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悅 董雪霞
【摘 要】《史記》作為傳記文學的先驅,能以多樣的人物身份、多樣的人物性格、多樣的塑造方法為女性潑墨發(fā)聲,使處于社會邊緣的古代女性站上歷史舞臺。其中所包含的對女性生態(tài)命運的關照和尊重,折射出司馬遷作為一個進步史學家的敏銳眼光和悲憫情懷。
【關鍵詞】史記;女性形象;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93-02
《史記》借史寫人,以人顯史,是一部兼具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鴻篇巨著,它以紀傳體通史的博大精深著稱,更以傳記文學的摹形傳神聞名。司馬遷在構建帝王將相、草莽英雄、文弱書生、販夫走卒等男性群體的同時,并沒有忽視女性價值的存在,《史記》中登場的近四百名女性人物,以其豐富多樣、風姿有別的鮮活形象,為歷史留下了繽紛燦爛的一頁。一 、《史記》女性人物身份的多樣性
《史記》中的女性人物,以社會地位為標準,可分為貴族女性和平民女性兩大類。叱咤風云的宮廷皇后國母、王妃姬妾,個性鮮明的貧民母嫂妻女、侍者市民,兩個階級的蕓蕓眾生相,都在司馬遷的如椽大筆下娓娓道來。
1.貴族女性。
《史記》中唯一為女性人物單獨立傳的是《呂太后本紀》,對于這個曾經(jīng)威脅到劉氏政權的女人,司馬遷以“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詳細描述了呂雉從田間勞作的平民到楚漢相爭的人質再到稱制太后、遍施淫威的傳奇經(jīng)歷,不僅揭露她炮制“人彘”、大肆屠殺劉氏宗族等殘忍毒辣的一面,同時也肯定了她“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的歷史功績?!锻馄菔兰摇分杏浭隽藵h高祖至武帝五代漢皇的后妃,為薄太后、王太后、李夫人等群體貴族人物立傳。還有引發(fā)魯國國難的哀姜、為春申君帶來滅門之災的李園女弟、竊符救趙的如姬等,司馬遷將這些貴族女性與宮廷內部的政治斗爭結合起來,展現(xiàn)了歷代王朝的歷史風云變幻。
2.平民女性。
《史記》中所記載的平民女性,真實再現(xiàn)了下層勞動婦女的生活與精神風貌。如河邊飯信的漂母、以死勵子的王陵母、休夫再嫁的張耳妻等,這些人物有的雖然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司馬遷卻以丹青妙筆,歌頌了她們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司馬遷還滿懷同情,記載了為貴族做雜役而飽受壓榨的女性血淚史,如漢濟北王府侍者韓和高級女工子豎等被剝削壓榨,累的吐血而死。除此之外,司馬遷犀利的筆觸也沒有放過自私狹隘的小市民,如劉邦嫂、淮陰亭長妻、蘇秦嫂等。司馬遷筆下諸多的平民形象充滿了真實的生活氣息,對后人全面了解古代平民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起著重要的作用。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太史公在《史記》中為女性留有一席之地,不論高低貴賤,不論平凡偉大,不論尊卑好壞,均給予尊重、給以記載,反映出他對女性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注。二、《史記》女性人物性格的多樣性
齋藤正謙說:“讀一部《史記》,如直接當時人,親睹其事,親聞其語,使人乍喜乍愕,乍懼乍泣,不能自止?!盵1]《史記》中所涉及到的女性形象,雖然大多僅是寥寥數(shù)語,但卻以鮮明的性格豐富了我國傳記文學中的人物形象。
1.正面性格:情、義、智、勇、識。
封建社會對女子的束縛比較嚴格,女性的個性特征常遭抑制,然而司馬遷的筆下卻出現(xiàn)了諸多有情有義、有智有勇、有膽有識的女子形象,體現(xiàn)出生命本體的真、善、美。
“情”,這里專指狹義的愛情。卓文君“新寡好音”,司馬相如“琴心挑之”,卓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于是當夜“亡奔相如”,繼而“馳歸成都”。文君在相戀對象一貧如洗的境遇下大膽與之結合,其對愛情的追求已超越了一切物質條件,超越了一切世俗禮法,可見“情”之可貴。
“義”,是司馬遷衡量歷史人物的準則,這一標準在漂母身上表現(xiàn)得最為典型。韓信初為布衣,又沒有置辦產(chǎn)業(yè)的本領,常常“寄食飲”,在被亭長妻“患之”后,餓著肚子“釣于城下”,幸遇一漂母時時“飯信”,韓信感激許下重諾,被漂母“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其望報乎”厲言斥之。漂母不帶功利、不求回報的高尚,被司馬遷載入“義”的史冊。
自古英雄多男兒,司馬遷筆下卻有一些巾幗“勇”而不讓須眉。緹縈的父親淳于意被人誣告將被施以肉刑,五個女兒只能“隨而泣”,淳于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少女緹縈聽后傷心之極,便隨父進京,上書漢文帝,愿為官婢,以贖父刑,“上悲其意,此歲中亦除去肉刑”。緹縈本為弱女子,挺身而出,為父紓難,其勇氣雖男兒非能及也。
2.反面性格:俗、狠、淫、妒。
司馬遷本著實錄精神,在對大多數(shù)女性進行贊揚和肯定的同時,也對部分女性進行了諷刺,使她們成為假、惡、丑的代表。
俗。蘇秦出游數(shù)歲,“大困而歸”,飽受妻嫂的白眼。后做了六國之相,衣錦還鄉(xiāng),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侍取食”。蘇秦笑問其嫂為何前倨后恭,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泣答:“見季子多金也”。這種回答,吞噬了人性中的親情、真誠與善良,只有赤裸裸的金錢利益,蘇秦嫂在史冊上留下了庸俗勢利的畸形小市民形象。
