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瓊
摘 要: 艾麗絲·門羅是加拿大諾貝爾獲獎女作家。其短篇小說以巧妙的敘事技巧享譽世界文壇。門羅擅長運用各種后現代寫作技巧。短篇小說的篇名、地名等選擇絕非偶然,而是飽含深意。文本內隨處可見直接引用典故映射文本主題,或用巧妙的敘述技巧再現歷史、現實實踐?;ノ男越庾x門羅的著作,探討其文本與歷史、現實和其他文本的映射關系,有助于理解門羅創(chuàng)作過程與外界和歷史文化發(fā)生的多邊關系,挖掘門羅小說的潛藏的文本意義和主題。
關鍵詞: 艾麗絲·門羅 互文性 潛藏的意義 主題
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是享譽世界文壇的加拿大女作家,自1968年發(fā)表第一部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創(chuàng)作了14部作品并多次獲獎,2013年10月10日成為第13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其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被譽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在世界范圍內,對門羅的研究已經有不少成果。不少批評家聚焦于門羅作品的文本與文本性,關注如何解讀文本潛在和缺失的語意,以及文本與歷史文本和現實之間的關聯。詹姆士·卡斯卡倫(James Carscallen)追蹤門羅短篇小說里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主題的神話原型。麥庫姆斯(McCombs)用互文性分析方法,研究門羅的《好女人的愛》里傳統(tǒng)圣經文學、經典童話故事甚至是哥特小說的痕跡。2015年在紐約出版的《艾麗絲·門羅:回憶、闡釋、改編與比較》(Alice Munro: Reminiscence, Interpretation, Adaptation and Comparison)一書匯編了不同國家不同學者對于門羅作品的互文性特征的研究,呈現出門羅與歷史文化、文本和其他作家作品的超時空的千絲萬縷聯系。
相對于世界文壇,國內學者對艾麗絲·門羅的學術性研究起步較晚,雖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很薄弱,還有許多學術空白需要填補。2013年門羅獲得諾貝爾獎之后,國內掀起了“門羅熱”。對于門羅研究的研究期刊層出不窮,但對其作品的互文性解讀仍是少之又少。宋穎、張雨、董慧均用互文性研究,分別比較了門羅的作品《辦公室》、《逃離》等與其他名家名作,如伍爾夫《一個人的房間》、美國作家夏洛特的《黃墻紙》、萊辛的長篇小說《天黑前的夏天》,之間的互文性敘事策略,關注門羅與其他著名作家作品中關于女性主題、現代女性生存現狀與困境和女性精神追求,探討作品中關于女性追求個人空間和自身身份之間的矛盾,以及作家對于女性追求精神之旅和兩性和諧的愿望。除此之外,范雨濤還用互文性理論闡釋《熊從山那邊來》文本與電影對于藝術的不同闡釋和電影改編藝術。李金濤則把門羅作品與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進行比較,把“文本主題、敘事風格、敘事手法”[1]116等方面的相似性作為互文性研究考量的一個重要維度。陳芬在對門羅短篇小說的互文性綜述中提到:“國內的門羅研究因互文性闡釋不夠深透而存在諸多問題:選題不夠寬,對故事的復雜性、開放性理解不透,比較研究匱乏等?!盵2]168
“互文性”(Intertexuality,又稱為“文本間性”或“互文本性”),是后現代和后結構主義批評標志性的術語。這一概念首先由法國符號學家、批評家朱麗婭·克里斯蒂娃吸收并創(chuàng)新了巴赫金的對話理論,提出:“任何一篇文本的寫成都如同一幅語錄彩圖的拼成,任何一篇文本都吸收和轉化了別的文本。”[3]4中國學者李玉平在論著上把互文性的概念表述為:“互文性是指文本與其他文本、文本與其身份、意義、主體以及社會歷史之間的相互聯系與轉化之關系和過程。”[4]5因此,互文性研究的關系不僅僅是文本之間的關系,還可擴展到文本以外的世界,甚至是現實世界及歷史文化領域。
