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遵遠
1947年 10月初,蔣介石誤以為劉鄧大軍即將南渡長江,慌忙調(diào)兵圍堵,命國民黨整編40師及整編52師82旅向解放軍側(cè)背進攻。該師自豫北一路跟至大別山,充當了“追剿軍”的急先鋒。劉鄧首長抓住整40師及第82旅孤軍冒進的有利戰(zhàn)機,決定集中10個旅伏殲該敵。為選擇有利地形作戰(zhàn),劉伯承親自登上鄂東三角山勘察地形,并決定在湖北蘄春縣高山鋪以東峽谷地帶設(shè)一個“口袋陣”,在運動中殲滅這股頑敵。
10月26日拂曉,中原獨立旅派出小分隊沿公路邊打邊退,沿途引誘、遲滯敵人。一縱一旅得知國民黨40師已逼近高山鋪后,旅長楊俊生立即命二團一營于8時30分占領(lǐng)螞蟻山西南無名高地。部隊剛部署就緒,敵前衛(wèi)部隊即到達,并對無名高地展開搶奪,被一營打退。一團趕到時,敵人一部已進至洪武垴西山腰,一團五連先敵搶占山頂,一團七連的一個排也隨即占領(lǐng)界嶺制高點。
洪武垴和界嶺是敵通往廣濟咽喉要道上的制高點,也是解放軍必須堅守的阻擊陣地。一團五連打退敵多次沖鋒,因自身傷亡過大,陣地被敵人奪去。11時許,四連趕到,在七連的火力支援下,再次奪回了洪武垴主陣地。午后,一旅后續(xù)部隊趕到,把敵人壓制在清水河峽谷內(nèi)。
當天,中原獨立旅和一縱59團也粉碎了敵奪占茅庵山、大寨山的企圖。六縱第49、第54團各一部組成的先遣隊,在17旅參謀長宗書閣的指揮下于當日黃昏占領(lǐng)了馬奇山、李家寨山,堵住了敵人的退路。26日夜,一縱二旅(欠四團)、19旅相繼趕到伏擊位置,協(xié)同一旅由東面、北面的洪武垴、界嶺、螞蟻山、子女山等陣地,中原獨立旅由南面的茅庵山、大寨山等陣地,從三面對敵形成包圍。
劉鄧首長原定總攻時間是27日上午11時30分。但到了上午9時,一縱司令員楊勇接到一旅旅長楊俊生的電話,發(fā)現(xiàn)“敵人潰退了,我已命令二團出擊”,遂決定立即發(fā)起總攻。
在敵后“扎口袋”的六縱49團主力和54團二營堅守馬奇山和李家寨山陣地,部隊傷亡很大,戰(zhàn)士們的彈藥也快打光了。正在危急時刻,18旅趕到,宗書閣立即命令部隊全線出擊。
戰(zhàn)斗至午后勝利結(jié)束,共殲敵軍12660人,其中俘敵9560人,并繳獲大量的作戰(zhàn)物資。當解放軍押送俘虜撤離戰(zhàn)場時,蔣介石還從武漢派來飛機,在高山鋪上空投下大批饅頭、燒餅,戰(zhàn)士們見敵機空投得差不多了,用機槍對空開火,一架飛機中彈起火,撞到山坡上摔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