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
摘要:法國是世界上擁有歷史園林最多的國家之一,政府針對這類園林制定了相關政策法規(guī),以實施嚴格的保護。凡爾賽花園作為法國乃至歐洲地區(qū)歷史悠久、影響力突出的皇家園林經(jīng)歷了多次修復,植物景觀實行定期更換,以保持園林風格的統(tǒng)一。20世紀90年代,凡爾賽宮及其花園經(jīng)歷了一次重要的修復,多位法國國家建筑師(ABF)主持或參與相關研究、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文章介紹了修復工程的歷史背景、保護依據(jù)和原則、設計方案及公眾參與等環(huán)節(jié),以期為我國歷史園林植物景觀的保護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景園林,歷史園林保護,凡爾賽花園,植物景觀,文化遺產(chǎn)
《佛羅倫薩憲章》指出“歷史園林”是指從歷史或藝術角度而言民眾所感興趣的建筑和園藝構(gòu)造[1],歷史園林作為“活”的古跡,與時間息息相關,在時間的軸線上不斷演變。一座園林,即使沒有外力作用,其植物也會自然生長,其樣貌與建造者最初設計的原貌必定有所差距。因此,園林遺產(chǎn)“原真性”會受到時間因素的影響,其藝術價值也會受到干擾。如何在自然演變中保護好園林的“原真性”和藝術價值,已成為園林類遺產(chǎn)保護必須探討的問題。法國擁有眾多的歷史園林,最具影響力的凡爾賽宮及花園自建造以來經(jīng)歷了多次修復和復建,園內(nèi)植物景觀實行定期的、大規(guī)模的更替,以保持園林風格和造園意境的統(tǒng)一。
1 法國規(guī)則式園林的植物維護與更替
植物是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種植設計體現(xiàn)出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氣質(zhì)。17世紀,法國規(guī)則式園林主要表現(xiàn)為極其規(guī)整的幾何形態(tài),并對植物進行長期養(yǎng)護和定期更替。法國園藝建筑師安德烈·勒·諾特爾(Andre LeNotre)指出“樹木令宮殿邊緣明朗,使得從園林到建筑線條具有統(tǒng)一的幾何感,并使樹林成為開放視野內(nèi)的遠景邊框”。
1.1 園林植物的維護
法國規(guī)則式園林中對樹木主要采取修剪維護的方法,刺繡花壇或綠籬中的黃楊、金字塔形和錐體的紫杉、綠籬喬木等每年需要至少修剪一次,行道樹木平均每3年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修剪,輔以高枝剪,對草坪和草地采用常規(guī)的技術和機械進行維護。花卉圖案主要集中在整形樹木(通常為黃楊)所圍合的區(qū)域內(nèi),17世紀的繪畫和雕刻可以清楚地展示當時植物的規(guī)格以及豐富性和多樣性,主要種植本地花卉或地中海盆地花卉、東方引進的花卉和美國或加拿大引進的球莖塊莖花卉[3]?,F(xiàn)今,由于審美的變化以及人力、物力資源的減少,用于花壇組合的花卉傾向于選擇花期長的花種,花壇的整體外觀、色彩與最初的設計差別顯著,難以重現(xiàn)17或18世紀盛行時的原貌。16-19世紀,異域植物被不斷地引進和培育,隨之產(chǎn)生可移動的箱體栽培。箱體栽培需要持續(xù)的特殊護理,主要是剪去部分植物根系,防止其占滿整個箱體空間。在冬季,箱體還會被移動到大型建筑物內(nèi)取暖。箱體栽培原用的橡木板壽命短暫(5~7年),需要頻繁更換箱體。近年來,用外來樹種所制的箱體可以更好地抵抗潮濕的侵蝕,而殺菌劑和殺蟲劑的使用有望將箱體的平均壽命延至12~15年[3]。
1.2 園林植物的更替
17世紀,法國的許多園林由勒·諾特爾設計建造或受其影響。隨后,受到一些哲學流派的影響,新的趨勢逐漸打破這種剛性線條。19世紀,浪漫主義盛行,樹木被視為打破了建筑應有的純粹與和諧的侵略者,園林植物設計之初的形態(tài)被改變。建筑物與花園構(gòu)成的整體建筑群在設計師眼里是一個和諧的畫卷,而時間對生命體與非生命體的影響速度不同,若不進行干涉,建筑物退化速度十分緩慢,而花園則會飛快地消失[2]。相關領域?qū)<姨岢鰵v史園林植物的管理應注重植物替換原因、時機、整形的必要性、財力和公眾認知等原則性問題。
