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廉·??思{是著名的“后現(xiàn)代主義作家”。他早年的詩歌有著豐富的詩學隱喻內(nèi)涵,他的詩歌植根于美國南方文化的土壤,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阻隔,以一種虛構(gòu)思維的獨特展現(xiàn)過去和現(xiàn)在。本文借助亞里士多德的隱喻觀點對??思{早期詩歌進行分析,對詩歌中的詩學隱喻的相關表現(xiàn)形式探究,深入挖掘福克納對美學思維,思維科學的完美闡釋。
關鍵詞:威廉·??思{;詩歌;詩學隱喻;探賾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4-0005-03
引言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認為,隱喻作為明喻的非說明性表達,屬于模糊性指稱(亞里士多德87)。隱喻借用一種溫和而雅致的方式,讓字詞句既不太生僻又不太普通,可以很好地展現(xiàn)詩的藝術與文字的詭譎。??思{作為一位名滿天下的文學巨匠,雖然他自稱“失敗的詩人”,但是他青年時期所受到的象征主義大師的影響,猶如大江之源,潺潺細流滋養(yǎng)著他干涸的內(nèi)心, 也為他后期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后人來說他每一時期的寫作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研究價值,然而國內(nèi)外對于??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極具美國南方特征的小說和散文書寫上。在此方面的成果更是屈指可數(shù),不夠深入:從一開始,有學者以編纂者的身份將??思{的詩歌編入“威廉·福克納的密西西比詩歌”,(1979);也有學者以蒙太奇式的方式簡介??思{早期的詩歌嘉年華,“威廉·福克納:早期散文與詩歌”(卡維爾·柯林斯,1962);也有學者從不同文化視角翻譯出了“??思{早期散文、詩歌與插圖”(王冠,遠洋)。對于福克納詩歌的研究卻從未有細致、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而對他詩歌的詩學隱喻角度的探賾更是沒有被提上日程。
??思{的詩歌并不是社會生活的直觀書寫,??思{借助隱喻讓他的詩歌完成了從“簡單的認知過程”到“復雜思維過程”的唯美蛻變,他將美國的南方風貌與現(xiàn)實的真實世界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而且他個人對于符號的運用與理解,畫面的創(chuàng)造與語詞的放置更是體現(xiàn)了他對詩學隱喻的純熟應用。本文試從類比式隱喻的生成,語圖互文后的隱喻展現(xiàn),以及最終的意義詮釋表現(xiàn)形式為理論視角,深入研究??思{早期多部詩歌中的詩學隱喻的運用。
1.類比隱喻的生成
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中認為:“隱喻應當從有關系的事物中取來,一個人要有敏銳的眼光才能從相差很遠的事物中看出它們的相似之點。”隱喻的產(chǎn)生是文學思維與世俗現(xiàn)實完美融合的結(jié)果,它借用一種隱晦而間接的方式來揭示事物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進一步升華為深刻雋永的思想內(nèi)涵。
??思{的詩歌《牧神午后》中借以“律動美麗舞者”的“美國南方淑女”的隱喻,建構(gòu)了現(xiàn)實與想象的一個互動空間,美國南方淑女的優(yōu)雅、圣潔形象躍然紙上,他們在美國南方道德標準,社會禮教束縛下不可改變的悲慘命運的主題隱喻也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詩歌首句“我穿越吟唱的樹林追隨”,隱喻了作者作為新一代美國南方作家對于美國南方文化以及美國南方淑女與禮教的充滿贊賞的基本態(tài)度。“她流云般的頭發(fā)和臉龐”,“宛如睡溪深處粼粼水光”,“或許像棕色的蜂蜜那樣飛翔甜蜜生出翅膀”,“她旋轉(zhuǎn)、飛舞,穿過手臂一樣”,通過一系列對女性舞者的描寫,隱喻了南方淑女高貴,美麗,神圣,純潔的人人仰望的典型形象。然后“蒼白,一行行像幽靈的手”,“暗淡而幽深的溪流航行”, “那里孤獨的溪水潺潺流淌嘆息落在月光漂白的沙地”,“衰老而疲憊的月亮,透過嘆息的樹林凝望”, “她們悲哀而遲鈍的四肢和眉毛”,這一段充斥著一種悲傷,凄婉的基調(diào),先前翩翩起舞的舞者漸漸失去了活力,被巨大的恐怖與哀慟所籠罩,眼里滿是無法名狀的感傷,通過對這些少女的描寫,??