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
【摘 要】先秦禮樂文化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其智慧的光芒源遠流長,經(jīng)久不衰。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先秦諸子們的思想精華。先秦禮樂文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在音樂發(fā)展,人文教育,社會公德三方面能夠比較鮮明的體現(xiàn)出先秦文化的重要影響。當然,先秦禮樂文化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需要用辯證的眼光來審視它,使其對當代社會起到更有利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先秦;禮樂文化;音樂發(fā)展;人文教育;社會公德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47-02
在歷史長河中,先秦禮樂文化凸顯光芒。先秦禮樂文化是先輩為我們留下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對其傳承至今,不斷發(fā)揮著它的有利作用。先秦禮樂文化中有禮有樂,在對當代社會音樂的發(fā)展,人文教育的發(fā)展以及社會公德的樹立三個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然先秦禮樂文化中也有不合時宜,脫離群眾的地方,因而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一、先秦禮樂文化對當代音樂發(fā)展的影響
傳統(tǒng)音樂不管是遺失還是斷裂,都是一個民族的悲哀,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此,我們要在音樂教育方面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這樣,中國的音樂文化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先秦禮樂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其積極的方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先秦的禮樂文化不斷地隨著社會變遷融入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音樂之中。我們當代音樂的發(fā)展,不能僅僅靠一個地區(qū)或民族的音樂支撐,想要推動當代的音樂發(fā)展,必須要顧忌到每個地區(qū),每個民族,因此,在音樂教育方面,我們要結合我們的國情,在音樂中體現(xiàn)出我們的民族特色,彰顯中國音樂與眾不同的魅力。
就當下音樂教育而言,需要協(xié)調好功利性與超功利審美,教育性與藝術性之間的關系,而使其成為一門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根本出發(fā)點的教育科學。[2]先秦的禮樂文化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被看作是統(tǒng)治者實行統(tǒng)治的一個重要策略,被當作鞏固統(tǒng)治的一個工具,但是音樂最重要的屬性是它給予人們的審美體驗,而在先秦時代,禮樂文化的審美體驗卻完全被忽略了,從而導致禮樂文化沒有興盛起來。因而,在當代的音樂教育上,先秦禮樂文化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能厚此薄彼,對于音樂的每種功能在當下的音樂教育當中都應該被平等的表現(xiàn)出來。二、先秦禮樂文化對當代人文教育的影響
先秦以樂教為代表的藝術教育對人心的影響十分重要,所以,在現(xiàn)代社會人文教化中,我們應當注重藝術教育對現(xiàn)代人精神與人格的培養(yǎng)作用。 [3]基于這樣的認識,在現(xiàn)代社會的人文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發(fā)揮藝術教育對人格與精神的培養(yǎng)作用。首先,要對藝術教育的內容有所鑒定和甄選,選擇有中和精神的藝術作品作為教育的載體;其次,要注重對承擔著一定藝術教育職能的大眾媒體、影視娛樂等現(xiàn)代傳媒技術加以利用與挖掘,引導其向著人性、健康、活潑的方向發(fā)展;最后,要注意把藝術教育與其他人文教育方式如人文通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結合起來共同培養(yǎng)人的美好品格與精神。
儒家認為禮治主要用以維護社會秩序,樂治主要用于和同人心,它啟示我們國家與社會管理應該既有法治和德治,也有美治。[4] 因而,在當代的人文教育中,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將禮治和樂治結合起來,在教育當中弘揚二者的作用,對如何構建一個和諧世界做出解釋說明,將禮治與樂治都融入到當代的教育中,在人文教育上充分的弘揚先秦禮樂文化中積極向上的部分,使禮樂文化及其理論能夠根植于教育的傳承發(fā)展之中,能夠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共鳴,使他們都能夠在當代人文教育中主動接受禮樂精神的熏陶。
三、先秦禮樂文化對當代社會公德的影響
先秦儒家禮樂文化的“禮”包含禮義和禮儀兩層含義,其內容既指人內在的高尚道德情操又指外在的行為禮儀規(guī)范。先秦儒家禮樂文化作為一種德型文化,既重視人內在德性的培養(yǎng),又重視培養(yǎng)人外在的行為禮儀。[5]先秦的禮樂文化啟示我們要做到禮樂相合,既要注重人的外在行為禮儀,又要注重人的內在道德情感,通過對人的外在文明行為禮儀的規(guī)范化和對人內在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豐富當代社會公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升人的道德素養(yǎng),構建廣泛意義上的公德社會。
先秦儒家禮樂文化德育價值當代轉換的意義:有利于促進當代人的身心和諧;有利于促進當代人際關系的和諧;有利于實現(xiàn)當代社會秩序的和諧;有助于構建新的德育體系;有助于突破當前的德育困境。 [6]先秦禮樂文化對當代社會公德的積極影響有: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反省自身,注意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形成反省內求的修身理念;有利于我們形成更加謙虛的品格,積極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養(yǎng)成謙恭禮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我們對社會公德有更好的認識,提升自己的品德,培養(yǎng)追求道德價值的自覺意識。每個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我們注意到先秦禮樂文化的優(yōu)點,同樣應當注意到它的不足,先秦儒家禮樂文化對當代社會公德存在的消極影響有:過分的強調等級差異,障蔽了人與人的平等權利;過分強調社會秩序,壓抑個人的主體性人格。這些消極影響需要我們通過努力祛除掉,使社會公德達到更完善的地步。
經(jīng)過以上探討,我們可以知道,先秦的禮樂文化對當代的音樂發(fā)展,人文教育和社會公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谙惹囟Y樂文化的影響,我們在音樂教育上要做到重視每一個民族和地區(qū)的音樂文化,以民族影響世界;在人文教育上我們要將先秦的禮樂文化中那些積極向上的部分運用到人文教育中,涵養(yǎng)人之中和性情,移風易俗,構建和諧社會;在社會公德上我們既要重視人內在德性的培養(yǎng),又要重視人外在行為禮儀的培養(yǎng),不斷弘揚先秦禮樂文化的積極影響。相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先秦禮樂文化還會在更多方面顯現(xiàn)出它的積極作用,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邵晶晶.《從<樂記>看先秦的禮樂教育及對當今音樂教育的啟示》,碩士學位論文.
[2]王宏娟.《先秦樂教思想及其對當下音樂教育的啟示》,碩士學位論文.
[3]劉緒晶,曾振宇.《論先秦禮樂教化之“和”思想對現(xiàn)代社會人文教育的啟諭》,《山東社會科學》,2016年第1期.
[4]陳望衡.《先秦儒家禮樂思想的當代意義》,《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5]彭麗冰.《論先秦懦家禮樂文化與當代社會公德教育》,碩士學位論文.
[6]韓云忠.《先秦儒家禮樂文化的德育價值研究》,博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