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哲瀅
摘 要:蠟染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有很多人對其感興趣,卻因語言、環(huán)境、認知等因素造成傳承的局限性。要保護好蠟染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阻止蠟染這一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手工藝繼續(xù)流失,就要有意識地保護它,可以把它帶進現代生活,提升使用價值。特別是其紋樣,巧妙地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能夠形成一種屬于中國的獨特美感,在國際語境下顯示出中國獨有的魅力。
關鍵詞:蠟染 紋樣 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
一、 貴州丹寨蠟染
1.貴州丹寨
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部,丹寨縣屬于黔東南地區(qū)。丹寨在高速開通以前,交通一直處于不便的狀況。長期的發(fā)展滯后和當地的大環(huán)境令傳統技藝保存良好,流傳至今,如蠟染、鳥籠、古法造紙等。同時也因長期的封閉導致相對落后。近幾十年來大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謀生,無意繼承傳統的手工藝。
直到高速路開通,對傳統手工藝技法慕名而來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傳統文化技藝得到了更好的傳播,同時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fā)展。
2.丹寨蠟染及風格
蠟染,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很多人對其感興趣,如果僅僅是聽蠟染這兩個字,卻未接觸過相關工藝的人會誤以為蠟染是用蠟作為染料在布上染色,但事實并非如此。《貴州通志》記載:“用蠟繪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睂嶋H上是用蠟刀沾蠟(蜂蠟、石蠟或者混合蠟)在布上作畫,畫好后把有蠟的布浸入植物發(fā)酵制作出來的染水中,按照想要的色彩明度決定浸泡的次數,反復數次直到顏色明度達到要求后,高溫燙煮去蠟,晾干后就成為我們所看到的蠟染作品。
丹寨有多個支系的苗人,其中只有稱之為“白領苗”這一支系懂得蠟染。別的支系不懂得使用蠟刀,但會使用豬血或者別的天然染料進行染布。雖然同是苗族,可是所說的苗語都不一樣,他們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話,無法交流,這使得蠟染這門手藝的傳承有了局限性。當地苗族人民說普通話也是近些年才開始普及,年紀小的在學校里自然能學得很好,可是年長的就稍微差一些。
丹寨楊武鄉(xiāng)的排倒村與排莫村是因蠟染著名的兩個村落,同時也是“白領苗”的聚居地,村落在風景秀麗的山里。從丹寨縣城開車進去需要一個多小時,雖然蜿蜒的山路已鋪上了水泥,但往來的車輛仍然不多,快遞只到縣城,不到村落,可見其發(fā)展還相對封閉滯后。當地民風淳樸善良,熱情好客,人人能歌善舞,村民居所分散,視野開闊,一眼望去山川田野盡收眼底。在蠟染坊中勞作的畫娘們經常一邊繪畫一邊唱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造就了畫娘熱情豪爽的性格,這是丹寨蠟染為何會呈現自由豪放之風格的原因。
二、 丹寨蠟染常見紋樣與意義舉例分析
苗族人長期居住在山里,過著封閉的生活,沒有自己的文字(另有一說原本有自己的文字,但在常年的躲避災難和遷徙中遺失),只能用圖案來記錄生活與傳情達意。苗族蠟染的制作者多為婦女,紋樣自然而然就是身邊的一些事物,像天地日月、花鳥魚蟲,再結合自己心中的愿望創(chuàng)作出來。這些紋樣來源于他們的生活,也成了苗族文化形態(tài)和歷史載體之一。
一個作品中可以出現多種紋樣,如圖1就是由魚、蝴蝶、花等組合成的畫面。
1.蝴蝶
蝴蝶作為苗族蠟染常見紋樣,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我們常說的女媧,蝴蝶就是他們的祖先,所以苗族人稱蝴蝶為“蝴蝶媽媽”。苗族古歌里傳頌人類的起源,是由楓樹心孕育了蝴蝶,蝴蝶和水里的泡泡“游方”結合,生下了十二個蛋,第十二個孵化出來的就是苗族的始祖——姜央。
蝴蝶也是孕育生命的象征,苗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自古以來常遭遇天災人禍,人口流失嚴重,所以對蝴蝶的崇拜也是對人丁興旺子嗣延綿的一種期望。