一、引經據典
門羅小說中隨處可見直接引用、暗喻,甚至是其他藝術形式的典故。引經據典是最典型的互文性敘事手段。門羅文本中的引用涉及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五只小鴨》的兒歌、《圣經》中的唱禱詞、對話中提到的其他文學文本,也有無法追尋出處的典故和畫作等其他藝術形式。
《乞女》這一短篇小說名就是來源于愛情典故?!镀蚺分v述羅絲與帕特里克之間因為門第差距,生活環(huán)境懸殊造成的愛情悲劇。門羅在這對情侶初遇時就引用了《科菲多亞國王與乞丐女孩》這個典故?!犊品贫鄟唶跖c乞丐女孩》是愛德華·伯恩·瓊斯的一幅畫,講述了一位有名的非洲國王和一位年輕女乞丐的愛情故事。故事中國王科菲多亞對年輕女乞丐培妮羅芳一見鐘情,并決定娶她為妻。年輕的女乞丐因為婚姻,成為王后,擺脫了缺衣少食的貧困生活和潦倒低下的社會等級。從此,國王和乞女過上了神仙眷侶的幸福生活,白頭偕老并一同安葬。
門羅的《乞女》中的主人公羅絲的父親只是一個維修家具的工人,繼母經營家里的小店鋪,在家還因為瑣事遭受父親打罵。在帕特里克眼中,羅絲就是生活在粗鄙世界里惹人憐愛的“乞丐女孩”,等待著身世比她優(yōu)厚的“英雄國王”的拯救和施愛?,F實中,羅絲和帕特里克之間的愛情和婚姻的夢想的幻滅,也是對于國王和乞女的傳說的血淋淋的諷刺。艾麗絲·門羅獨特的互文性敘事手法,用名畫《乞女》作為小說的題目,使得灰姑娘式的童話愛情在遭遇現實的殘酷之后的結局顯而易見,使得文本的主題更直觀和具有諷刺性。
二、文本與現實的互文
門羅的作品大多數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都有現實生活中加拿大安大略南部小鎮(zhèn)的影子?!镀蚺分辛_絲一心想要逃離的漢拉提鎮(zhèn),《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的弗萊茲路都是現實小鎮(zhèn)幻化的奇特世界,都像《烏得勒支的寧靜》描寫的那樣,小鎮(zhèn)不屬于城市也并非鄉(xiāng)村地區(qū),需要經過一由“高速公路和旁路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反正這世間沒有哪條輕松的路可以通到朱比利”[5]249,都是城鄉(xiāng)結合的典型。小說中虛構的小鎮(zhèn)名字如瓦里、朱比里等均以威漢姆小鎮(zhèn)為原型。朱比利(Jubilee)這個虛構的小鎮(zhèn)名字不僅僅出現于門羅的第一部短篇小說《快樂影子之舞》,而后又是《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里戴爾的家鄉(xiāng)。為紀念門羅筆下的虛構小鎮(zhèn)還曾被引用作為雜志名。門羅給《朱比利》雜志的公開信中曾寫道,小鎮(zhèn)的每個街區(qū)都給她留下的難以言狀的強烈情感,這些情感匯聚成朱比利這個名字[6]49。虛構的小鎮(zhèn)中人們的生活也是門羅對自己經歷的感悟和超越。
撒克教授在梳理門羅作品和生活之間的關系指出,20世紀70年代后期,那些不負責任的丈夫:帕特里克、理查德,安德魯等形象頻頻出現于門羅作品中,是門羅婚姻中壓力的體現和釋放[6]227。《乞女》中羅絲與帕特里克之間的愛情關系,完全就是門羅與第一任丈夫的翻版。羅絲與帕特里克在學校圖書館的相遇是門羅自己和吉姆初見情景的寫照。羅絲的家境與現實中成為獎學金女孩的門羅相近,帕特里克與羅絲的懸殊正是門羅與吉姆最后產生矛盾沖突的原因。在《錢德利家族和弗萊明家族》對于兩個由于家境、文化背景等差異造成的矛盾沖突的細節(jié)描寫,尤其是兩家家族親戚出現,彰顯出夫妻間由于門第懸殊導致的巨大文化差異,其根植的矛盾隨之爆發(fā),情感裂縫無法縫合,同樣是門羅自身經歷無法彌補的傷口。
現實中的門羅不得不在家附近租了一個小公寓,每天等到最小的女兒安德莉亞上學后再去寫作?!掇k公室》里敘述者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租用辦公室的困境和遭遇正是門羅自身作為女作家在追求之路的坎坷寫照?!段夷赣H的夢》里述說的女作家作為母親和作家兩種身份在現實世界中遭遇的矛盾,何嘗不是門羅對于由于先天不足早夭的二女兒的一種祭奠?
