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昆山曲壇三杰之比較

2018-08-27 08:11楊瑞慶
群文天地 2018年3期
關鍵詞:昆劇昆山昆曲

楊瑞慶

如雷貫耳的昆曲在不同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稱謂,如最初稱“昆山腔”,后改良成“昆曲”,最后演變成“昆劇”。三種稱謂中都有“昆”字,毫無疑問,昆曲姓“昆”。其理由是:昆山千燈人顧堅率先創(chuàng)立了昆山腔,顧堅成為昆山腔的創(chuàng)始人。隨后江西人魏良輔投入昆山的懷抱,在昆山腔的基礎上改良成昆曲,魏良輔成為昆曲的創(chuàng)始人。緊接著昆山巴城人梁辰魚又率先將昆劇搬上舞臺,梁辰魚成為昆劇的創(chuàng)始人??梢钥闯?,從昆山腔的最初孕育到昆劇的最后確立,都在昆山這塊土地上完成,所以,昆山成為當之無愧的昆曲故鄉(xiāng)。由于顧堅、魏良輔、梁辰魚三位杰出的昆曲大師前赴后繼締造了“百戲之祖”,都在昆曲的發(fā)展進程中建立了豐功偉績,因此被稱為昆山曲壇的“三杰。但他們只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而已,在他們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曲家群落給予有力的支撐。由于“三杰”的各有所長,所以,在長達200多年的接力打造中,既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又相互取長補短,表現(xiàn)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傳承態(tài)勢,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終于培育出一朵引人矚目的幽蘭,數(shù)百年來香飄戲壇,沁人心脾。

昆曲是在不斷改良的演變中逐步完善的,得益于顧堅、魏良輔、梁辰魚堅持不懈的接力打造,比較他們不同的改曲意志,就能看出他們不同的改曲貢獻。但是,有關他們當時的改曲記錄寥寥無幾,大多是時過境遷的追述,多少帶有后人的一些主觀臆斷和想象猜測?,F(xiàn)選擇與“三杰”或關系最密切、或時間最接近的三則評語,作為比較他們在昆曲領域中不同貢獻的參考文字。

魏良輔在顧堅離世的200多年后,寫成了他的唱曲經(jīng)論《南詞引正》,由于魏良輔在顧堅創(chuàng)立的昆山腔基礎上改良成昆曲,所以魏良輔對顧堅的創(chuàng)腔的業(yè)績充分肯定:

元朝有顧堅者,雖離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詞,善作古賦。擴廓鐵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與楊鐵笛、顧阿瑛、倪元鎮(zhèn)為友。自號風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行于世。善發(fā)南曲之奧,故國初有昆山腔之稱。

張大復是明代中期的昆山籍評論家,他出生時魏良輔還沒有離世,當他寫作《梅花草堂筆談》時,魏良輔的改曲業(yè)跡還未久遠。雖然,魏良輔晚年寄寓太倉,但離昆山很近,對他的情況應該了如指掌。其中,張大復對魏良輔這樣精細評述:

魏良輔,……能諧聲律,轉(zhuǎn)音若絲。張小泉、季金坡、戴梅川、包郎郎之屬,爭師事之惟肖。而良輔自謂勿如戶侯過云適,每有得必往咨焉,過稱善乃行,不,即反復數(shù)交勿厭。時吾鄉(xiāng)陸九疇者,亦善轉(zhuǎn)音,愿與良輔角,既登壇,即愿出良輔下。

張大復大概比梁辰魚年輕30歲,屬于同時代的晚輩人,又曾和梁辰魚同住昆山片玉坊(今南街),所以他在《梅花草堂筆談》中對梁辰魚的評介不容置疑。緊接以上對魏良輔的介紹后,張大復對梁辰魚是這樣評述的:

梁伯龍(即梁辰魚)聞,起而效之,考訂元劇,自翻新調(diào),作江東百苧、浣紗諸曲,又與鄭思笠精研音理,唐小虞、陳棋泉五七輩,雜轉(zhuǎn)之,金石鏗然,譜傳藩邸戚畹、金紫熠瀹之家,而取聲必宗伯龍氏,謂之昆腔。

研讀這三段言簡意賅的評語,對于他們在交友和求學過程中的經(jīng)歷,在特長和成果方面的風采,都生動地表現(xiàn)在字里行間,文字雖不多,但信息量卻很大,成為比較研究昆山曲壇“三杰”的依據(jù)。