思{為讀者展現(xiàn)了在南北社會巨大動蕩下的美國南方淑女傷感,無措,悲傷,忐忑甚至有些無可理喻的典型形象,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隱喻,展現(xiàn)了那種突如而來的巨大變化,將美國淑女的變化后所展現(xiàn)的悲慘境遇與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最后,“接著,突然在這萬籟之上,撲通一聲,像某座洪亮而深沉的鐘敲響”,“她們舞蹈,赤裸而冷淡—那是地球的巨大心臟,為春天而迸裂,在世界變老之前”,這些猶如創(chuàng)世紀般的振聾發(fā)聵,令人無法忽視的巨大聲響,隱喻著南方世界在南北思想的激烈碰撞以及蓄奴制以及種族主義的多重壓力下即將要發(fā)生巨變,作為南方作家,他們不但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南方傳統(tǒng)與文化無限自豪,而且也深諳自己的命運。詩中的舞女形象的原型是南方的貴族淑女,她們之間有著共同的特點。??思{賦予了《牧神午后》的舞女不同尋常的命運與境遇,實質(zhì)上表達了作者對南方淑女的深切同情,從而上升到了對南方社會衰落的思考。舞女以一種輕盈,脫俗,美麗,高雅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她的與眾不同,像“熱烈閃現(xiàn)的花火”,“落在我的四肢和頸脖上”,就正如美國南方淑女一樣,在這個被稱為“伊甸園”,被上帝許諾過的迦南之地高傲地生存著,她們是神圣的象征,是美國南方禮教與宗法的實體展現(xiàn)。隨著南北戰(zhàn)爭的爆發(fā),社會的巨大變遷,奴隸制與種族主義的廢除,大大改變了普通南方人的思想,他們對過去的一切迷茫,懷疑,甚至是批判,而作為美國南方文化象征的美國南方淑女不可避免地也遭到了人們的否定,她們由此變得“暗淡而憂傷”,作為新一代的美國的南方作家,他們對故鄉(xiāng)有著深刻的了解,熾熱的感情和難移的執(zhí)念,但是他們也深知固有的農(nóng)業(yè)耕作方式與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必定無法再繼續(xù)下去,唯有改變,才可使南方立于不敗之地,“為春天而迸裂,在世界變老之前?!?/p>
由此可見,作者的思想與深刻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不言而喻。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社會現(xiàn)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們互為表里,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社會意識形態(tài)只有通過文學作品的形式展現(xiàn)才能體現(xiàn)其思想深度與教化功能,文學作品作為社會的重要思想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語圖互文的隱喻展現(xiàn)
據(jù)古羅馬的普魯塔克說:“西蒙尼德斯把繪畫稱作沉默的詩歌,把詩歌稱作說出的繪畫:因為畫家表現(xiàn)的似乎是正在發(fā)生的事件,而文學則是在描述和記錄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普魯塔克67)。這可謂是西方對于圖畫與詩歌關系最早的論述。文字與圖畫,同作為符號學里的重要元素,在表意與涵義的表達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在圖像學的研究里,圖像,文本二者的關系更是密切,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
