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闖
論述類文本的閱讀,給人的感覺似乎永遠是下面這幅漫畫:
想要突破一葉障目,就必須開拓自己的視野,那么句意的理解就是閱讀累積的知識的高度。句意的理解,似乎是一個很普通的概念。閱讀當然是一種字詞句段篇章的解讀。當我們所說所見到的理解,往往是文本句子層面之下的一種理解狀態(tài)。文本呈現(xiàn)的是一個層面,而我們需要的意義是一個實際的意義。它大致包括以下幾種:是當下的意義;普通讀者所能和所當所應理解的意義;考生,一個高三學生所能達到的理解意義;考點的意義等等。
突破句意的理解,常見的手段當然是如圖般的累積或是慢慢地靜讀??梢越柚Z法、句群、句意,尤其是句與句之間,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組織承襲環(huán)境正義運動的精神。開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倫理審視,氣候正義便應運而生”。(曹明德《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2017年全國Ⅰ)。句意:非政府組織承襲環(huán)境正義運動的精神,提出了氣候正義,其目的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倫理審視的對象是,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不是氣候變化。氣候正義便運用而生,就是提出了氣候正義??梢姡祟愰喿x是超越且局于整個句意整體理解之下,眾多理想之中的,某個一個小層面的“小種”理解,不是唯一的理解,至少不是全部的理解,即淺層次下的有針對性的理解。
這種情況在自然科學類閱讀居多,若是文本關注文學、文化本身的論述文,也未嘗沒有關于本身知識的解讀性把握。其中的對氣候變化影響的倫理審視,就是一個大的概念和關乎正義的深度理解。(英)G.E摩爾《倫理學原理》中關于倫理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事物應當因其自身而存在?”“第二個問題:我們應當采取什么樣的行為?”“萬物皆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因此,倫理學意在處理人類行為的善惡問題。這是一種深層次的理解;而對于“氣候正義便應運而生”,不管你是分析其“便”,還是分析“應運”而生,或其因何而生,表明因果,追究目的,這都是一種淺層次的閱讀。
其次關注句意,要明確概念域的問題。江南小隱的《128種你不能不知的邏輯錯誤》中有一則案例:甲指著乙對丙說:“他非牛非馬?!币业芍琢R:“你才是牛是馬!”甲說:“你怎么不講道理啊?我又怎么會是牛是馬?你又怎么會不是非牛非馬?”“他”是人域的,牛馬是動物域的,非牛非馬大概若驢者,難怪乙要瞪眼甚至罵人。
“從空間維度來看,氣候正義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也涉及一國內(nèi)部不同區(qū)域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因而存在氣候變化的國際公平和國內(nèi)公平問題?!睔夂蜃兓鳛橐粋€概念,其域指的范圍,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地理條件、氣流、環(huán)流、輻射等),也可以包括人為因素(人類活動)。其句意: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國際公平和國內(nèi)公平問題,實際上就是限制排放的問題。把氣候容量理解為限制排放,這就是一種錯誤。雖然排放問題是文本重點闡述的內(nèi)容,但氣候變化的域絕非單指“排放”。其概念域圖化為:
第三,表述的絕對化問題。當一個概念陳述時,限制過窄,或者過寬,都容易出現(xiàn)句意表述的不恰當。例如:“實際上就是限制排放的問題。”“如果氣候變化公約或協(xié)定的長期目標能落實,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證?!蹦撜Z意問題,這種表述本身就有絕對化的傾向。
第四,把握句意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拿未知當已知,拿已知當文意。斷句誤讀都會成為一種可能。以前網(wǎng)上流行一個句子“叫你偷看本主公洗澡……”冷眼之下,猛然蹴把“主公”看作“公主”的人自然不是少數(shù)?!皬姆e極方面看,體現(xiàn)為當代人為自己及后代設定義務”,是指我們對自己負有義務,對后代也有義務,而非指光“對后代負有義務,而且要為后代設定義務?!卞e誤斷句:為當代人/為自己/及后代設定義務。實際上是,第一個為屬上,歸“體現(xiàn)為”;“為自己及后代”不斷。語讀的不當停頓引發(fā)思維中的誤導解讀,正如看主公劉備洗澡,無論如何也沒有沒有誤讀之審美。
第五,理解句意,在閱讀中要拋棄概念,什么以偏概全,什么無中生有,什么強加因果。語意就是語意,它是一種潛伏于文字之下的一種狀態(tài),他需要想象和思維去細化,而非文字,更非概念。有時全文通讀,全盤考慮,賦予情境化的理解更為重要的。例如:“至少從我們當代人已有的科學認識來看,氣候正義的本質(zhì)是為了保護后代的利益,而非為其設定義務”。其中,“科學認識”影響對氣候正義內(nèi)涵的理解,而對“利益分配”的認識,更是對全文的重點之談,可見如何認識利益分配也影響理解。
大海中的一滴水會折射太陽的光輝,并且以其密度、濃度、成份、分子構(gòu)成等詞語呈現(xiàn)海水的特征,以其量的匯聚構(gòu)建博大、彰顯力量。
第六,閱讀中還要有一個體悟知識,發(fā)現(xiàn)自己“悟得”的過程。體味,發(fā)現(xiàn)文中獨到的,有創(chuàng)見的東西。這是一個理解發(fā)現(xiàn)與發(fā)現(xiàn)理解的過程。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引出空間、時間兩個維度,而時間維度又分為消極與積極兩個方面,論述更加深入一些。論證思路的清晰,是一個層面;而其中思想的悟得,更是理解閱讀的一個重要過程,不可忽視。
論述類文本閱讀畢竟都是一些相對淺易的,其可讀性都是界定過的。我們在注重句意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名詞術語所附帶的條件、范圍、關系、從屬等詞語的分析??紙鲋舷热霝橹?、顧此失彼、被聲東擊西者,只能欲哭無淚;明明問的論證思路、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偏偏作“本主公”云者,亦不在少數(shù)。
【參考文獻】
[1]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
[2]倫理學原理/(英)G.E.摩爾著,陳德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4月第1版
[3] 巴特勒主教 (Bishop Butler).其英文原文為“Every thing is what it is, and not another thing”
[4]江南小隱.128種你不能不知的邏輯錯誤[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