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
提起七夕節(jié),人們會想到這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或者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但是其他關于七夕節(jié)的內(nèi)容,大家可能就不太了解了,本文帶領大家來看看七夕節(jié)的起源和發(fā)展。
節(jié)日起源
婦女乞巧七夕乞巧,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說的是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自然崇拜“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chǎn)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此外,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jié)”,又稱“曬書節(jié)”。
時間崇拜“七夕”也來源于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捌摺迸c“期”同音,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民間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稱為“喜壽”。
數(shù)字崇拜“七夕”又是一種數(shù)字崇拜現(xiàn)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shù)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捌摺庇质撬惚P每列的珠數(shù),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捌摺迸c“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jié)日。
節(jié)日發(fā)展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jīng)久不衰,代代延續(xù)。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睆娜藗冊谄蚯墒匈徺I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jié)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置辦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于最盛大的節(jié)日——春節(jié),說明乞巧節(jié)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
后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jié),民間姑娘信以為真,于是每到農(nóng)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它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樁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jié)。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F(xiàn)在,七夕節(jié)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