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往,到……去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代〉第三人稱代詞
(1)相當于“他”
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
將軍豈愿見之乎?(《隆中對》)
(2)相當于“他們”
問所從來,具答之。(《桃花源記》)
愿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
(3)相當于“它”
學而時習之。(《論語》)
(4)相當于“它們”
昂首觀之。(《童趣》)
(5)相當于“這件事”
聞之,欣然前往。(《桃花源記》)
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zhàn)》)
3.〈代〉指示代詞,相當于“這”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
4.〈助〉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5.〈助〉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6.〈助〉作定語后置的標志
馬之千里者。(《馬說》)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7.〈助〉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何陋之有?(《陋室銘》)
8.〈助〉補足音節(jié),沒有實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
9.〈助〉用在“前”“后”“內(nèi)”“外”“間”等詞前,表示對時間或方位的限制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1.〈代〉這,都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2.〈代〉他,他們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
3.〈代〉它,它的
飛漱其間。(《三峽》)
4.〈代〉指文中具體對象
帝感其誠。(代詞,指愚公)(《愚公移山》)
親舊知其如此。(代指五柳先生)(《五柳先生傳》)
5.〈副〉表語氣
其真無馬耶?(《馬說》)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