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娃 周啟微
【摘要】“互聯網+教育”是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教育領域中,在現代信息社會,互聯網具有高效、快捷、方便傳播的特點,這些特點成為中小學生們學習的好幫手,在中小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學生上網學習和交流的能力,幫助孩子增長知識、啟迪智慧、開闊視野,而且還能更有效地刺激和提高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養(yǎng)成中小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為習慣,全面教育和培養(yǎng)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繼承者。
【關鍵詞】互聯網+ 教育 未來趨勢 信息時代
一、“互聯網+教育”的內涵和外延
“互聯網+教育”首先是對教育思維模式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而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下,老師與學生的地位完全顛覆。所以要更加著重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及靈活性,如此一來老師的主要作用為引導。教學任務,也從單純的傳授知識點轉換到通過講解知識點來引導學生獲得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及思維習慣??梢哉f互聯網+的模式讓學習更加輕松化?;ヂ摼W+教育等與變革了傳統(tǒng)的教育思維、教育方式及教育工具,三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著改革的發(fā)展與深入。
二、“互聯網+”對教育產業(yè)的影響
“互聯網+”會促進教育生態(tài)的重建。
(一)“互聯網+”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
在信息時代,知識和技術變成第一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互聯網+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人人能夠創(chuàng)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也能夠獲取和使用知識。在開放的大背景下,優(yōu)質資源正得到極大程度的充實和豐富,這些資源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使得人們隨時、隨事、隨地都可以獲取他們想要的學習資源。我們獲取知識的效率大幅度提高,獲取途徑增多,獲取成本大幅降低。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付諸實踐,制定學習計劃、調控學習過程,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估。這無疑是學習方法上的一種革命變革。
(二)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了一種特別的溝通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教育生態(tài)中,教師、教材是知識的權威來源,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因其擁有獲得課堂控制權??稍凇盎ヂ摼W+”時代,學生獲取知識快捷,師生間知識量不必然偏向教師。此時,教師必須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所以未來的教師很可能分為兩種:一種是線上講公開課的明星教師,一種是線下的輔導教師。
(三)“互聯網+”對教育資源重新配置和整合
一方面,互聯網極大地放大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從傳統(tǒng)一個優(yōu)秀老師只能服務幾十個學生擴大到能服務幾千個甚至數萬個學生。另一方面,互聯網“聯通一切”的特性讓跨區(qū)域、跨行業(yè)、跨時間的合作研究成為可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復,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得到變化,更好的提高教育方式和教育效率。
三、“互聯網+教育”面臨的問題
互聯網帶給教育很多優(yōu)勢,但不知可否如果都依賴互聯網技術,也會導致一些問題產生。
(一)學習自主化讓學習者專注度下降,深度降低
學習時間的碎片化會導致學習者養(yǎng)成懶于思考和知識加工的壞習慣學習內容的碎片化會使得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難以建立,從而學習者學習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點,而難以加工成為有意義的知識網絡。如此,學習者的學習深度很難保證。沒有了老師的課后監(jiān)督提醒,學生的學習過于獨立,容易使其產生惰性。在互聯網上,信息可能已經代替了判斷力。學生們學習檢索,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復制網上信息,不再學習如何培養(yǎng)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們雖然擁有大量的信息,但卻知識貧乏,分析能力低下,知識碎片化,難以形成知識的完整體系。互聯網雖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教育的教書育人功能弱化
教育的跟們的目的是教書育人,在這種“虛擬學?!崩?,學生只需要一臺連網的電腦,便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受教育。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之間面對面交流、討論與溝通,有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有眼神的溝通交流,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這樣看來,教育的最大目的教書育人功能被大大降低。從這一方面來看,互聯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弊端。值得我們深思。
四、“互聯網+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展望
(一)教育目標明確化
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明確了教師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還未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全方位的學習方式方法與定位。讓教師更系統(tǒng)地講讓學生更完善的學。利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把各項學習信息和學習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和傳播,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習,因材施教,滿足每個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同時讓師生感覺到輕松享受。
(二)移動學習便捷化
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手機的迅速普及和app應用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為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逐步推動著移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飛速發(fā)展,并逐漸占有重要地位。無論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學習者不斷通過移動終端獲取著大量的信息和資源?;ミB網發(fā)揮著它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將學習簡便化、便捷化,大大加快了學習效率。
(三)教學模式多樣化
互聯網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是現代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育手段。有效的把網絡資源聯系到實際教學當中,讓資源發(fā)揮其效率最優(yōu)化。“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線上線下教育模式的融合,豐富了教學模式。
教育問題是普遍化大眾化的社會問題,是當今社會重視的熱點問題。我國對此尤為重視,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發(fā)展,我國對“互聯網+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優(yōu)質教育中來,對提高我國國民整體素質有很大影響和幫助。為了使得教師資源、知識資源共享,讓更多學生接受到更優(yōu)質的教育普及“互聯網+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趙國慶.“互聯網+教育”:機遇、挑戰(zhàn)與應對[EB/OL].光明日報·教育周刊·教育時空,2015-06-09.
作者簡介:明理娃,就讀于沈陽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周啟微,女,漢族,任職于沈陽工學院,碩士,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