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素材解讀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開篇幾句將《世說新語·排調(diào)》中“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一句翻出新意,運用詩歌中常見的比興手法引出陋室?!吧讲辉诟摺薄八辉谏睢北扰d陋室,“有仙則名”“有龍則靈”則比興陋室之德。這四句是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頗有哲理詩的精警和含蘊。作者自遠而近,次第寫來,以并列句式造成順流直下的氣勢,隨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妙語如珠,勝意迭出。寫陋室之“陋”是為了襯托室中主人之“賢”,而寫室中主人之“賢”,正好說明陋室不“陋”,二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
接下來,寫室外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離“德”字。“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室外之景,妙在精切地傳出陋室的佳處,以詩的語言表現(xiàn)詩的意境?!昂邸薄吧倍郑兏拍罨摹疤Α薄安荨睘榭筛?、可視的具體形象?!吧想A”“入簾”化靜為動,寫出“苔”“草”的神態(tài),又將外景引入室內(nèi),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機,更映襯出陋室的閑雅、清幽與別致?!罢勑τ续櫲澹鶃頍o白丁”寫室中人,側(cè)重于寫與朋友的交往,借以顯示作者身份的高貴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四句寫室中事,表現(xiàn)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見作者行事不陋。至此,一個超然物外、體靜心閑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最后,作者引證古人、古跡、古語作結(jié)。把陋室比作諸葛孔明的南陽草廬、揚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則說明自身的志趣與圣人之道相符合,既呼應上文“惟吾德馨”,又隱含君子居住其內(nèi)之意,妙趣橫生,不露自炫之跡。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贊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也反映了其孤芳自賞的思想。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nèi)人、室中事等方面著筆,渲染出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jié),余韻悠長。
有感而發(fā)
你不貪戀于榮華富貴,認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即使身居陋室,也不改你的閑適。居于陋室,雖然物質(zhì)條件不高,但沒有官場中那般勞累、那般爾虞我詐,沒有絲竹亂耳之聲、阿諛奉承之語。雖是陋室,但只有一位位鴻儒,往來于談笑間,好不快哉!你常常是于閑暇之際,獨自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劉禹錫啊,你在書山中閑對風光獨自游是多么快活!
(江西奉新縣陽光學校初一·1班 張軒熊《閑對風光獨自游》)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 。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guān)于生死的疑惑,關(guān)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選自宗璞《紫藤蘿瀑布》)
素材解讀
文章從作者賞花寫起。首段獨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腳步”說明作者是因為心有所動而止步。接著,作者從正面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依次寫了花瀑、花穗、花朵,從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層次感極強。
作者從花形來描寫紫藤蘿。其特點是“像一條瀑布”。其中有整體總寫:“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币灿芯植考殞懀骸白仙拇髼l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p>
作者很自然地從賞花寫到憶花,流動的花色滌蕩了自己的焦慮與悲痛,留給自己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此時,作者已由花寫到自己的心,并引發(fā)了對“生死謎,手中情”的思考。最后,點明主旨,寫出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作者從花的衰與盛的轉(zhuǎn)變與自身的經(jīng)歷中,感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是說,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后,不能老是讓悲痛壓在心頭,而是應該以昂揚的斗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yè)中去。這一哲理的揭示,乃全文的點睛之筆。
適用范例
如果生命是一次旅行,聰慧而機敏的人們啊,請別為旅行的長短而憂傷扼腕,背上你的行囊,帶上你的信仰,用你的才智裝點你的生命之旅,用你的堅持走完那短暫的生命征程……
兇猛的暴風雪像狂人似的襲擊著薄薄的帳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來,就在這樣的時刻,斯科特海軍上?;叵肫鹆伺c自己有關(guān)的一切。因為只有在這種從未被人聲沖破過的極度寂靜之中,他才會悲壯地意識到自己對祖國、對全人類的親密情誼。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jīng)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斯科特海軍上校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用凍僵的手指給他所愛的一切人寫了書信。
斯科特海軍上校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筆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他希望以后會有人在他的遺體旁發(fā)現(xiàn)這些能證明他和英國民族勇氣的日記,正是這種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記寫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jīng)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愿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后又悲傷地、堅決地畫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選自茨威格《偉大的悲劇》)
素材解讀
五位勇士選擇了探險,同時也就選擇了犧牲。他們迎著嚴寒,艱難跋涉,一路與自然、與生命進行著抗爭,終于到達了南極,卻居于挪威人之后。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斯科特上校用僵硬的手指一直寫日記,寫給他愛的一切,直到筆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這需要一種多么超人的勇氣和毅力。一個勇敢的探險隊員,為了祖國和人民獻出自己的生命,在其筆端流露出對祖國、對親人、對朋友的思念之情,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悲痛哀傷,卻給人極大的感染力。
有感而發(fā)
如果你也是探險隊中的一員,在那樣的時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