對于呈現(xiàn)自然狀態(tài)的樹木,林業(yè)人員通過常規(guī)園藝種植就可以實現(xiàn)林木再生。而規(guī)則式植物的修整則必須采取整體性原則。通常情況下最佳方案是更換所有的樹木,用外觀良好、同樣樹徑并同出一源的幼樹代替,這些新樹要求免疫各種病變與寄生蟲[2]。
2 凡爾賽宮的植物景觀修復歷史
凡爾賽宮是17世紀法國藝術最輝煌的成就之一,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在此修建狩獵行宮;1660年,路易十四興建新的行宮,并委任園藝建筑師勒·諾特爾進行凡爾賽宮花園的設計和建造。在隨后幾代君主的統(tǒng)治期間,凡爾賽宮和花園的規(guī)模逐步擴大,造園風格也發(fā)生轉(zhuǎn)變。18世紀,隨著對古典主義造園藝術的批評,凡爾賽園林趨向當時盛行的風景式園林,植物逐漸減少修剪趨于自然。1833年,其被改造成為法國歷史博物館?,F(xiàn)今,凡爾賽宮成為博物館,宮殿和花園均向公眾開放。法國的歷史園林保護采用植物重植的修復方式,周期性且有計劃地大規(guī)模更換公園內(nèi)的植物。歷史上,凡爾賽花園約每百年進行一次植物更替,但是每個時期園林風格會有所不同。
16世紀后期,凡爾賽宮竣工,花園主體成型,第一批植物正是種植于這一階段。1770年左右,公園內(nèi)的第一批植物樹齡已超過百歲,樹木衰老且樹形不整齊,國王決定更換公園內(nèi)的植物。從John Vanderlyn繪于1818-1819年的凡爾賽全景圖可以看出這批植物種植40年后的形態(tài)和高度,國王林蔭道兩側(cè)的植物已經(jīng)頗具規(guī)模,景觀軸線也非常清晰(圖1)。1860年,這批植物生長成熟,新一輪重植樹木工程展開,拍攝于1876年的照片展示出樹木剛剛經(jīng)歷一次重植替換,變得矮小而稀疏(圖2)。
20世紀上半葉,法國遺產(chǎn)部門曾經(jīng)多次計劃修復凡爾賽公園。從1924-1937年,檔案資料記錄了很多修剪和砍伐活動,“樹叢里倒著許多楊樹,它們的高度幾乎都有30m”[5]。1924年,因為民眾的反對,修復花園內(nèi)灌木的計劃被取消;1930-1934年,對Hameau別墅的修復方案參照了歷史檔案并兼顧到周圍環(huán)境中的花園和果園,最終獲得批復并施工。曾主持過凡爾賽修復工作的法國國家建筑師Pierre-Andre Lablaude認為,Hameau別墅的“方案中對花壇和紅豆杉的設計都出于‘建筑的視角,這種手法過于現(xiàn)代……在花園中布置過多種類花卉,也有些不適宜”[6]。20世紀90年代,園內(nèi)植物遠遠超過其更換周期的百年時限,植物遮蔽了林蔭道內(nèi)的陽光。植物未被更替的主要原因是資金不足、公眾的關注度過高,以及無法在其龐大的體量和悠久的歷史面前輕易地做出改變它的決定。
1990年,一場暴風雨讓公園受到巨大沖擊,300余株喬木被摧毀,眾多植物在災害中受傷,植物衰敗的問題被進一步暴露,全面修復公園景觀的方案終于被提上日程。1999年12月,更大的暴風雨襲擊造成園內(nèi)至少1萬株等待被替換的植物死亡,還包括幾株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樹木。這場災難引發(fā)了法國政府和民眾的高度關注,修復工程被更加堅定地推進。
3 凡爾賽花園于20世紀90年代的植物景觀恢復工程
3.1 工程背景和設計團隊
1999年的暴風雨后,法國文化部的遺產(chǎn)部門針對受損園林出臺了應急指南,指導園林景區(qū)負責人應對災害。指南中包括:第一時間向公眾關閉園區(qū),限制修復工程,避免二次破壞;觀察調(diào)研、獲取統(tǒng)計受災信息,制定出留給植物自然修復的時間后再進行二次調(diào)研和修復工程等原則,并對不同種類的修復工程提出指導建議[7]。這項體量龐大的工程被劃分成若干部分,凡爾賽公園和城堡的修復工作由就任于巴黎建筑與遺產(chǎn)局(STAP)的兩位國家建筑師Pierre-Andre Lablaude和Frederic Didier分別負責。
3.2 花園部分植物恢復的依據(jù)和原則
歷史園林保護“意味著保存主要由瞬息即逝,不斷演變的植物所組成的宏偉藝術杰作”[1]。Pierre-Andre Lablaude及其所帶領的團隊對凡爾賽花園植物景觀的歷史“原真性”以及花園各個發(fā)展階段展開系統(tǒng)而細致的考證。修復凡爾賽公園每一部分的參照圖紙都經(jīng)過謹慎篩選,修復方案嚴格遵照歷史上某個特定階段的原貌進行制定,力求保持花園的歷史原貌和自然興衰之間的平衡。凡爾賽公園風貌以路易十四統(tǒng)治后期,即設計師勒·諾特爾完成花園建造之時為最佳,保護和修復優(yōu)先參照這個時期的歷史資料,其他區(qū)域以最先被設計的時期作為修復參考。