蠟染中一個物體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正面的、側面的、仰視的、俯視的、抽象的、具象的,都是可變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樣式。圖2和圖3為不同形式的蝴蝶表現手法,圖3為蝴蝶與蝙蝠的結合。
2.楓樹
楓樹為孕育蝴蝶的母親,所以苗族對楓樹也有特殊的感情,如孕育初始生命的象征。對于楓樹的崇拜也出現在了許多蠟染作品中,一般以橫截面并且是俯視的角度呈現。而且楓樹的圖騰一般連連枝葉都描繪得很精致。
3.漩渦紋
漩渦紋,也叫“窩妥紋”。在苗語中,“窩”為衣,“妥”為蠟染,結合起來就是蠟染的衣服。苗族女性精美的盛裝上都有這個紋樣,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紋飾,至于它的來源相傳有三種說法:(1)是牛身上毛的漩渦。(2)在長期的逃難遷徙中,苗族先民攀山涉水,是曾經遭遇的惡水里的漩渦。(3)古時候有一位苗族姑娘生病了,她母親采摘了一種蕨類植物,這種植物呈漩渦形,給姑娘服用,姑娘服用后病就好了,為了記住這種植物便用畫把它記錄下來,沿用此種圖案也蘊含了母親對女兒的愛。“窩妥紋”也有分單線與雙線,繪制單線相比雙線會更容易,雙線需要作畫者更加專注,圖4為單線繪制的窩妥紋。
4.鳥
丹寨被稱為最后的鳥圖騰部落,他們的蠟染作品中出現了許多的鳥。如錦雞、鳳凰的使用均屬于鳥圖騰崇拜。有一種說法是苗族的某一代祖先遷徙到一個山谷里,由于天災,附近大河發(fā)洪水,被大水圍困于山中,沒有糧食,弄得當時苗族人民苦不堪言,在絕望之際,一只神鳥出現,叼著麥穗來救濟他們,苗族人民因為這根麥穗而活了下來,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對鳥圖騰的崇拜除了感謝之恩,也是對生命延綿的期盼。
另一種說法是苗族愛畫鳥源于祖先崇拜,話說遠古時期有一位苗族首領叫蚩尤,他的部落以羽翼的形象為圖騰,蚩尤與黃帝打仗,結果兵敗,但在苗族人心里蚩尤依然是英雄,所以沿用鳥圖騰來紀念他。
5.魚
魚腹中卵多,為多子,故魚為女性的象征。許多蠟染作品中魚和鳥同時出現,就是把魚和鳥比喻為夫妻,是恩愛的表現。魚為女性,鳥為男性。魚鰭很多時候被描繪得如翅膀一般,意味著魚可以像鳥一樣翱翔天際,鳥也可以下水暢游,相互扶持,共同繁衍子嗣之意。
魚的紋樣里,除了圖5這種一條魚的形象還有圖6這樣的雙魚,也叫陰陽魚,兩條魚圍成一個圓,構成八卦的形象。
魚和鳥還有蝴蝶的寓意很相似,都是對種族繁衍,生命延綿的期望。
6.苗龍
相傳苗龍與姜央一樣都是由蝴蝶媽媽所生,是十二顆蛋里的其中一顆所孵化。形象與平常我們所熟知的龍有很大區(qū)別。平常所見的龍張牙舞爪,威嚴十足,有震懾四方之象,是帝王的象征;而苗龍形象很多,但都十分憨厚可愛,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是苗族人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精神寄托,所以蠟染作品中的苗龍大多數繪制出來都表現為與各種生靈十分友好的樣子。(圖7)
7.銅鼓紋
古代的銅鼓是自然崇拜和宗教的必然產物。在古代的鼓面上,常見類似太陽的圖案,中間一個圓,周圍呈放射狀,寓意光芒萬丈,芒間有六畜肖像、八卦、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其造型優(yōu)美,紋飾繁雜。太陽作為影響萬物生長的存在,在苗族先民的眼中自然十分神圣。{1}銅鼓紋的應用屬于苗族人民對太陽的崇拜,到現在依然是苗族蠟染的常用紋飾。(圖8)
很多蠟染作品中還有結合兩三種動物或植物形態(tài)的紋樣,如前文提到的魚有翅膀、蝴蝶與魚、蝴蝶與蝙蝠的形象結合等,想象力豐富,畫面生動有趣。
三、丹寨蠟染紋樣與現代設計結合
1.對蠟染文化的保護
對于蠟染不僅要保護它的藝術價值,還要保護它的歷史價值。蠟染作為一門傳統手工藝,技法相對保存完好,可是很多圖案背后的意義已經流失。知道某些圖案背后意義的均為苗寨里八、九十歲的老人家,她們從長輩那繼承了這些圖案的文化內涵,但她們一直在山里生活,很少與外界交流,不懂漢語,很難溝通,而現在從事這門技藝的苗族畫娘并不以蠟染為學術研究,只作為她們的謀生手段,導致更多的文化內涵流失。
要阻止蠟染這一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手工藝繼續(xù)流失,就要有意識地保護它,可以把它帶進現代生活,提升使用價值,并激發(fā)年輕人對它的興趣,擴大市場需求。
現在無論是80后、90后還是00后,都對新奇有趣的事物感興趣,同時也對社會上現有的設計產品千篇一律的“創(chuàng)意”無感。隨著融入中國傳統元素的設計出現,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傳統復興”上,也成功吸引了這幾個年齡階段的受眾。只有受眾感興趣了,他們才會主動去探究,發(fā)現它新的價值,從而探索它的背景與意義,文化內涵才能夠更好地保存和傳承下去。
