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奧
北魏名將源賀原是南涼(五胡十六國時期政權(quán)之一)宗室,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生逢亂世,宗室之子也難以幸免。公元414年,南涼被西秦滅國時,源賀才11歲,隨全家被擄到西秦,不久親人死的死、逃的逃,留下了孤零零的源賀。源賀自此開啟了自己的漂泊生活:他僥幸逃脫后,來到北涼(五胡十六國時期政權(quán)之一)生活,后來又歷經(jīng)艱辛投奔了北魏。
北魏明元帝聽說了源賀的事跡,對他很感興趣,就將他招來相見。一見之下,明元帝覺得源賀相貌偉岸,氣度不凡,便留下他為己所用。太武帝即位后,繼續(xù)重用源賀,命其為主將,攻打北涼。源賀便利用自己熟悉北涼地理的優(yōu)勢,帶兵深入北涼,又成功說服自己祖父之前帶領(lǐng)的鮮卑舊部歸順了北魏,并率他們與北魏軍合力,終于成功攻取北涼。此后,源賀隨太武帝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一系列功勞。
他還精通兵法,愛兵如子,每戰(zhàn)都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這讓太武帝十分感動,多次公開表彰他,并封他為征西將軍、殿中尚書。
源賀也投桃報李,為北魏的穩(wěn)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公元452年二月,某宦官受人蠱惑弒殺太武帝,立皇子南安王為帝;十月,那個宦官又殺南安王。源賀深知接連弒君事件“將不利于社稷”,于是聯(lián)合其他人發(fā)動政變、逮捕了那個宦官,迎立素有大志向、為人正直的皇長孫拓跋濬為帝,即文成帝。文成帝為報答源賀的擁立之功,請他在國庫中任取財物作為賞賜。源賀婉拒道:“南有劉宋虎視眈眈,北有柔然蠢蠢欲動,朝廷需隨時備戰(zhàn),國庫不可空虛,微臣不敢領(lǐng)賞!”最后,在文成帝的堅持下,源賀只挑選了一匹戰(zhàn)馬,文成帝被他以大局為重、清廉不貪的作風打動。
后來,源賀再次迎來立功的機會:河西敕勒族人叛亂,源賀奉命征討,大敗叛軍,俘虜了一萬多名叛軍。
緊接著,源賀奉詔屯駐漠南(今中國、 蒙古之間) ,“都督三道諸軍”。其間,他觀察到了朝廷用兵的弊端:每到秋冬季節(jié),朝廷軍就兵分三路同時出擊,防備北面柔然的進攻,直到次年春天才撤軍。源賀認為這樣做會給京城增加許多勞役任務, 不是防御邊患的長久之計,于是向朝廷獻上一則解決邊患問題的良策:招募各個州城、軍鎮(zhèn)中有武藝和膽量者三萬人,讓他們冬天操練武藝,春天從事農(nóng)業(yè),一邊戍邊一邊耕作。雖然該良策沒有被采納,源賀卻不灰心,又參考古今兵法及先賢著述、特別是諸葛亮的《八陣圖》,編寫出了有關(guān)作戰(zhàn)方法的《十二陣圖》。
《十二陣圖》成書后,文成帝深受震撼,迅速令人組織宮中的衛(wèi)隊,將陣法用儺戲(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chǔ)上吸取民間歌舞、戲劇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的方式進行了表演,場面十分壯觀,“有飛龍、騰蛇、魚麗之變,以示威武”,得到了百官的一致好評。
源賀作為北魏名將,除了戰(zhàn)功赫赫,更可貴是,身為虎將的他有一顆惠民愛民之心。青少年時期經(jīng)歷的國破家亡使他對普通百姓充滿同情。因此,為官期間,他始終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盡量勸諫皇帝體恤百姓、施行仁政。
源賀擔任冀州(今河北石家莊)刺史期間,針對當時朝廷判刑過重、過嚴的現(xiàn)象上奏道:“依照現(xiàn)行法律,謀反者的子孫必須連坐,即使年齡很小的孩子也不放過。這很不合理。微臣認為,先朝制定謀反連誅的意義在于防止同謀,但年齡很小的孩子顯然不可能參與謀反,所以請陛下下旨饒恕他們?!蔽某傻塾X得有理,接受了源賀的建議。
除此之外,當時的北魏在南北方都有強敵騷擾,而百姓們除了在田中耕作,還要服役去戍邊。源賀對此憂心如焚,徹夜難眠。怎樣才能減輕百姓負擔呢?突然,他想到秦漢時期的充軍措施,不由眼前一亮,于是再次上書文成帝,建議讓犯罪卻罪不至死的人代替百姓去服役,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罪犯的作用、讓他們感恩戴德,也可以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
文成帝非常贊賞這個建議,馬上批準執(zhí)行。從此,除了謀反者和蓄意殺人者被執(zhí)行死刑外,其他罪犯都被充軍了。好多年后,文成帝動情地對群臣說:“當年源賀勸諫朕寬宥犯人,讓他們充軍到邊境戍守,真是一舉兩得,不但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而且滿足了戍邊的兵源。假如人人都像源賀一樣為百姓,為朝廷著想,朕還有什么可擔憂的!”
是的,源賀寬宏大度、惠民愛眾的正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源賀擔任冀州刺史的七年內(nèi),政績考核年年被評為最上等,皇帝還賜他衣服、馬匹、器物等,頒詔告知天下。即使有人要誣告他,皇帝都不相信。
有個陰險小人聲稱源賀與他人密謀造反,請求上級部門查處。上級部門覺得事情非同小可,急忙將此事上奏朝廷。文成帝聽后,不以為然地說:“你們別聽信讒言了,源賀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如果不信,你們盡管去查證!”后來,有關(guān)部門命人仔細查證后得知,那個小人果然是在誣陷源賀。
為了彌補此事對源賀的負面影響,文成帝特意派使臣嘉勉源賀,同時對左右親信感慨道:“源賀如此忠心耿耿尚且招致誣告,那些不如他的大臣更得小心警惕!”此事傳開后,眾臣無不深受啟發(fā),此后更加小心翼翼做事。
雖然誣告者已經(jīng)伏法,但源賀也深深體會到了高處不勝寒。
于是,后來被召回朝廷任太尉的他多次以身染沉疴為由請求告老還鄉(xiāng),終獲批準。他73歲臨終前,將兒子們叫到床前,語重心長地留下了“十要四不要”的遺訓: “言談要審慎、舉止行為要謙遜,要去惡揚善、親近賢良、疏遠奸佞……對皇上要忠誠勤懇,對民眾要有愛心……”
這些遺訓不僅概括了源賀畢生的人生經(jīng)驗,也富含了深刻的人生寓意。尤其是其中的“要有一顆惠民愛眾的心”更是流傳千古,為其身為武將的豐功偉績上增添了一道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