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蘭
摘要:實驗儀器管理和實驗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校所有因陳舊、缺損或銹蝕而瀕臨“仍掉”的教學儀器用品加以規(guī)范、改良、控制和協(xié)調,使其結合自制教具重返課堂,大量節(jié)約教學經費,有效改善實驗條件,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廢品;使用
不論哪一所學校,向主管部門申撥或自己購置儀器設備時都想最先進、最高檔,應有盡有。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往往存在更新過快、管理不善、利用不周等許多問題,從而使大批量的儀器設備和實驗用品過早報廢后白白扔掉,這既違背了儀器管理的服務性、效益性、節(jié)約性和相益性原則,又造成了普遍緊張的教學經費的極大浪費。筆者在多年的實驗教學中發(fā)現,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校所有因陳舊、缺損或銹蝕而瀕臨“扔掉”的教學儀器用品加以規(guī)范、改良、控制和協(xié)調,使其結合自制教具重返課堂,在大量節(jié)約教學經費、有效改善實驗條件、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慷慨支援其他兄弟學校等方面應頗有成效。
1.用淘汰的貴重儀器作教學“模型”
就像我們走入許多公園都能看到一架破舊的飛機停在那兒,專供絡繹不絕的游客們觀賞一樣,其實,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有許許多多已失“初衷”用途的器材,特別是像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甚至是光譜儀等這類貴重器材,都可以經過重新組裝、拆卸等加工或是直接縱橫向協(xié)調可用作教學的“模型”。
如一架無法正常使用的分析天平,以直接用作《分析化學》課的“模型”,在課堂上時而拆開講解其結構組成,時而組裝它講授其工作過程和原理,學生興趣很濃,教學效果十分明顯。經審報后,正式收藏為學校的教學“模型”。還有被淘汰下來的計算機、生物顯微鏡、分光光度計、酸度計等許多破舊儀器,經過妥善處理后,轉入學校教學模型系列。這些“模型”用于教學,不僅形象逼真、結構明顯、工作原理簡單、課堂示范性強,而且易拆、易裝、易改、易保管。
2.破舊儀器的再次使用
如塑料、玻璃儀器等,有時只要弄破一點兒,就有可能失去其原有的作用,但只要管理員和實驗員廣開思路,勤儉治學,對其略作修復、加工和改造,就能將其再次使用在教學中,做到因陋就簡,物盡其用。現以一個普通的破損試管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2.1 修復使用
若試管僅是上部或底部破損,經修復后可以重復使用:將一根長約15cm—2Ocm的電阻絲拉直后環(huán)繞試管破損處一周(注意圈在試管上的電阻絲兩端要接近,但不要搭上),接通導線將電阻絲燒紅約半分鐘后,切斷電源,立即在該處滴上冷水,就會整齊地將破端截去。
如果截去的是試管口部,用酒精火焰將邊緣燒光滑,就可以重新使用;若截去的是底部,一方面可以將邊緣燒光滑,當硬質玻璃管做鈉的燃燒等實驗;另--萬面也可以用酒精噴燈將試管底部燒軟,用鑷子慢慢將試管底部封閉,再把燒熱的底部用一木塊輕輕頂住,同時在試管口用嘴稍微吹氣,將其吹成圓形底,冷卻后即是一個很好的試管。
2.2 改進實驗
用一個底部開有小孔的試管改進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不僅創(chuàng)新地發(fā)揮了爛試管的應用作用,做到操作簡便、現象明顯、而且能大力提高師生的實驗能力,培養(yǎng)師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半燒杯水中滴入幾滴酚酞試劑,再將一小塊鈉用鋁鉑包裹,在鋁鉑上刺開一些小空,然后塞到一個底部開有小縫的試管的底部,用其他鋁鉑將甚卡緊,再用帶有尖嘴玻璃管的單孔塞塞住試管口,并將試管插入燒杯中,即可看到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反應液逐漸變紅,在尖嘴管口還可以點燃生成的氣體。當試管破損得太嚴重時,則可把它壓制成碎玻璃片,以代替碎瓷片,用于石油的蒸餾,用酒精制乙烯等實驗中防爆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