2.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的結合——以丹寨寧航蠟染的新型蠟染產品為例
現在丹寨的蠟染工作坊里,最具有代表性的蠟染坊為寧航蠟染。寧航蠟染里的畫娘也是丹寨蠟染坊里最多的,均為“白領苗”。寧航蠟染提倡技藝的傳承,所有蠟染制品都是手工繪制。
寧航蠟染在保持傳統的同時,也在不斷開發(fā)新的蠟染產品與創(chuàng)作形式。寧航蠟染出品了一種裝飾畫,直接在白坯布上用老蠟繪制紋樣,畫面某些部分用的蠟添加了紅色和綠色的礦物染料來點綴畫面,不需要染,也不需要脫蠟,繪制完成便可直接裱起作裝飾用。還有的在黑布上用蠟作畫,老蠟在光線下所呈現的光澤與黑布搭配顯得神秘又有力量。這些應用均摒棄了蠟染作品一向藍底白花的形式。
在產品中,寧航蠟染也開發(fā)出了多種生活用品,如筆袋、化妝包、背包、杯墊、抱枕等。都是符合現代人使用的產品,小而精致,價格適中,很適合來參觀然后帶回去給親朋戚友作手信,同時起到了宣傳蠟染的作用。圖9是一個化妝包,中間部分為蠟染藍底白花的布,兩頭是原色的麻布,設計成糖果的形態(tài),尤其吸引女性朋友。
除了以上的小物件,還有蠟染的桌旗、窗簾、服飾與各種材質的圍巾,在設計上既保留了傳統的樣式又有了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款式和紋樣的組合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钍缴嫌蓚鹘y的土布大衣、旗袍、和寬身外套等,經創(chuàng)新后的款式有更符合現代人著裝要求的短裙、短褲、前短后長的外套等。以往紋樣的搭配都是有寓意的,例如一個畫面同時存在植物紋、條紋、窩妥紋,其實描繪的就是花草道路河流的景象,而現在的樣式組合則自由很多,畫面不一定有寓意,紋樣的形狀與疏密搭配出款式的效果也很重要。布料的使用上由過去的單一土布,發(fā)展到現在的真絲、混紡布等,不同的布料帶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例如棉麻有樸實感,適合一些休閑寬松的款式;棉綢有光澤度但相對真絲更加低調內斂,布質柔軟親膚,結合合適的紋樣,就能呈現出品質較高的效果。使用新型材料和樣式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與需求。
寧航蠟染作為丹寨地區(qū)蠟染宣傳的佼佼者,每天來采訪、拍攝、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有的高校還會讓他們學校的老師帶學生來考察學習。寧航蠟染接待的不只是中國游客,還有外國來賓。圖10、11的作品為寧航蠟染總裁寧曼麗女士提供拍攝,據介紹這套碗為某位日本旅人到寧航蠟染參觀后,提取了丹寨蠟染的紋樣與靛藍所設計出,并贈送了一套給寧航蠟染。應用于這套碗中的最突出的元素為窩妥紋和草紋。墊在碗下的是寧航蠟染出品的桌旗與杯墊,與整套碗擺放在一起相得益彰。這套作品運用了簡單的傳統紋樣較好地把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
傳統的紋樣與現代設計結合構成一種屬于中國的獨特美感,這種結合需要大膽的構想與創(chuàng)造。老子云:“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2}蠟染雖然屬于一門古老的技藝,跟不上社會前進的步伐,可是只要應用得當,將會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在運用傳統元素進行設計時,必須對此元素有深刻的理解,將其消化再結合現代多維的思維模式將其重新表現。傳統文化情結下的設計思想強調文化內涵的表達,體現在設計上就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營造給人無限遐想的境界。如轉化為更明確的設計語言,那就是現代設計美的境界既依托于產品的形式,又不拘泥于形式本身。{3}在接受傳統元素現代設計的人群中,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理解紋樣的弦外之音,但是融合了古代先民智慧結晶的作品所呈現的美感,會得到民族的認同,增強民族自信,這種認同與自信將會促進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的不斷結合,在國際語境下轉化成中國獨有的魅力。
注釋:
{1}柏天明.淺談銅鼓太陽紋飾的源流[A].文山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
{2}老子.道德經[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1.
{3}劉子川.藝術設計與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