盡管公園里的自然元素總在不斷演變,但是復原方案必須確立將文化遺產(chǎn)價值放在首要地位的方針,并采取兼顧科學和美學、客觀而嚴謹?shù)男迯褪址ǎ瑥娬{(diào)園林的復雜性。園林遺產(chǎn)的保護與修復工程必須遵循歷史原貌,這不僅僅是在質(zhì)量上還原藝術家們的杰作,更是重現(xiàn)遺產(chǎn)的歷史價值。
3.3 保護與修復工程的分析階段
凡爾賽公園修復工作包括:依據(jù)原有的設計圖紙,重新栽種絕大部分高大的喬木和樹叢、以及結(jié)合穿插其中的雕塑作品整合綠化帶。設計團隊首先對公園歷史的“原真性”進行考證,整理各個時期以凡爾賽公園為題材的文字、繪畫、照片、明信片等資料,并對路易十四統(tǒng)治后期的凡爾賽公園進行重點考證。研究團隊將這些資料加以整理和分析,為各項修復方案找到最適宜的歷史參照。1668年繪制的凡爾賽宮油畫和1746年繪制的平面圖成為公園主體修復工程的主要參照(圖3),它們清晰地展示出凡爾賽花園在路易十四統(tǒng)治末期的恢弘樣貌。
團隊重點對靠近凡爾賽宮殿區(qū)域內(nèi)的植物進行重植,在距離宮殿較遠的區(qū)域其精細程度被適當?shù)姆艑?。公園里每一處景觀都能在17世紀后期的畫作中找到,甚至可以從這些圖像資料中數(shù)出植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這為修復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資料基礎(圖4)。另外,小特里亞儂宮植物種植恢復到18世紀時面貌,城堡花園按照路易十四時期的狀態(tài)重植樹木。
3.4 國王林蔭道植物景觀的恢復
國王林蔭道位于凡爾賽公園的中心,是公園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林蔭道中間鋪展著寬闊的草坪,又被稱作“綠毯”,長335m,寬40m。在路易十三時期林蔭道已初具輪廓,勒·諾特爾把它加寬,對稱點綴12尊雕塑和12個花瓶。
1990年方案階段分析時,研究團隊采用了較為傳統(tǒng)的方式,繪制出整段林蔭道兩側(cè)樹木的詳細平面圖和立面圖,對每株樹木進行編號,找出每一株缺失的植物,對現(xiàn)存植物狀態(tài)進行詳細測量、記錄和評價,對樹木進行分類。黃色部分表示幼小、被遮擋的樹木,紅色表示樹齡較大但健康狀況較好的樹木,紫色表示樹齡較大且瀕臨死亡的樹木,藍色則表示缺失的樹木。經(jīng)過重植后,新種植的植物較好地維持了主軸線上的景觀序列,完整地保留宮殿區(qū)的景觀視野。這次修復工程還原了國王林蔭道兩側(cè)各種景觀要素配置的層次關系,基本再現(xiàn)了路易十四時期輝煌的植物景觀原貌。
3.5 植物景觀修復中的公眾參與
《佛羅倫薩憲章》中明確指出:“應通過各種活動激發(fā)公眾對歷史園林的興趣,這種活動應強調(diào)歷史園林作為遺產(chǎn)一部分的真正價值,并有助于提高人們對其的了解和欣賞?!盵1]1999年凡爾賽公園再次受災后,法國民眾對修復工作的進展非常關切,媒體對此次工程進行持續(xù)報道,各界人士向凡爾賽公園伸出援手,希望幫助公園渡過難關。公園并沒有采取以往封閉式的修復方式,而是邀請不同的人群進入公園參與種植工作,公園接待來自法國其他各個大區(qū)的代表,也邀請學生團體參與工程并親手種植樹木。公園重新向公眾開放后,一些被摧毀的植物被展示在公園的特定區(qū)域內(nèi),成為展現(xiàn)公園歷史的組成部分。2000年,凡爾賽公園組織面向公眾的國際捐贈活動共籌集200萬歐元,政府撥付1900萬歐元,支助種植5萬株樹木。所有通過捐贈和認養(yǎng)方式參與此次修復工作的民眾,都會得到一張具有歷史感的羊皮紙紀念文件,并附有一張地圖,方便捐贈者在偌大的公園內(nèi)準確地找到自己認養(yǎng)的那株植物[8]。法國公眾的廣泛參與體現(xiàn)了法國社會對歷史遺產(chǎn)的高度重視,這是一種對遺產(chǎn)保護的“公眾意識”。
4 啟示與思考
凡爾賽園林的植物保護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在經(jīng)歷了幾個世紀變遷過后,究竟如何定義凡爾賽公園這座遺產(chǎn)的“原真性”?如何理解或承認凡爾賽公園這樣的遺產(chǎn)由這些每百年都要整體更換的元素組成?如何在廣為流傳的大藝術家的作品和不知名的藝術家的畫作中進行歷史參照的取舍?因為有些藝術造詣并不高的畫師的作品會更加嚴謹和精確[6]。