狠。驪姬為晉獻公的妃子,以美色獲得專寵,獲立夫人,生子奚齊。驪姬欲立奚齊為太子,“詳譽太子,而陰令人譖惡太子”,使計離間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迫使太子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獻公死后,公子爭位,晉國大亂,史稱“驪姬傾晉”。
淫。魯莊公夫人哀姜,與莊公的弟弟慶父私通,并與慶父同謀殺害魯公子斑,立哀姜侄子為閔公,后又殺閔公,謀立慶父,結果事敗,導致魯國內亂,慶父自殺,哀姜被殺。在司馬遷的筆下,哀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準則的約束,以“色”“欲”在男人的世界里顛仆沉浮,不擇手段地陰謀策劃,終落得人性扭曲變異、身敗名裂。
妒。陳阿嬌,漢武帝姑姑長公主之女,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初“驕貴”,后武帝寵幸衛(wèi)子夫,陳皇后“恚,幾死者數(shù)矣”,幾次對衛(wèi)子夫暗下狠手,卻功敗垂成。衛(wèi)子夫誕育龍種,使得無子的陳皇后更加嫉恨焦慮,于是暗中使用巫蠱之術詛咒衛(wèi)子夫,武帝察覺,將其“罷退長門宮”,女巫及宮人牽連被誅者三百余人,伴隨宮中女子嫉妒的常常是罪惡的陰謀和殺戮。三 、《史記》女性人物塑造方法的多樣性
在以男性世界為主的歷史風云中,司馬遷給予女性以無限的關注。在塑造這些女性人物形象時,司馬遷調動各種各樣的藝術手法來刻畫人物,在有限的篇幅里將其描繪得栩栩如生,凸顯出文學方面的功力。
1.善用語言描寫。
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洞炭土袀鳌穼懧櫂s,聶政不愿自己的行為連累至親,所以自殘身體,只留下一具面貌不清的尸體,聶榮聽聞刺客的事跡,猜出是自己的弟弟所為,于是來到韓國,向圍觀的群眾宣揚了弟弟“士為知己者死”的英名,以及弟弟為保全姐姐而自殘的義舉。司馬遷通過語言描寫,將一個不畏犧牲,誓死要為弟弟揚名的烈女形象鮮活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2.善用動作描寫。
劉邦死后,呂后面對曾經(jīng)奪夫又奪嫡的情敵兼政敵戚夫人,痛下狠手,她先讓人鴆殺趙王如意,接著“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shù)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司馬遷在刻畫呂后這一形象時,并沒有過多地加以敘述,而是通過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呂后專橫、殘忍、毒辣的形象便躍然紙上,讀完讓人不寒而栗。
3.善用心理描寫。
栗姬是漢景帝的寵妃,也是太子劉榮的母親,景帝的姐姐長公主經(jīng)常為景帝進獻美人,而這些美人又得到寵幸,“栗姬妒”,“栗姬日怨怒”;景帝身體不好,想將自己的其他孩子托付給栗姬,栗姬“怒,不肯應”;太子劉榮被廢后,“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司馬遷僅用“妒”、“怨怒”、“怒”、“恚恨”等寥寥數(shù)語,極其準確地表現(xiàn)了栗姬對長公主的不滿、對宮中美人的嫉妒、對景帝托孤的逆反、對太子被廢的記恨等心理變化過程,刻畫了一個恃寵善妒、心胸狹隘、任性使氣的妃子形象。
4.善用對比描寫。
“司馬遷常常采取對照的手法寫人物,不獨在一篇人物傳記內是如此,在《史記》全書中也有這種情況”。[4]蘇秦當年“出游數(shù)日,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當蘇秦“為縱約長,并相六國”時,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侍取食”、“委蛇匍匐”、“以面掩地”。司馬遷通過對比人物前倨后恭的動作態(tài)度,將蘇秦嫂妹妻妾的刻薄勢利、見錢眼開的丑態(tài)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入木三分。
白壽彝先生曾經(jīng)說過:“在寫婦女歷史方面,司馬遷的貢獻是不能抹殺的”。[5]《史記》作為傳記文學的先驅,能以多樣的人物身份、多樣的人物性格、多樣的塑造方法為女性潑墨發(fā)聲,使處于社會邊緣的古代女性站在了歷史的舞臺上,其中所包含的對女性生態(tài)命運的關照和尊重,清晰地折射出司馬遷作為一個進步史學家的敏銳眼光和悲憫情懷。
參考文獻
[1](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M].學人版.臺灣;洪氏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四年.
[2]張大可.史記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
[3]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M].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84.
[4]郭雙城.史記人物傳記論稿[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5]白壽彝.史記新論[M].北京,求實出版社,198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史記〉作為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實踐研究》(編號:JCJYB1601015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