性、實踐性、一致性的實驗園地。實驗園地坐落在一畝大的田地里,田地上散落著草垛、樹枝、木條、繩子等其他實驗道具,這些可以讓兒童以實驗的態(tài)度去嘗試完成一項任務,如搭建簡易的小房子或是制作院子里的籬笆,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消化知識、充分表達見解,獲得同伴的認可,這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有效教育方式。
培養(yǎng)自信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不同于自理與自立的培養(yǎng),它更需要兒童從中獲得自我滿足感,在一定的階段收獲一定的成就感,繼而激勵兒童有更進一步的努力和發(fā)展。
3.5 培養(yǎng)自強型自然教育景觀設計分析
人的成長就好像一棵樹,從種子萌芽到參天大樹需要時間和養(yǎng)分的積累,而童年就是扎根期,樹根扎得越深地面上的枝干才能長得越茂盛,培養(yǎng)兒童自強的品質就是在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自然中漫游和探索曾是構成童年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會有需要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恐懼的時候,因此,培養(yǎng)自強型自然教育的景觀應盡量自然化,減少人工的干預,使兒童有充分接觸、觀察、了解白然的機會,同時需要具備一定的挑戰(zhàn)性,讓兒童一步步打破恐懼,收獲對自然世界的認識與聯(lián)系。
在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的景觀設計中,重點考慮3個培養(yǎng)兒童自強特性的項目。第一項便是一條長度約1.3 km的林冠走廊,它就架在原有的森林環(huán)境里,這一座飛躍在樹梢的廊道,引領兒童的視線來到樹冠的高度,樹冠相交、樹枝搖曳、鳥類叢飛,體驗獨特的森林生態(tài)景象,學習用不同的視角觀看世界,也能在樹上遇到許多有趣的生物新朋友。同時,這一條林冠走廊又作為三級作業(yè)道,可用于良種高處采種。第二項是赤腳泥潭探索,在繁殖圃附近較低洼的地方設計200㎡左有的一處泥潭,讓兒童用雙腳去感受土壤的柔軟,用最直接的方式認識大地。這也是自然教育中最核心的地方,過度保護會讓兒童失去體驗的興趣和冒險的勇氣,赤腳的方式能更好地鍛煉兒童自強的品格,在失去鞋襪的保護和父母的臂彎時,兒童如何能獨立面對這紛繁復雜的人生之路,也是赤腳泥潭項目設立的初衷。第三項是步道追蹤,在高大的杉木林中利用石子、松果、樹枝做標記,引導兒童一路發(fā)現“寶藏”,他們需要踩過水潭,避開大枯木,爬過山坡,沿途有各種森林中常見的動物放大模型,如螞蟻、蜘蛛、蝴蝶、鳥類、蛇等,兒童可與它們產生有趣的互動,試著接觸曾讓他們感到害怕的生物,增加面對未知事物的勇氣。
在浙江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規(guī)劃設計中通過思考并引入自然教育理念,從培養(yǎng)自理、自立、自信和自強4個方面分項設計,自理能力是其他3者的基礎,自立、自信和自強互有穿插,以該4類兒童成長需求作為設計指導,在設計中運用場地內的林木、水、石、土壤等自然元素創(chuàng)造符合兒童行為心理特征的游樂環(huán)境,逐步引導兒童對自然的興趣,重新建立起兒童與自然的有效聯(lián)結。
4 結語
本文在分析現代園林設計中自然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對園林設計中自然教育功能依據兒童成長綜合素養(yǎng)需求進行了分類,主要分為培養(yǎng)白理型、自立型、自信型、自強型4類自然教育景觀設計,結合浙江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項目進行兒童自然教育的實踐和探索?;趦和瘋€性化發(fā)展的特性,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引入自然教育理念并付諸實踐,可以為創(chuàng)造實現兒童與大自然有效聯(lián)結、維護兒童智慧成長、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公園景觀設計帶來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l] LOUV R.Last Child in the Woods:Saving Our Children from Na-ture-Deficit Disorder[M]New York:Workman Puhlishing,2008.
[2] LATTER L R.School Cardening R)r Little Children[M].Lmdon:Swim Sonnensehein&Co.,1906.
[3]李勇,(瑞士)侯禾笛.城市空間與自然荒野的互動——蘇黎世大學耶荷公同景觀設汁[J].中國園林,2011(09):10-14.
[4] CARSON R.Silent Spring:M].Boston: Houghton MifflinCompany,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