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想 高貝貝
摘 要:目前大多數(shù)土木工程都是建在巖基上,巖石在載荷作用下發(fā)生變形、破壞,嚴重威脅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掌握巖石的變形、破壞等力學特性可為工程的安全提供保障,使其經(jīng)濟合理。巖石力學發(fā)展到現(xiàn)在,一系列的測試方法被總結出來,應用于實際的工程之中,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儀器設備,新的測試方法不斷被提出來,總結和了解這些測試方法將有助于我們對巖石力學更進一步認識。
關鍵詞:巖石力學特性;測試方法;發(fā)展趨勢
1 巖石強度特性測試方法
1.1 巖石抗壓強度
經(jīng)典的巖石抗壓強度的測試是在實驗室內(nèi)的壓力機上進行測定的,試件用圓柱形或立方柱體。
圓柱試件的斷面尺寸一般采用直徑:D=5cm或D=7cm;高度:h=(2-2.5)D
立方柱體試件的斷面尺寸一般采用:5cm×5cm或7cm×7cm;高度滿足:h=(2-2.5)
對于圓柱形試件,沿試件各截面的直徑誤差應不大于0.3mm,兩端面的不平行度最大不超過0.05mm。試驗時以0.5-0.8Mpa/s的加荷速率加荷,直至試件破壞。實驗結果按下式計算抗壓強度:
Rc=P/A
式中 Rc——巖石單軸抗壓強度(Mpa)
P——巖石試件破壞時的載荷(MN)
A——試件的橫斷面面積(m2)
在此基礎上,曾偉雄等[1]提出了一種點荷載試驗方法測量破碎巖石的單軸飽和抗壓強度,解決了破碎巖石測量其單軸抗壓強度的難題。通過試件的浸水飽和來反映試件飽和抗壓強度的飽和狀態(tài),接近實際情況,結果與經(jīng)典抗壓強度試驗符合的較好。
1.2 巖石抗拉強度
巖石的抗拉強度試驗方法最常用的是巴西試驗法,試件多是圓柱體,又稱巴西圓盤試驗法。試驗時沿著圓柱體的直徑方向施加集中荷載,試件受力后可能沿著受力方向的直徑裂開。根據(jù)彈性力學相關知識,最終得出抗拉強度公式:
Rt=2Pmax/ΠDL
式中 Pmax——破裂時的最大荷載(MN);
D——圓柱形試件的直徑(m)
L——圓柱形試件的長度(m)
不過,試樣在集中載荷作用處會首先屈服碎裂。另一方面,加載軸線上除中心點壓、拉應力比等于3之外,其余都大于3,從 Griffith準則考慮,試樣并不是由中心起始的張拉破裂。
這就讓許多學者對劈裂試驗能否確定巖石的抗拉強度產(chǎn)生了懷疑。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試驗研究,并尋找各種試驗方法 [2~7],尤明慶,蘇承東等[8]的研究表明,巴西圓盤試驗中的集中載荷不容忽視,但并未得出具體的數(shù)值處理方法。向寶山[9]等人研究了巴西試驗改進方法。此外鄭州大學王志[10]通過計算截面形狀函數(shù),確定最大拉應力出現(xiàn)的位置,建立了方形巖石劈裂抗拉強度計算公式。能真實反映巖石的力學性能,是測定巖石抗拉強度的一種有效方法。
1.3 巖石的抗剪強度
巖石的抗剪強度試驗分為室內(nèi)和現(xiàn)場兩大類。室內(nèi)試驗常采用直接剪切試驗、鍥形剪切試驗和三軸壓縮試驗測定巖石抗剪強度指標?,F(xiàn)場試驗主要以直接剪切試驗為主,也可做三軸強度試驗。直接剪切試驗的優(yōu)點是簡單方便在剪切儀上進行,無需特殊設備,缺點是不易反映層理面的抗剪強度。而三軸壓縮試驗可以很好的解決不連續(xù)面的抗剪強度測量問題。到目前為止抗剪強度的測量依然以以上三種方法為主。
2巖石的變形特性測試方法
巖石的變形指標以及應力-應變關系,可以在實驗室里測定,也可以在現(xiàn)場進行測定。試驗方法分為靜力法和動力法兩種。目前用的較多的是實驗室的單軸壓縮試驗、實驗室或者現(xiàn)場的波速測定法、用千斤頂或承壓板的現(xiàn)場試驗以及鉆孔膨脹劑法。此外,有時也做室內(nèi)的三軸試驗、彎曲試驗、現(xiàn)場水壓試驗等。國內(nèi)學者葛修潤[11]肖建清[12]等人分別研究了巖石疲勞破壞過程中的變形、常幅循環(huán)載荷下巖石的變形特性。
3結語
巖石力學性能的測試是巖石性能研究最基礎的工作。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新的儀器設備,新的測試方法不斷被提出來,對巖石力學特性的研究也不會不斷的精確和深入。
參考文獻
[1]曾偉雄.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的點荷載試驗方法設計與探討[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22(4):566-568
[2]豐興橋,曹復恩.用壓力機承壓板測定巖石劈裂強度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9,34(3)
[3]劉勇軍,朱岳明,曹為民等.長方體劈裂試驗的可行性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9(5)
[3]張少華,繆協(xié)興,趙海云等.試驗方法對巖石抗拉強度測定的影響[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1999,28(3):243-246.
[4]王啟智,賈學明.用平臺巴西圓盤試樣確定脆性巖石的彈性模量、拉伸強度和斷裂韌度——第一部分:解析和數(shù)值結果[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21(9):1285-1289
[5]尤明慶,蘇承東.平臺圓盤劈裂的理論和試驗[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1):170-174.
[6]王啟智,戴峰,賈學明等.對"平臺圓盤劈裂的理論和試驗"一文的回復[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1):175-178.
[7]Tang CA,et al.Numerical studies of 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n rock failure in uniaxial compression - Part II:Constraint,slenderness and size eff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00,37(4):571-583.
[8]尤明慶,蘇承東.平臺巴西圓盤劈裂和巖石抗拉強度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18):3106-3112.
[9]王志.長方形巖石抗拉強度測試方法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5,11(02):370-374+403.
[10]向寶山.巴西試驗改進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
[11]葛修潤等.巖石疲勞破壞過程中的變形規(guī)律及聲發(fā)射特性[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11):1810-1814.
[12]肖建清,丁德馨,徐根等.常幅循環(huán)荷載下巖石的變形特性[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1(2):685-69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