在《中國》這首福克納的早期詩歌中,借往昔“騎士的榮光”與“古代封建王城的興衰交替”來隱喻南方骨血的尊貴和現(xiàn)實南方社會的興衰成敗,描述出一副輝煌閃耀的巨幅圖景。詩歌上闋以“尖沙粒,那些沙漠騎士橫掃之地,游弋于你的金色往昔”開頭,而后“命運在召示什么,此刻風輕吹,唯恐驚醒你的沉睡”,“在曾經(jīng)輝煌崛起,無窮無盡遍布幽靈”,最后“就這樣:誰撒播名聲的種子,長成谷物讓死神收割?”詩的上闋完整地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王朝的興旺與更替,在遠古的過去,尖沙遍地的時代,騎士們?nèi)缣焐窠蹬R,他們不凡的風度,脫俗的禮節(jié)以及瀟灑的外表令少女們傾心,而他們永不言敗的騎士精神,對于公平競爭的執(zhí)著信念,更是讓無數(shù)人為他們稱贊,那是屬于他們的黃金年代。然而,突如其來的變故改變了許多,那些昔日具有高貴血統(tǒng)的騎士紛紛掉下了高高的神壇,命運的安排徐徐展開,夜里騎士們再也不能安然入睡。就這樣,一個時代終結(jié)了,所有輝煌的一切都成為歷史,物是人非,終究變成一捧黃沙隨風而去。詩的下闋“流浪者們,以刀尖般鋒利的面孔,漂游在輝煌的國君們巡視過的每條街上”,“在你白色的消逝的城里,而歲月在身后已閉鎖如墻”開頭,緊接著“我們凝視,你的星星曾經(jīng)燃燒此處,我們失去信念”,“他們不知道你,也不會看見你魔法般的帝國”,最后“當手對流沙簾幕殺起回馬槍,在吟唱的群星和聳起的金沙丘上”。這是一片異常蕭條的荒園圖景,昔日強大的城邦早已化作歷史,只有那白色消逝的城墻可以見證曾經(jīng)一切的存在,騎士與無數(shù)具有尊貴血統(tǒng)的貴族都已化作歷史書上那毫無溫度的名字,只有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以天地為家的牧羊人會造訪這一片斷壁殘垣,也再也沒有人會想起過去這里叱咤風云,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偉大的騎士與君主的英勇事跡。
詩歌以一幅連環(huán)畫,兩幅圖畫的形式在我們眼前展現(xiàn)了一個封建王族的沒落與騎士的衰亡,隱喻美國南方貴族與騎士優(yōu)良血統(tǒng)的沒落,美國南方禮教與社會風俗的破產(chǎn)。詩歌中富有圖畫感的語言,更能窺探到作者的內(nèi)心與深刻內(nèi)涵。無法用只言片語表達的壯麗圖景,在具有圖畫感的文字符號中構(gòu)建出了一個王朝的興衰與榮辱,深層次窺到了美國南方過去的輝煌與衰落,如那皇城早已隨風歸去。孤獨的流浪者是歷史的見證者,作者的抽象展現(xiàn)以旁觀者的身份,站在歷史交匯的結(jié)點,美國南方那逝去的榮光不再閃現(xiàn)。
形象或者圖像在文學理論中,常常被認為是通過語言再組合而形成的次加工產(chǎn)物。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圖像,必定有其既定的文字符號與文學基礎。而在文學作品中,形象或圖像多是作者將自己想法與觀念外化的虛擬現(xiàn)實,由此可見,文本與圖像之間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不可分割。“語像與圖像”,“敘事的停頓與凝視”(陸濤3),圖像敘事與文字說明共同創(chuàng)造意境與意義達成。??思{的作品,不管是小說還是早期的詩歌,幾乎每一部文學作品中都無一例外地讓人有著畫面般的直觀感受,語圖互文,極具畫面感的文字也是他作品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3.隱喻的意義形成
“使得詩具有這種有機作用,能夠融合內(nèi)外,心物,形上形下,則是詩里象征或者隱喻的功能”(高辛勇39)。隱喻意義的最終形成,是意象生成,圖文展現(xiàn)與自身文學素養(yǎng)理解的共同展現(xiàn)。在意象學的領域中,它也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隱喻甚至是相同隱喻間意義也許也會千差萬別,而最終意義的形成,是不同意義與現(xiàn)實之間互相妥協(xié),協(xié)商的合力結(jié)果。
在??思{的早期詩歌中,無論是《牧神午后》中的“輕盈的舞女”,“我”無可奈何卻等等待變革的滿心期待,《中國》里“頹敗的昔日城墻”,“止戈的騎士”,“無奈見證王朝榮辱的街邊流浪漢”,《薩福體》里“阿佛洛狄忒女神對愛情的追求與向往”,《水澤女神之歌》“悲傷的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對于過去的深切思考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與追求。作為生活在新舊時代交替結(jié)點的福克納,在蓄奴制與種族主義的弊端日益展現(xiàn),以及北方文化與商業(yè)經(jīng)濟雙重打擊下,他已不再盲目地自信,他開始用審視的目光來看待過去曾經(jīng)迷信與驕傲的一切,而南北戰(zhàn)爭南方敗北的悲慘結(jié)果讓他徹底醒悟,屬于南方傳奇也漸漸被人遺忘。