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嫻子
中國被稱為“玉石之國”,我們用玉的歷史已經(jīng)有一萬年了。
在中國古代,玉不僅代表財富、權(quán)力和地位,也是統(tǒng)治者祭祀天地、溝通神靈的法物,還被用于辟邪、斂葬,甚至被當(dāng)成靈丹妙藥。最重要的是,玉溫潤潔白的自然特征被比喻成人的高尚品德,成為君子的象征。
其實(shí),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也使用玉器,比如墨西哥和新西蘭,只是像中國這樣起源悠久并持續(xù)發(fā)展至今的玉文化獨(dú)一無二。
“玉”字在中國人眼中簡直是美好的“代言”,看看那些帶有“玉”的好詞兒就知道了: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金枝玉葉、冰清玉潔、亭亭玉立、玉樹臨風(fēng)……中國人幾乎個個愛玉,這是一種滲透血脈,又發(fā)自骨子里的愛。
收藏玉器的女中豪杰——婦好
婦好生活在大約3200年前的商代,她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曾多次帶兵出征并取得勝利,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祭司、賢惠的妻子和慈愛的母親,死后被丈夫和子民無限懷念??梢哉f,婦好打得了仗、管得了國、當(dāng)?shù)昧思?,是一位女中豪杰?/p>
1976年,考古學(xué)家在河南安陽發(fā)現(xiàn)了她的墓葬,并從中發(fā)掘出了755件玉器。要知道那時玉料不容易獲得,加上玉質(zhì)堅硬,用當(dāng)時落后的工具難以雕刻,所以玉器格外珍貴。婦好一人竟然隨葬了755件,數(shù)量之大令人驚嘆。
這些出土玉器中有一部分可以佩系,更多的還是用來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這也是中國早期玉器的主要用途。有意思的是,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很多都明顯不是商代人加工制作的。如果不是穿越了,那唯一的解釋就是婦好是個玉器收藏家,她獨(dú)具慧眼,收藏了前代傳下來的玉器珍品。
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大約2500年前。那是一個動亂的年代。周王室勢力衰微,各地諸侯紛紛稱雄,互相征伐,禮的觀念十分淡薄。
某一天,子貢跑去問孔子:“老師,為什么君子喜歡玉呢?是不是因為美玉比較稀少?”孔子回答:“不是的,是因為玉溫潤、潔白、致密,有‘仁、知、義、禮、信、樂、忠、天、地、德、道十一種美德。”他還告訴子貢,君子要時刻佩戴玉,并且有像玉一樣的高尚品格才行。
受這個說法的影響,那時的貴族階層流行佩玉,尤其流行佩戴一種由多件玉器穿綴而成的玉佩。它要求佩戴者行走時步伐有序,避免玉飾之間相互纏繞,并使它們有節(jié)奏地輕輕撞擊,發(fā)出悅耳的聲音。試想一下,一個品德高貴的君子踱著方步緩緩走來,是不是很有風(fēng)度呢?有了玉佩的“輕吟提醒”,他還會舉止魯莽、恣意爭斗嗎?
史上最愛玉的皇帝——乾隆
愛新覺羅-弘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代乾隆帝,對玉器十分鐘情。在他做皇帝期間,中國玉器的加工規(guī)模、品種和數(shù)量都遠(yuǎn)遠(yuǎn)超過之前的其他時代。受他審美的影響,那時的玉器講究“精、細(xì)、秀、雅”,被后世稱作“乾隆玉”。
除了本土玉器,興趣廣泛的乾隆帝還很能接受外來新異品種。那時,一種隨香妃入嫁而進(jìn)貢的玉器傳入中國。它們通常器壁很薄,表面裝飾各式花卉,有的還鑲嵌金、銀、寶石,纖巧華美。乾隆帝非常喜愛這類玉器,還曾經(jīng)吩咐宮廷玉匠仿制。
乾隆喜歡玩玉,還習(xí)慣在觀賞的同時加以評價,然后隨手寫下一篇篇詩文。部分詩文還被直接琢刻于玉器表面。日積月累,乾隆詠玉的詩文竟多達(dá)800余首,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游戲一:找找玉在哪兒
這里是故軎養(yǎng)心殿的三希堂,也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小朋友,你看到墻上、榻上、案上各處布置的玉器了嗎?圈出來并猜猜它們叫什么吧。(答案請在“哈哈探寶器”資源平臺找。)
游戲二;找找龍在哪兒?
西周玉器上常見人、龍合體的紋樣,抽象神秘。小朋友,你能找到圖中的龍在哪里嗎?數(shù)數(shù)有幾條?(答案請在“哈哈探寶器”資源平臺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