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志
逛花市時,我看到一名氣質(zhì)文靜的女士在地上撿商戶扔掉的各種殘損植物,有多肉植物、玫瑰花根、琴葉榕等。我問她撿這些還能栽活嗎,她笑了笑說:“能活,植物就是奇跡。”也許是被她的話感染,我蹲下來和她一起撿。她叫陶桃,是一名生物老師。我們加了微信,她邀請我周末去她的花園。
陶桃的花園在樓頂,復(fù)式結(jié)構(gòu)的頂層房子多出很多贈送的回廊形區(qū)域。我第一次在現(xiàn)實中看到如此驚艷的花園,有碩大、顏色豐富的多肉,蔓延成花墻的月季,還有我最喜歡的琴葉榕,它居然長得和我一樣高。
從此,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去陶桃的花園,還在那里認識了同樣愛植物的林夢、孟文。
一次,我們一起去杭州玩,在那里邂逅了一個由老廠房改造的名叫“31間”的藝術(shù)天堂。店內(nèi)滿滿的植物元素,是由六個好朋友一起打造的。他們都愛植物,因此稱彼此為“植系親屬”。我們頓時覺得這稱呼好,也決定開一個屬于我們的“植系親屬”店。很快,我們有了自己的花藝網(wǎng)店,還開了一個綠植公眾號,以交“植友”。雖說是生意,但我們互相照顧,愉悅為主,利益次之。
我們還喜歡聚在一起做植物拓染。春日的陽光下,一行人驅(qū)車去野外,野餐之余采來喜歡的花草葉片。第二天,大家一起聚到陶桃的屋頂陽光房內(nèi),將花草葉片夾在兩層布或卡紙中間,用小錘子敲打拓染,把植物的形狀和顏色拓到布面上。拓出來的植物圖案,其形狀、脈絡(luò)、顏色帶著自然的獨特質(zhì)感,那種美感難以復(fù)制。我們把拓好的花布拿回家,做袋子、圍巾、書皮、筆記本外套,或是縫到衣服、圍巾、鞋子上做點綴,很有錦上添花之妙。
幾年來,我們這些“植系親屬”坦誠交往,共同享受來自植物的美好,像植物那樣彼此傳遞生機與芳香,讓原本枯燥乏味的生活如花草與森林一般茂盛、芬芳。(摘自《女性天地》2018年第2期 圖/樂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