而重農(nóng)主義,重視宗教禮法,關注傳統(tǒng)道德和拒絕資本主義的做法再也行不通,烏托邦式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終于要畫上句號。美國南方人心中有著永不滅的“六大神話”(周文娟37)。從他們的祖先開始,便認為自己有著高貴的貴族與騎士血統(tǒng)。隨后,他們在美國南方這片土地上過著伊甸園的生活,自給自足的種植園經(jīng)濟讓南方人普遍滿足,大力推崇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美國經(jīng)濟。經(jīng)濟財富大量滿足的南方莊園主們,繼承了美國南方的尊貴血統(tǒng),以騎士與貴族后代自居。南北戰(zhàn)爭雖敗,但是他們卻依然固執(zhí)地認為,他們是為自己家園而戰(zhàn),為自己榮譽而戰(zhàn)。在他們心中,即使黑人在形式上已經(jīng)獲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但是他們依然認為黑人生來與白人不平等,生而為奴隸的黑人始終無法與白人相提并論。除了黑人,普通南方淑女也無法享有作為一個平等的人的權(quán)利,他們是高雅,圣潔,神圣,富有教養(yǎng)的象征,對于個體而言,他們的存在沒有絲毫的意義,他們被社會與禮教兩個巨大的枷鎖束縛著,永遠無法掙脫。
??思{的詩歌,雖說是早期的作品,成熟度與表現(xiàn)力上依然有著少許欠缺,但是卻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nèi)涵。意象的展現(xiàn),都是多重意義展現(xiàn)的合力結(jié)果,美國南方的“六大神話”,時時刻刻貫穿于福克納的寫作當中,每一個意義的背后,都有著“六大神話”的影子,作家與作品都是復雜的思想與內(nèi)涵的產(chǎn)物,絕不是單調(diào)的意象與意義相加的結(jié)果,作家的體驗與社會閱歷,也會展現(xiàn)無遺。而這一切都毫無疑問地全部外向表現(xiàn)在隱喻的展現(xiàn)與意義表達上。
結(jié)語
詩歌是美學與韻律學的雙重表達,它借助隱喻使文字與表意更加具有藝術鑒賞性,文之言而可信。借助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提出的類比式隱喻等創(chuàng)造性對于詩歌隱喻的獨特闡述,??思{詩歌中深刻的南方文化底蘊更會得到完美挖掘,這也為日后繼續(xù)研究福克納詩歌開辟了一條道路。
深刻探究,??思{的早期詩歌中不乏后現(xiàn)代主義的一些思想展現(xiàn),他運用詩學隱喻的多種方法,深入淺出地向我們展現(xiàn)了南方社會生活圖景的眾生百相,使作品的社會批判性得到了深刻展現(xiàn)。他的思想不僅超越了社會與歷史,而且透過了時代的籓藜,他用自己魔力一般的文字勾勒出了他眼中南方的雄奇與衰落。他是一位矗立于過去與未來的一位偉大作家,他那別具一格的寫作手法,盡情揮灑的恣意與豪邁,他不僅僅是屬于一個時代的,他更是屬于整個人類的。鑒于此,他的早期詩歌從詩學隱喻的角度去研究更加顯得十分必要,這一切都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思{這一位偉大的后現(xiàn)代主義作家的深刻思想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 亞里士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7頁.
[2] 普魯塔克.《古典共和精神的捍衛(wèi)——普魯塔克文選》,包利民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67頁.
[3] 陸濤.《中國古代小說插圖及其語——圖互文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3頁.
[4] 高辛勇.《修辭與文學閱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頁.
[5] 周文娟.《在歷史與未來中穿行——多維視域中的威廉·??思{研究》,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第37頁.
[6] 威廉·福克納.《水澤女神之歌——??思{早期散文、詩歌與插圖》,王冠 遠洋譯,漓江出版社,2017年.
作者簡介:宋丹丹,1995年5月30日,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研究生,英語語言學文學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