“互文性的符號學視域燭照出了作為符號的文本與語境及作者之間意義互動生成的過程和軌跡”[4]5。用互文性理論研讀門羅作品與其現實生活中作家的生活軌跡,讀者能更好地了解文本生成的軌跡,挖掘文本的內涵和現實意義。
三、文本與歷史的互文
門羅小說中處處顯示出對歷史中人、物和事的參照和引用。《好女人的愛》所講述的故事圍繞一起中心事件“謀殺案”而展開,其受害者驗光師魏倫斯的尸體被發(fā)現的地點是一個叫“板兒角”(Jutland)的地方,與“日德蘭半島”同名,小說文本也直指該地名“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著名海戰(zhàn)”[7]4。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皇家海軍和德意志帝國海軍在日德蘭海域開戰(zhàn),此戰(zhàn)役規(guī)模宏大。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交戰(zhàn)雙方最終都宣稱己方獲得勝利。德方以弱抗強取得了戰(zhàn)術上的勝利,而英國則發(fā)表長文聲稱此戰(zhàn)之后,重創(chuàng)德軍海軍,使其再難出戰(zhàn)而取得戰(zhàn)略上的勝利。
在小說故事中,幾個男孩發(fā)現尸體以后并沒有驚慌失措,徑向大人或警察局報告,竟然不約而同地選擇沉默不語??蚍蛉嗣髦约旱恼煞蛑\殺了魏倫斯,選擇了包庇不予揭發(fā)。安妮德最后得知謀殺案的事情原委后,對于是否告發(fā)謀殺犯魯帕特態(tài)度游離曖昧。門羅用巧妙的敘述技巧,使得幾個男孩最終的沉默看起來自然而然??蚍蛉嗽谡麄€文本中一直纏綿病榻直至逝世,作者卻始終未明確說明病因,莫名其妙的疾病未愈是否是因為得知丈夫謀殺的恐懼,還是因為未揭發(fā)惡行遭受內心的道德譴責,讀者不得而知。安妮德最終是否選擇告發(fā)魯帕特,或是做一個“好”女人和魯帕特兩情相合,作者停留于曖昧態(tài)度,給讀者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小說文本中所有人對于謀殺案件的倫理道德選擇始終是曖昧和模糊的態(tài)度。作者對于所有人物的如此選擇未給予任何明確的倫理判斷。作者關于文本敘述種種細節(jié)的巧妙處理和地名“日德蘭”的選擇相得益彰,正是門羅獨具匠心的敘述技巧所在?;ノ男越庾x使讀者有機會挖掘文本中的文本。周怡認為“日德蘭海戰(zhàn)是歷史含混性的典型案例,因此這個地名隱含著倫理判斷的復義性和模糊性”[8]142-143。互文性把文本置于歷史框架的同時,也深化文本的內涵。用互文性理論闡釋其間的關聯,使文本的意義更富于闡釋性和開放性。
四、結語
麥克·里法特爾把互文性的概念進一步發(fā)展定義為以深層把握修辭現象為基礎的一種閱讀模式?!盎ノ脑谶@里屬于解釋判斷的范疇,也就是指讀者能抓住的,有助于他明確文本組織風格的所有跡象(我們閱讀一段文字時記憶中閃現的所有文本),諸如含蓄的引用、若隱若現的暗示,或是暫時流淌的記憶”[3]14。艾麗絲·門羅被譽為“加拿大契科夫”,她以短篇小說享譽世界文壇,其作品是文學現實主義傳統(tǒng)的一部分。研讀艾麗絲·門羅的作品不難發(fā)現,文本當中處處可見引用其他文本或再現歷史、現實實踐,甚至利用其他藝術作品映射文本中的人物關系。其高超的互文性敘事技巧,用直接引用、含蓄的隱喻和間接的暗示,突出、升華主題或者達到諷刺和隱喻現實的效果。把文本放置于現實、歷史語境中考察,用“互文性”理論闡釋艾麗絲·門羅的小說與其他藝術文本間互涉、文本與外部歷史現實互涉,解讀文本之下的文本和文本之外的文本,從而更好地理解門羅創(chuàng)作過程與外部世界發(fā)生的多邊文化、多元話語和社會歷史內涵之間的關系,更好地追蹤作者創(chuàng)作的深度和廣度,提供新的闡釋角度。
參考文獻:
[1]李金濤.艾麗絲·門羅與歐·亨利短篇小說的互文性敘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6(5).
[2]陳芬.門羅短篇小說的互文性研究——評《艾麗絲·門羅:回憶、闡釋、改編與比較》[J].外國文學研究,2017(4).
[3]帝費納·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李玉平.互文性: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5]艾麗絲·門羅,著.張小意,譯.快樂影子之舞[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6]Robert Thacker. Alice Munro: Writing her Lives[M].Toronto: McClelland & Stewart, 2011.
[7]艾麗絲·門羅,著.殷杲,譯.好女人的愛情[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8]周怡.艾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M].廣州:花城出版社,2014.
本論文為2014年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青年項目(項目編號:JBS1412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