比較他們的交友

當顧堅、魏良輔、梁辰魚他們夢想所追求的昆曲事業(yè)能一嗚驚人時,都深感只靠孤軍奮戰(zhàn)難以成功,必須廣交曲友。在面對同時代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曲家時,他們共同的處世態(tài)度是取長補短聚成合力,借他山之石,構(gòu)筑自己昆曲“花園”的美景,從而推動昆曲事業(yè)的發(fā)展。但由于各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氛圍不同,他們的交友方式也各不相同。

顧堅所處的時代南戲盛行,四大聲腔激烈競爭。雖然顧堅之前就有昆山腔的雛形,只是還未表現(xiàn)出“出乎三腔之上”的優(yōu)勢。當時,顧堅只是千燈的一位有識之士,雖有改良昆山腔的勇氣,但他只擅長作詞和歌唱,對于改腔至關重要的音律知識比較欠缺。但附近正儀的玉山雅集已歌舞升平,為了去學習度曲技術(shù),他登門拜訪,成為玉山雅集的???。顧堅與雅集中德高望重的曲家“楊鐵笛、顧阿瑛、倪元鎮(zhèn)為友”,為他的改腔事業(yè)出謀劃策。在魏良輔的評述中,用了一個“友”字來表述,說明他們四人的關系是平等的、和諧的,相互之間是推心置腹的知音。由于顧堅主動請教,讓雅集同仁深受感動,都能鼎力相助,終于使他改良的昆山腔成為當時曲壇的正聲。

魏良輔所處的時代,由于昆山腔表現(xiàn)出“止于吳中”的尷尬處境,使江西的魏良輔心懷高遠,背井離鄉(xiāng),投奔昆山懷抱,立志改良昆腔。畢竟魏良輔是一個地脈生疏的“新昆山人”,昆山本地曲家既敬重他,又不服他,不肯輕易讓位,于是出現(xiàn)了“張小泉、季金坡、戴梅川、包郎郎之屬,爭師事之惟肖”的“暗斗”局面。魏良輔面對這種昆山人不愿甘拜下風的競爭,不但不認為是妒忌的表現(xiàn),反而激勵他更要發(fā)憤圖強地拿出真功夫,讓同行刮目相看。最后,“時吾鄉(xiāng)陸九疇者,亦善轉(zhuǎn)音,愿與良輔角,既登壇,即愿出良輔下”。說明了魏良輔終于具有勝出優(yōu)勢,曲友們只能服服帖帖地拜他為師。由于魏良輔抱定宗旨要用真才實學去贏得信任,并一步一個腳印地付諸實踐,才最后成為鶴立雞群的曲圣。

梁辰魚所處的時代是昆曲鼎盛時期,只是還停留在清唱階段,未能在舞臺上展演戲劇。梁辰魚當時已是編劇、作詞、度曲、表演的全才,已有全方位的功力將昆曲搬上舞臺。當然,這是全新的系統(tǒng)工程,還需得到同仁的鼎力幫助。當時的梁辰魚已是曲壇上的絕對權(quán)威,周圍的曲家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紛紛為他出謀劃策,如“唐小虞、陳棋泉五七輩,雜轉(zhuǎn)之”,形成了仰視他、尊重他的氛圍,使梁辰魚網(wǎng)滿了從昆曲走向昆劇的夢想。梁辰魚雖然是一座無以比肩的高峰,但他還謙虛好學,“又與鄭思笠精研音理”,說明了梁辰魚在圈子里并不傲慢,使當時的許多曲家都愿跟隨他、支持他,從而完成了盛演昆劇的大業(yè)。

可以看出,當時和顧堅、魏良輔、梁辰魚同時代的曲家人才輩出,以上三則評語中有姓有名的人都是當時曲壇的佼佼者,但由于三位大師具有親和的人格魅力,都和他們成為志同道合的曲友,從而推動了昆曲事業(yè)的發(fā)展。

比較他們的求學

改良昆曲的道路是艱難的,既要融會貫通舊知識,又要刻苦學習新技藝。當他們感到自己的學識捉襟見肘時,都會不恥下問,謙虛求教,從而使他們的才學得以完善,障礙得以掃清。由于各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求教的對象不同,因此,他們的求學方式也各不相同。

