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王小余
精挑細選,切配掌勺,事必躬親。
有袁枚家廚,治理認真,
一絲不茍,見機而行。
濃淡正奇,各投所好,
揣摩食客酸辣辛。
運火候,大小微略猛,所欲隨心。
《隨園食單》之精,王小余見解貴如金。談烹技調法,料不在貴;一菜一碟,適口者珍;酸能減食,辣可起興,專心研制出佳品。余歸去,袁公作傳記,史屬首君。
當為中國古代十大名廚的其中九位譜完詩詞時,我內心就有了一股無名的激動,因為王小余的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也因為太精彩,以至我時無法下筆,不知從何說起。
在寫王小余的同時,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位與王小余密切相關的重要人物,正因為有了這位重要人物,才使得王小余的技藝能夠突飛猛進,爐火純青;同樣也是這位重要人物,才使得王小余聞名于華夏,流芳千古;也是這位重要人物,才使得烹飪界有了第一個被寫進傳記的人物!他就是中國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曾在江寧、上元等地任知縣,政績名聲較好。在三十三歲那年,其父亡故,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O卷、《新齊諧》14卷及《續(xù)新齊諧》1O卷、隨園食單l卷,散文、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
袁枚留給世人眾多的詩詞文集中,最為閃光的當數(shù)著名的《隨園食單》。袁枚除在文學上的貢獻外,他的烹飪理論更是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隨園食單》是一部集烹飪理論、原料、技術于一體的古代烹飪百科全書,對今天的烹飪研究仍然有著非凡的作用。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14個方面。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14個注意事項。用大量的篇幅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14世紀至18世紀中流行的326種南北菜看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從選料到品嘗都有所敘及。奠定了袁枚這位文學巨匠,更是一位偉大的美食家的地位。
王小余既是袁枚先生的家廚,也是一位身懷高超技藝、有著豐富理論經(jīng)驗的烹飪專家。他對烹飪技藝頗有研究,治廚認真,事必躬親,對原料的選購、切配、掌勺等一絲不茍。特別是在調味上能夠揣摩客人的心理,濃淡隨客之所好,見機行事,對事廚上有更多的研究和心得。正如袁枚對他的評價:“工烹飪,聞其臭香,十步以外無不頤逐逐然?!彼脑S多真知灼見對袁枚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說《隨園食單》的諸多方面還得益于王小余的見解。
在當時,袁枚就相當于老板,但是一位比較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老板,拿現(xiàn)在的話說,也叫儒商:而王小余則是袁枚高薪聘用的廚師或有行政級別的總廚,不過,在這種聘用與被聘用的關系中,他們又有著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信任的情感成分。如果說王小余是一匹千里馬,袁枚就是伯樂,正是有了袁枚的這雙慧眼,又為他提供了一個能夠施展才華的空間,才有了王小余后來的成就。同樣,也正是有了王小余高超的技藝、精心的研究、敬業(yè)的精神、精辟的見解,使得袁枚有了創(chuàng)作《隨園食單》的素材,甚至可以說,《隨園食單》既是袁枚的專著,更是王小余的廚藝心得。
王小余做廚非常認真,他常說,做廚師就像做醫(yī)生一樣,要專心致志地觀察各種原料的特性,根據(jù)原料的特征來決定它適宜做什么菜,還要十分小心謹慎地掌握水與火的配合,這樣才能做出符合眾人口味的菜肴。他還對做菜的各個細節(jié)方面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說,先做味道濃厚的菜看,再上味道清淡的菜肴。他將決定整桌酒席格調的主要菜品放在主要位置,味不雷同或比較稀罕的特色菜肴穿插在其中;當筵席進行到一半時,這時食客的味覺有的遲鈍了,便用辛辣的東西去刺激味覺:等到筵席快要結束時,客人的肚子已經(jīng)吃飽了,就要用酸的東西去清胃以抑制進食。
王小余不但做廚非常敬業(yè),做人同樣精彩,他的話對今天的烹飪工作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在對待他與主人之間的關系上,讓人很為感動,他說:“人的一生得一知己很難,我做菜能夠遇到善于品嘗味道的人就更難了。我每次給人做菜都是苦思殫力做好一道菜上桌,我的心也一起上桌了,而很多狂飲暴食之徒,不識味之好壞,把我精心制作的美味等同于那些腐敗味劣的菜品一樣,起吞下肚子,他們只求酒足飯飽,即使給我再多的錢。但我的技術將一天天衰退下去。然而那些深知我的為人和廚藝的人,他們不僅僅了解我的長處,還了解我的短處。就拿我現(xiàn)在的主人來說吧,他未嘗不批評我,給我出難題,甚至有時也發(fā)火訓斥我,但每一言都能射中我潛在的毛病。我認為,不切實際的贊譽,我以之為苦:中肯的嚴厲訓斥,我以之為甘。美譽不如訓斥對我有好處啊!”
王小余的為廚之道,折服了袁枚,在王小余去世后,不但為他寫了傳記,還作了高度評價:“王小余的思想和廚藝,有些可以作為為政、治民的參考,有些可以作為做學問的參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