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豐
最近幾年,唐卡這個行當突然間熱鬧了起來。夾雜著對高原與仁波切的神秘充滿好奇和敬仰,各樣的文藝人群,涌入了各式的畫風地帶,以為認識幾位拉薩八廓街、黃南吾屯的畫師,家里收藏了一幅藏人畫的唐卡,就具備了藝術格調(diào)。
古玩藝術自從它的興盛開始,就始終充斥著內(nèi)行與外行的博弈。我從1999年初入藏至今,將近20個春秋,寫下對此的些許感慨,算是拋磚引玉吧。
在我看來,唐卡藝術的價值僅僅限于“佛教藝術價值”,是人文情趣、是美學鑒賞、是歷史沉淀。今年五月份在北京保利時間博物館《昆塔才讓的黑金藝術》的講座上,我提道:“佛法有緣者得之,無需標價,也不該標價?!?/p>
在我個人看來,一萬種“忽悠”的套路,比不過一雙過硬的眼睛。人們總說收藏要記住“物以稀為貴”的訓導,然而這個稀缺怎么解讀呢?通過精挑細選?選什么、又要挑什么?歸根結(jié)底,收藏者所追求的,更應是藝術品質(zhì),是美學境界?;氐讲仄返膿襁x,最直觀的還是第一眼看到了什么,或是說第一眼要看什么呢?對此筆者總結(jié)成三個字“精品流”——這一篇,咱們以唐卡收藏為例,先聊聊“精和品”。
精源于畫師的修為
先說說精。這個“精”專指對畫師要篩選?!耙粋€尋常平庸的人,斷然畫不出偉大的畫作”。唐卡繪制,也符合“相由心生”這個鐵律。唐卡無論大小,如何構圖延展內(nèi)涵,用不用彩色,用什么級別的黃金顏料,從根本上來講都取決于人——這個“畫師”。
那么對于一位優(yōu)秀出色的畫師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硬件呢?首先,佛教修養(yǎng)要過關。無論是在畫布上繪制《佛本生圖》,還是《觀音弘法圖》,都表現(xiàn)的是佛菩薩“清凈與圓融、智慧與慈悲”的境界,而透徹理解這種境界的內(nèi)涵,最終才有可能用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所以在我們收藏的邏輯里,第一步需要去了解畫師的修為。
言及此,值得一提的是這幅《三世佛>。
認識仁青扎西是很偶然的,我本是到青海去看望另外一位德高望重的畫師老扎西,可惜他出去云游未得見,便順道去見了彼時已經(jīng)為我們弘唐搭建了很重要的藏區(qū)平臺的羅藏扎西,也是因這一次轉(zhuǎn)道,我結(jié)識了羅藏扎西的師弟仁青扎西。
“他是仁青扎西,畫得好。”羅藏很少當著我們的面去夸贊一位畫師,我稍有些意外,仔細地打量著羅藏身邊這位年輕的藏人,仁青扎西看起來笑容可掬,很平和。
“方便的話,仁青扎西,看看你的畫?!睙嶝暡淮螅瑳]半個小時,仁青扎西就取來了這幅《三世佛》。當時我們已然很疲憊,看了十幾天的畫,沒幾張入眼的正經(jīng)精品——我們稱之為行貨太多。畫卷剛打開幾寸,我和助手當時就屏住了呼吸:無論氣韻、筆法,還是整體表現(xiàn)的佛像的莊嚴慈悲,都令人屏氣凝神。
直到今天,這幅作品仍是我翻閱手機圖片庫時,停駐最久的作品之一。在一米三左右較大尺幅的同類作品里,我還未見過超越它的唐卡作品。仁青扎西是個善良平靜的人,愛佛法,對家人盡心盡責,對寺廟的事不遺余力。而這幅《三世佛》也傳達出他那份難得的“清凈”。
品來自藝術自信
“品”是指繪畫品質(zhì)。品質(zhì)里又蘊藏著怎樣的細節(jié)元素呢?
“勾線,暈染,著色”等等內(nèi)容,在我們前幾期文章里多處提及。本文想重點解讀的是結(jié)構。唐卡有明確的細分畫風。目前流行的傳統(tǒng)熱貢,也是我最早入行時接觸的畫派。
經(jīng)典藝術首先在于其深入傳統(tǒng)。比如我們常見的“長壽三尊”,長壽佛、白度母、尊勝佛母的三尊結(jié)構,很端莊,也很嚴肅,這是傳統(tǒng)的表達,這非常重要。但熱貢唐卡并不應僅僅限于這類表達。
昆塔才讓師傅是我看到的在繪畫品質(zhì)上最有追求的畫師之一。他的傳統(tǒng)基本功很扎實,在熱貢老師傅十幾年的輔導下,他自己也極為用功,在“線、暈、色”方面,早已出師了。
“我想做些自己的設計,我覺得可以畫得很美!”當昆塔師傅這樣說時我很詫異,藏人很少有這么說的,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會這么想——改變傳統(tǒng)對于他們來說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我們知道,復制和臨摹傳統(tǒng)很難高級,因為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情感、需要視角、更需要提煉,這些都必須建立在融會貫通且個性表達的基礎上。
這幅《羅漢圖》達到了新的境界。我印象里,清代有過一幅結(jié)構與之相似的作品,但那幅是彩唐,而昆塔師傅的這幅作品用的是黑金技法。對地面淡淡的暈染,沒有絲毫的做作,也沒有任何的繁瑣,畫面張弛有度,彈性松緊自然,沖突感極為出色。
這幾年,我們和昆塔師傅常常會探索“畫面張力”這樣的話題。在我看來,這才是“品質(zhì)”的第一步。我們聽到過很多關于唐卡的“負面評價”,比如,唐卡結(jié)構如年畫、畫工過滿不透氣、顏色艷俗刺眼等等。但倘若像嘎瑪?shù)吕諑煾的菢釉陬伭仙瞎Ψ蛳碌搅藰O致,畫面叉怎能刺眼呢?養(yǎng)眼才對呀。而這一切都來源于藝術自信,這才是畫面品質(zhì)的內(nèi)在緣起。
沒有個性,不會成為大師一一無論是畢加索、梵高,或是八大山人、齊白石、張大干,唐卡也不例外。但個性的彰顯,需要對傳統(tǒng)有著極為深入系統(tǒng)的梳理認知,乃至提煉,需要畫師對傳統(tǒng)、對祖輩的藝術,深耕不輟到一定程度,個性表達才能有生長的土壤,否則,就成了空中樓閣,自說自話了。
作為畫師,同樣需要先愛這行,其次是深入與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