顧堅的求學道路令人感動,評述中“雖離昆山三十里”這句話,表現(xiàn)出顧堅求教時不畏困難的求學行動。魏良輔在評述中突出了一個“雖”字,就是感嘆路途遙遠。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區(qū)區(qū)三十里地不足掛齒,但對于元末時期的昆山水鄉(xiāng),既沒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又沒有平坦的步行大道,而且昆山離正儀還有十多里路,可能只有通過七繞八彎的水路才能到達目的地。顧堅為了與行家里手一起切磋昆山腔,他克服重重困難常去正儀的玉山雅集作客??上攵?,每次出行都會長途跋涉,但為了能取得“真經(jīng)”,甘愿奔波,樂此不疲。

魏良輔的求學態(tài)度令人敬佩。從“良輔自謂勿如戶侯過云適,每有得必往咨焉,過稱善乃行,不,即反復數(shù)交勿厭”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魏良輔具有謙虛、嚴謹?shù)娜烁聍攘?。首先他貴有昆曲水平低于太倉曲師過云適的白知之明,找準了求教的對象;其次是魏良輔能不厭其煩地向他所崇拜的曲師討教,每有改曲的收獲都要經(jīng)過老師的論證,有的還要反反復復地數(shù)次修改后才能得到老師的認可。由此可以看出,魏良輔的曲圣地位來之不易,每一種腔格的創(chuàng)新和確立都是師徒之間反復推敲的智慧結(jié)晶。

梁辰魚的求學方法受到了魏良輔的直接影響。本文引用的這段關于梁辰魚的求學評述,是緊接上段關于魏良輔的文字后出現(xiàn)的。其中的“伯龍聞,起而效之”,是指當梁辰魚聽到魏良輔謙虛求教一舉成名的消息后,立即仿效,當然,除了仿效學習態(tài)度外,還仿效魏良輔的度曲經(jīng)驗。對于梁辰魚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他當時的昆曲水平已屬非凡,但他看到連曲圣魏良輔都肯不恥下問,難道自己自命“登峰造極”?于是,他向同行鄭思笠學習音理,和唐小虞、陳棋泉等一起研磨曲譜,通過“強強聯(lián)手”,使他成為在昆曲各個領域里都出類拔萃的全才。

可以看出,顧堅、魏良輔、梁辰魚的昆曲造詣不是先天擁有,而是后天造就。就是天才加勤奮,使他們成為接力傳承中的一代昆曲大家。其中,勤奮的求學精神令人敬佩,他們不顧路遠,不恥下問,不厭其煩的人格魅力,支撐了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進行艱難的昆曲改良大業(yè)。

比較他們的特長

顧堅、魏良輔、梁辰魚分別是昆山的昆腔、昆曲、昆劇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代表人物,由于他們的擅長有所側(cè)重,所以對于昆曲的貢獻也有所不同。除了梁辰魚的藝術(shù)特長比較全面外,顧堅和魏良輔的藝術(shù)特長相對局限。

顧堅的特長可以從評述中的“一精三善”來概括。一精就是“精于南詞”,說明他對于當時流行于江南的南詞戲文是爛熟于心。三善是“善作古賦”“善歌”“善發(fā)南曲之奧”。由于他“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行于世”,說明他文學功力非同一般,為他設計昆山腔的古賦唱詞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由于顧堅擅長歌唱,為他設計優(yōu)美的昆山腔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由于顧堅“精于南詞”.為他“善發(fā)南曲之奧”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可以想象,顧堅改良昆山腔的狀態(tài)是:他將掌握的南戲唱腔進行優(yōu)化組合,通過優(yōu)美演唱并雅化唱詞,設計成一種新穎的昆山腔。由于他對音律不夠精通,所以只得向玉山雅集的曲師們請教。

魏良輔的特長可以從評述中的“能諧聲律,轉(zhuǎn)音若絲”的描寫來概括。簡短的八個字,就把魏良輔的特長表達得一清二楚,他不但精通聲律,而且“能諧”,就是能把聲腔旋律編織得非常和諧;他不但擅長歌唱,而且“轉(zhuǎn)音若絲”,就是樂音轉(zhuǎn)換絲絲入扣。他的這些絕技為他改良昆山腔、打造水磨腔,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想象,魏良輔的改曲狀態(tài)是:以他委婉動聽的演唱聲線,運用細膩的發(fā)聲規(guī)律,設計出娓娓動聽的新昆山腔。但對于文本、唱詞、伴奏方面,則是魏良輔的弱項,所以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進入到編劇演戲的領域。

