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青松 ,李鳳琴 ,胡磊 ,宋紹怡 ,楊鍵
(1.西昌市邛海瀘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四川 西昌 615000;2.西昌學院動物科學學院,四川 西昌 615000)
瀘山是邛海瀘山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上世紀90年代引入獼猴以來,景區(qū)內的猴群數(shù)量不斷增長。據(jù)文獻記載,獼猴可攜帶狂犬病毒[1]。為了解瀘山景區(qū)內獼猴群體攜帶狂犬病毒的情況,評估瀘山景區(qū)內獼猴群體傳染狂犬病毒的風險,我們開展了本次調查。
標本來源:2016年12月,經(jīng)報請四川省林業(yè)野生保護部門審批同意,由西昌市邛海瀘山管理局、西昌學院、西華師范大學組成的《瀘山獼猴種群生態(tài)研究及主要人畜共患病的檢測與預警》課題組利用瀘山猴群抓捕分流的機會,隨機采集了47只獼猴個體的血液標本,共抽取了47份獼猴上肢靜脈血樣(每份血樣5mL)。采樣比例為捕獲猴群的45.63%,是瀘山當時全體猴群的18.58%,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1 檢測方法 采用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液中狂犬病的帶毒情況。
2.1.1 樣品、陰性和陽性對照按比例稀釋,樣品最終稀釋度為5倍。
2.1.2 分別設空白孔、標準孔、待測樣品孔。在酶標包備板孔底部加入準備好的樣品和標準品,37℃反應30min。
2.1.3 洗板5次,加入酶標試劑,37℃反應30min。
2.1.4 洗板5次,加入顯色液A、B,37℃顯色10min。
2.1.5 加入中止液,15 min內在酶標儀中以波長450nm測OD值。
2.2 判定標準 以標準物濃度為橫坐標,OD值為縱坐標,繪出標準曲線,根據(jù)樣品OD值從標準曲線查出相應的濃度。依據(jù)說明書,濃度≤50IU/L為陰性,濃度在50~182IU/L為可疑,濃度≥182IU/L為陽性。而樣本采用了5倍稀釋,故濃度≤10IU/L為陰性,濃度在10~36.4IU/L為可疑,濃度≥36.4IU/L為陽性。2.3 結果 全部47份樣本的檢測結果都小于10IU/L(表1),故判為陰性。
表1 瀘山景區(qū)獼猴血清狂犬病毒ELISA檢測結果
本文采用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使用猴子狂犬病毒(RV)酶聯(lián)免疫分析試劑盒檢測了47份瀘山獼猴的靜脈血樣,結果全部為陰性。表明瀘山獼猴群體作為狂犬病傳染源的可能性很小,這與20多年來瀘山猴子多次傷人但并沒有導致狂犬病發(fā)生,同時在日常觀測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獼猴感染狂犬病毒的情況是吻合的。
本次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獼猴不是狂犬病毒的貯存宿主[2];第二,瀘山是孤山,處于相對獨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缺乏動物通道,與周邊其他動物接觸少,故攜帶狂犬病毒的幾率低;第三,瀘山猴群是由二十年前引進的十幾只猴子繁殖起來的,繁衍年代較近,屬于封閉繁殖,沒有外來種群流入,故狂犬病感染幾率低;第四,邛瀘景區(qū)嚴格實行游客寵物管理,包括犬只在內的所有寵物不得進入景區(qū),瀘山景區(qū)內住戶不得養(yǎng)狗,進一步阻斷了狂犬病的傳播途徑;第五,某些因素導致假陰性樣本存在的可能,如檢測方法的問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好,但操作各環(huán)節(jié)稍有不慎(如加樣不規(guī)范,孵育時間不夠,洗板次數(shù)過多,顯色劑過期等因素)就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也可能是部分獼猴感染后抗原較少而無法檢出。
據(jù)文獻報道,我國95%的狂犬病病例由犬咬傷引起,3%由貓咬傷引起,2%由鼠、狐、狼、鼬獾等動物引起[3]。目前全國還沒有人類因獼猴咬傷而傳染狂犬病的報道,結合本次調查全部47份樣本都為陰性的結果,我們認為瀘山獼猴群體作為狂犬病傳染源的可能性極小。通過將瀘山獼猴狂犬病毒的檢測結論告知被獼猴咬傷的游客,可以消除游客的顧慮。下一步,景區(qū)當進一步加強瀘山猴群狂犬病及其他人獸共患病的疫情監(jiān)測工作,開展野生動物人獸共患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強文明旅游宣傳,讓游客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不主動逗猴玩,不攜帶犬只進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