4.1 我國歷史園林植物保護的特點
目前,國內(nèi)的歷史園林對植物景觀的研究主要在林業(yè)、生態(tài)和風景園林遺產(chǎn)保護等領域,關注其生物學、生態(tài)學的屬性,偏重于植物保護的技術方法,例如古樹名木養(yǎng)護等。而植物景觀在園林文化遺產(chǎn)價值領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尤其是對植物景觀的歷史“原真性”研究不足,缺少恢復植物景觀原貌的合適方法,隨著植物的不斷生長或衰亡,如何有計劃地進行植物更替是有待解決的問題。另外,我國歷史園林的植物資源規(guī)劃和植物景觀設計中還有以現(xiàn)代的、常規(guī)的綠化方式進行,這也違背了園林文化遺產(chǎn)“原真性”的要求[9]。
4.2 凡爾賽園林植物景觀案例的啟示
20世紀90年代的凡爾賽公園植物修復工程圍繞考證和維護歷史園林的“原真性”展開,對史料的收集齊全,研究過程嚴謹,對每個細節(jié)的修復較為準確,基本再現(xiàn)了花園盛行時的歷史原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針對歷史園林中植物景觀的保護與更替,應該兼顧尊重歷史和尊重公眾的認知,兼顧科學和美學的修復手法,使植物可以重現(xiàn)遺產(chǎn)的歷史價值,并能從中煥發(fā)更多的審美意趣,引發(fā)當代人的共鳴。植物景觀在歷史園林中具有重要的遺產(chǎn)價值,需要多學科的共同合作,充分認識植物景觀的文化、歷史和生態(tài)等價值,制定合適本土的、合理的保護、復合和管理機制。
致謝:林卓越和李宗明參與本文部分資料的翻譯,在此一并感謝。
參考文獻
[1]佛羅倫薩憲章.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與國際歷史園林委員[Z].1981-5-21.
[2] DEGOS G.Les pares des monuments historiques,la regen,rationdes plantations[C]//Les Cahiers de la Section francaise del'ICOMOS.Regenerer les jardins classiques France,1985,4-8.
[3]DUMONT J.De l'eniretien et de la regeneration des jardins a lafranose[C]//Les Cahiers de la Section frangaise de l'ICOMOS.RegenBrer les jardins classiques.France,1985,1-3.
[4]酈芷若,朱建寧.西方園林[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MARIAGE T.La r6generation des jardins classique,l'exemple deVersailles[C]//Les Cahiers de la Section franraise de l'ICOMOS.RegenBrer les jardins classiques.France,1985,14-15.
[6]LABLAUDE P.A.Les Jardins de Versailles[M].France:Nouvellees Edition Scala,2010.
[7]Minist6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Direction del'Architecture et du patrimoine.Composer avec la tempetedans onparcremarquable[EB/OL].[2017-11-10].http://www.culture.gouv.fr/culture/infos-pratiques/.
[8]DASSIP V.R6inventer son patrimoine:du vent et des larmes pourle pare du chateau de Versailles[J].Livraisons d'histoire del'architecture,2009,17(1):27-38.
[9]姚中華,徐冬云,周媛法,等.當代園林的特點與啟示[J].中國城市林業(yè),2011,9(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