梁辰魚的特長可以從評述中的“考訂元劇,自翻新調(diào)……金石鏗然”的介紹來領略。三句話十二個字,表述了梁辰魚的三個主要特長。首先是他具有卓越的文字功力,不但通讀元劇,而且還能考證、修訂,為他日后創(chuàng)編傳奇積累素材;其次是他在學習前人音腔的同時,還能“自翻新調(diào)”,充分說明了他具有不步后塵的創(chuàng)新精神;再次是他的演唱水平(也許還有伴奏水平)也非常高超,一句“金石鏗然”的勾勒,把演唱時的激揚音響描繪得淋漓盡致。可以想象到梁辰魚的創(chuàng)腔狀態(tài)是:在依照傳統(tǒng)聲腔進行填詞的基礎上,不但考究唱詞,而且創(chuàng)新唱腔,然后和曲友們一起激情高歌,其味濃濃、其樂融融。

由于顧堅、魏良輔、梁辰魚具有不同的藝術(shù)特長,所以他們只能局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有所建樹。顧堅只能停留在散唱昆山腔的階段,魏良輔只能止步在清唱昆曲的形式上,只有梁辰魚才有條件向昆劇舞臺攀登。

比較他們的成果

顧堅、魏良輔、梁辰魚都是昆山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昆曲大師,他們有著不同的擅長,因此收獲了不同的成果。顧堅定腔、魏良輔改曲、梁辰魚寫戲是他們各自最主要的貢獻。

由于顧堅具有非凡的文學基礎,又熟悉“陶真”說唱和“樂府”歌謠,為他賦予昆山腔的高雅格調(diào)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玉山雅集同仁的幫助下,終于使昆山腔的影響力超越了同期的弋陽腔、海鹽腔和余姚腔,成為當時曲壇的“正聲”。魏良輔的評述中說:“國初有昆山腔之稱”,這就是顧堅的最大成果。明代初期昆山腔就已經(jīng)深入人心,成為一花獨放的優(yōu)秀腔調(diào),然后吸引魏良輔投奔昆山,繼續(xù)改良昆山腔。應該說顧堅是昆山曲壇上的第一功臣。由于魏良輔精通音律,不但博學南戲,而且癡迷北曲,所以他具有廣采博收,融會貫通的能力。魏良輔的最大成果是研磨出柔情似水的昆山腔,追求精益求精、細益求細的完美。他花費在腔格定位的精力,可以用嘔心瀝血來形容,遺憾的是他設計的水磨腔沒能保存下來,只能在后人的填詞腔格中感受魏良輔曾經(jīng)的貢獻。在與本地曲家的激烈競爭中,他忍辱負重,不畏強手,敢于競爭,一決高低。魏良輔特別善唱,不但為他的改腔如虎添翼,而且寫出了唱論《南詞引正》,成為昆曲界的經(jīng)典讀物。

由于梁辰魚詞曲戲文都擅長,因此他的成果特別豐厚。張大復的評述中提到了“作江東百苧、浣紗諸曲”,這是梁辰魚著作中最主要的兩部,《江東百苧》為散曲集,“浣紗”就是名聞遐邇的傳奇名劇《浣紗記》,成為昆曲走向昆劇的里程碑之作,由于戲文講究文采,被奉為高雅的“昆山派”代表作,一直影響后人的戲劇創(chuàng)作。張大復還說:“譜傳藩邸戚畹、金紫熠瀹之家,而取聲必宗伯龍氏,謂之昆腔”。說明了梁辰魚當時根據(jù)魏良輔格律填詞的曲譜,傳遍昆曲世家,成為他們演唱的依據(jù),被認為是最正宗的昆腔??梢娏撼紧~的成果輝煌無比。

由于顧堅、魏良輔、梁辰魚的歷史局限和特長制約,使他們的成果各有千秋,但都是昆曲長河中的一朵晶瑩浪花,熠熠生輝。由于后人的貢獻中總有前人的奉獻,連接起來就是一部前赴后繼的昆曲發(fā)展史。

比較研究顧堅、魏良輔、梁辰魚的各方面品格,不是比出他們的水平高低和業(yè)績大小,而是比出他們不同的人格魅力和藝格品位,從而記取他們不同的昆曲貢獻。

猜你喜歡
昆劇昆山昆曲
領略昆曲之美
從零做起,創(chuàng)造與突破
“百戲之祖”:昆曲里的古典傳承
問天
大運河畔響起昆曲聲
昆山之路為何震撼人心
《牡丹亭》: 在每個人的心中,播種一顆美的種子
《牡丹亭》:在每個人的心中,播種一顆美的種子
黃昆山
陳昆山治療痹證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