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傳麗
【摘要】在學前教育中使用游戲教學,是當前各大學前教育機構的常用教學手段,通過游戲教學方式,讓天性好玩的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各種知識,符合當前教學理念,幫助幼兒健康成長,本文通過淺析游戲在學前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夠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思路。
【關鍵詞】學前教育 游戲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8-0002-01
當前學前教育階段使用游戲教學手段,符合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學習能力提升,獲得智力和思維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幼兒全面成長,游戲教學經過長年發(fā)展和經驗累積,已經開始取得初步成效,游戲作為幼兒不可或缺的娛樂形式,可以促進兒童性格成長,豐富童年生活,而學習同樣可以幫助幼兒提升個人素質,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可以同時進行幼兒各方面能力提升,本文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對游戲在學前教育當中起到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一、游戲能夠提升幼兒智力成長
幼兒階段在理解外界事物時主要依靠自己的情感體驗,喜歡游戲是幼兒與生俱來的特點,學前教育應該尊重幼兒的特點,以游戲方式開展教學,遵循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先從教育中體驗快樂,再獲取知識和對世界的認識,讓幼兒在學前教育中占據主體地位,游戲在學前教育中對幼兒進行智力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認知積累,通過教學和游戲相融合,讓幼兒能夠積累生活經驗,從而對事物產生自己的認知,比如幼兒在城堡中嬉戲時,能夠理解攀登、跌倒和站起來等概念,不光提升了智力,也能提升身體素質;二是可以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在進行游戲時,為了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需要與小伙伴們進行溝通交流,在不斷的交流中鍛煉自己的發(fā)音,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三是可以提升幼兒的想象力,每一個孩子都是浪漫主義詩人,對世界充滿幻想和好奇心,游戲能夠有效拓展幼兒的想象空間,豐富幼兒的內心世界,比如幼兒在玩角色游戲《尋月亮》時,幼兒們想象自己坐著火箭、椅子、動物升上天空,天馬行空的散發(fā)自己的思維,有效提升幼兒想象力發(fā)展。
二、游戲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幼兒初次接觸學校機構,很容易產生抗拒心理,長此以往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會開始厭學,甚至對學校和學習產生心理陰影,在當前環(huán)境下,幼兒以生病、懶床、撒嬌等方式逃避上學的狀況非常常見,有些家長受不了幼兒的軟磨硬泡就會幫幼兒請假,如果不順應他們的想法,幼兒就會懷著傷感的心情進入學校,導致喪失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并且和家長的關系也會出現裂痕。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通過游戲教學就是一種非常完美的方式,讓孩子改變對學校古板嚴肅的認知情況,通過游戲活動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作為一個學前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幕后人員還是一線教師,都應該對幼兒報以微笑態(tài)度,通過多種多樣教學游戲的開展,讓孩子們盡情的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從而忘記學習的痛苦和家長不在身邊的恐慌,時間久了幼兒自然不會再對學校有抗拒心理,然后愛上學校,喜歡上學和學習,懷著歡快的心情進入學校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活,從根本上解決幼兒學習興趣低,討厭上學的心理。
三、游戲能夠幫助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由于當前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幼兒就缺乏同齡人的溝通交流,過分接收家長的溺愛,容易形成暴躁、任性、孤僻的性格特點,有的幼兒由于從小接受隔代教育,被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更是無法無天,在家里地位極高,無人敢惹,到了外界一時間也無法轉變自己的思想,造成心理扭曲和性格缺陷,對幼兒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在進入學校這個小社會之后都會充分暴露出來,在學生剛進入學前教育機構時,很多幼兒會表現出過分玩鬧、毆打其他孩子、不愛與人交流、喜歡獨處、抗拒與人接觸等各種各樣的性格缺點,這些都是幼兒沒有得到正常心理發(fā)展的外部體現,學前教育工作人員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糾正。學前教育利用游戲的娛樂性,幫助各種類型的小朋友參與到游戲當中,融入班集體,讓幼兒體會團隊、合作、尊重和分享等正確精神,養(yǎng)成健康心理。
四、游戲能夠提升幼兒身體素質
由于現在的孩子放假在家沉迷于手機或者平板,無法養(yǎng)成健康強健的身體素質,甚至有的幼兒早早戴上了眼鏡,免疫力低下,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改變這種狀況,當前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開始重視幼兒的身體素質發(fā)展,通過游戲教學對幼兒的各種生理機體進行鍛煉,比如可以進行小小獨木橋游戲,在做好安全措施后,讓幼兒進行游戲,鍛煉兒童的平衡感;開展?jié)L南瓜游戲,鍛煉幼兒的手臂力量和肩部力量,提升靈敏度;通過腳踏車游戲的開展來幫助學生們活躍腿部經絡,鍛煉腿部肌肉力量,也就是說通過各種針對性的游戲開展,來鍛煉幼兒身體素質。
五、幼兒教學中游戲的積極作用
兒童在成長期間很容易獲取滿足感,因此在這一階段內即使是一些單調、無聊的小游戲也可以激發(fā)兒童的參與興趣。由于幼兒園小班兒童的年齡普遍較小,在學習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具備較強的自理能力,且沒有形成較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一些生活基本技能也尚未完全掌握。幼兒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兒童的實際情況及行為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簡單且可被兒童廣泛接受并愿意執(zhí)行的趣味游戲,以此來鍛煉兒童的自理能力。使得兒童可以受到表揚,獲取心理滿足感,并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提高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在幼兒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第一,有效提高幼兒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tǒng)課堂中幼兒教師僅是依靠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無法在課堂上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致使課堂教學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幼兒可通過教師的指導逐漸提高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奠定有利基礎。第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可以加強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幼兒教師可以將語言教學巧妙的融入到游戲教學中,采取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并在劇中人物的帶動下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幼兒教學主要是以提高幼兒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為目標的一項教育,使得幼兒在接受幼兒教育后可具備一定的生活常識及認識能力。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均不成熟,無法有效接受周圍新鮮事物。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只按照書本中的內容完成教學任務,應將一些游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力,并最終達到提高幼兒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這一教學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多種游戲開展,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曾有著名教育學家說過:“游戲就是兒童的生命”,所以學前教育機構通過將游戲融入到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促進智力發(fā)展,養(yǎng)成健康心理,提升幼兒身體素質,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燕.關于學前教育中游戲選擇的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2):204.
[2]岳明斐.學前教育游戲化教學策略實踐研究[J].時代教育,2016,(23):2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