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一出好戲》有著喜劇的皮。導演黃渤本身就是出色的喜劇演員,他又找來了在喜劇電影方面頗有號召力的王寶強、王迅助拳,強化了《一出好戲》的喜劇特征,上映以來良好的票房表現(xiàn),證實了它喜劇皮囊的商業(yè)價值。
《一出好戲》還有著災難片的類型屬性。開篇地球遭遇隕石撞擊,旅游船在滔天大海中的遭遇,以及登陸小島后的自救,都是災難片的套路,災難元素成為《一出好戲》喜劇皮囊的輔助手段,為它的高票房帶來了第二道保險。
但骨子里,《一出好戲》是一出悲劇。它不是《蠻荒故事》,不是《蠅王》,也不是人類簡史、文明進步史的縮影,而是一部有“中國特色”的人性悲劇。導演黃渤有野心,但他也能夠把野心落實到樸素的細節(jié)當中去,他并不打算把《一出好戲》拍出莎士比亞的內(nèi)涵,而是力爭讓觀眾感受到人在現(xiàn)實困境下的真實變化。
《一出好戲》由職場切入,深化到社會,再升華到人性,電影在這三個層面的表現(xiàn)上,是有步驟、有節(jié)奏的,這營造了不錯的代入感,讓觀眾在接受起來,會覺得順理成章。
在職場部分,災難前的職場政治格局一目了然,于和偉飾演的張總一言九鼎,是公司說一不二的“王”,王迅飾演的老潘,是典型的“奸臣”,見風使舵,左右逢源,而黃渤飾演的馬進,則是“群眾”的代言人。“群眾里面有壞人”,老潘就是那個壞人?!敖^大多是群眾是好人”,馬進就是好人的代表。
災難發(fā)生后,職場格局被顛覆。奪權者竟然是導游——王寶強飾演的小“王”。這符合歷史規(guī)律,“改朝換代”的受益者,總是意想不到的那一方。張總是最大的失敗者,老潘與馬進,則沒什么變化,依然延續(xù)各自的性格。這個設定,非常有意味。而張總在故事進程中絕地反擊成功,也標志著,成功者在任何環(huán)境變化下,仍然會保持著較高的成功幾率。
《一出好戲》對于社會的形成,進行了簡約的刻畫。從爭王爭霸,到物物交換與錢幣出現(xiàn),從一人獨裁到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一出好戲》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這個標準答案的可貴之處在于,以前極少有國產(chǎn)電影講述這方面的故事,這讓《一出好戲》擁有了深度,對普通觀眾而言,也不乏啟迪意義。成千上萬年以來,社會的形成、變化,無非如此??炊松鐣?,也就了解了如何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對于人性的弱點,《一出好戲》有著深邃但不失溫暖的講述。尤其在對于男女之間情感關系的刻畫,是微妙而又真實的。舒淇飾演的姍姍,在不同的故事階段,有過情緒的轉(zhuǎn)折甚至反轉(zhuǎn)嗎?有肯定是有的,但黃渤在結尾的時候,讓姍姍留下來陪黃渤等待下一個接他倆的船只,還是讓觀眾消解了內(nèi)心隱約存在的積郁,用一句俗話來形容,“我又相信愛情了?!?/p>
《一出好戲》的悲劇核心,在于看透一切。它的創(chuàng)作初衷是悲涼的。創(chuàng)作者勇敢地觸碰了人心當中的敏感地帶?!兑怀龊脩颉吩谠掝}的穿透力以及話題的延展面之廣上,此前只有少量國產(chǎn)片能實現(xiàn),它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與制作者難得的野心與遠見,它表明:國產(chǎn)片在娛樂性與思想性的融合上,有寬闊的道路可走,關鍵在于如何介入與選擇。
《一出好戲》也是契合黃渤個人氣質(zhì)的電影。黃渤的處世智慧,以及他的人文理念,在這部電影里得到了釋放。此前他參演的諸多喜劇片,并沒有給他足夠大的空間。《一出好戲》的成功,會鼓勵黃渤繼續(xù)在國產(chǎn)片的類型探索上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