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紅霞
【摘要】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課堂中理解文本和編排問題的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參與感,制約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本文從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兩方面出發(fā),結合自身的教學蘇教版《牛津英語》的實踐,旨在探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策略,以達到用主問題來牽引整篇文章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設計
就有關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來看,多為“老師問,學生答”的模式,存在著諸如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給直接答案多,理解分析過程少等現象。而內容相對冗長繁雜的英語閱讀課堂,學生自己的問題意識更是薄弱,基本上都是以被動接受為主。眾所周知,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是通往高效課堂的教學之徑,因而,教師富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課堂問題的設計將有助于啟迪學生的心扉,開拓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能力也得到平穩(wěn)提升。所以,我們要摒棄以往的講述知識式的語言教學,以問題為導向來促進語言教學,將知識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知識的學習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等,統(tǒng)一在“真正理解”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循序漸進地建構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及高水平思維的提升。
一、找準學生盲點,從已知走向未知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爆F行的教育形式下,教師面對的是一批自以為是的已知者,而不是惶惑懵懂的無知者。若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無端人為的拔高問題難度,或者太淺太直地進行機械提問,只會抑制學生的思維活動,與開發(fā)學生的智能背道而馳。因此,在編排問題時,教師要盡量避免概念化,要使得問題的設計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一致,找準學生的盲點,增加思考的維度,從而吸引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振奮情感與提高興致。
二、把握文體特點,由淺嘗學會品析
不同體裁的有著其不同的內在邏輯與層次體系。把握好這一關系,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厘清文本的脈絡,準確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F行的蘇教版《牛津英語》的閱讀課文體裁豐富,有故事、人物傳記、詩歌、說明文、和新聞報道等等。教師從體裁角度出發(fā),根據不同的分類設計出不同的閱讀主問題,能幫助學生掌握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和相對穩(wěn)定、可以借鑒依賴的體裁模式,強化學生對這些體裁的閱讀駕馭能力,從而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8A Unit 7 A poem about the seasons是一篇有關于四季的英文詩歌,并且詩歌中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學生對詩歌這個體裁比較陌生,擬人手法也是第一次接觸,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關注詩歌體裁以及它所運用修辭手法的特點?!癢hat is special for the word at the end of each sentence?”“Why does it use the words ‘forget to grow, play, hide when it describes trees, flowers, bees and butterflies?”學生明白了其中的技巧和奧妙后,便能更好地品析和模仿這種特色和手法。
三、尋找文本支點,從簡單引入關鍵
英語是交際工具,交際就是為了從傳遞信息進而到交流思想。因此,教師在編排閱讀主問題前,應該先找出文本的支點,即文本的文眼,然后根據學生已知的內容和學習基礎,遵照循序漸進的梯度原則,精心設計一些由淺入深、以舊導新、從易到難的小問題,使學生通過一系列具有較強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問題解答,逐步解決疑惑,把握要領,掌握規(guī)律。這種“問題引導問題”的遷移效能及具有豐富層次感的設計方法更好地體現了語言知識與技能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的特點,使學生從拾階而上的問題解答中享受到過關斬將的歡愉和樂趣。
9A Unit 4 Never give up介紹的是NBA史上最矮的球員韋伯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對文本的理解后,進行拓展式提問:Which sentence in this article the most impressive to you? 在學生找到正確答案,領會到文章的內在意義時,教師不妨順勢問: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in your daily study or life? How do you deal with it if it is hard for you to realize your dream?在與實際生活相關的開放性問題的熱烈討論中,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并能形成多元化的生成性答案,同時滲透了勵志教育,讓學生學會正確面對挫折,實現夢想。
四、緊扣文章難點,由整合產生高效
作為語言類的英語學科教學內容文化涵蓋面極廣,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不同的詞匯有不同的含義,在不同的語境中又有不同的功能,用于表達內容的語言符號奧妙無比,這就使得提問中的問題指涉成為醒目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一要處理好內容的合理性,不要讓學生陷入問答的誤區(qū),影響他們思維的清晰性;二要處理好意義的明確性,問題本身要不容易導致歧義,不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巧妙地將語言知識、文化信息和思想內容整合起來,使學生獲得更有意義的學習與理解。
英語閱讀有效教學設計策略之一就是確定教學內容的引導性問題,并以此為中心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去探究,進而達到對重要內容的深層次理解。英語教師在閱讀課堂中理解問題和編排問題的能力極大地制約著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影響著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通過得體與精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英語表達的興趣和習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使學生形成語言技能,發(fā)展語言智力,從而加深對語言的真正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