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做過一個有關零用錢的民調。問家長們,是按固定時間發(fā)零用錢給孩子,還是孩子伸手才給?過年的時候,孩子拿到紅包,如果家長不需要立刻轉手再發(fā)出去,會不會留給孩子,教孩子存起來,自己計劃怎么用?
多半家長都說錢不能給孩子,因為他們沒有自制力,錢一到他們口袋,就亂花。
這時候我問,他們要到什么時候才有自制力呢?是從高考放榜的那一天?出去住校的那一天?外出工作的那一天?還是結婚成家的那一天?突然間他們就獨立了?
今天中國的父母常有個問題,就是認為孩子長不大,什么都要管。說來好笑,我知道有些家長,孩子已經離開家,到很遠的地方念大學了,父母還每天打電話問:“起床了嗎?你今天不是早上有課嗎?”我還碰到過更嚴重的,孩子在美國念研究生,做媽媽的從中國每天隔著太平洋問:“到家了嗎?”
問題是,父母能跟孩子一輩子嗎?連圈在保護中心養(yǎng)大的動物,為了讓它們有一天回到大自然,保育員都會把肉掛在樹上,放活雞到它們的籠子里,或者用其他方法激發(fā)它們自己尋找食物、追逐獵物的能力。我們對下一代,不是也應該早早制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做主,有一天才能真正獨立嗎?
要知道,每個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力量,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走向外面的世界。同時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能的改變,而改變人生態(tài)度。
今天他年輕、有活力,就應該利用今天的長處,努力學習、努力向前沖。今天他年輕、身體強、韌性強、肌肉骨骼都強壯,也比較不怕沖撞,就應該向前沖。跌倒了,沒關系!檢討為什么跌倒,然后爬起來,再向前沖。
只有這樣年輕才不會留白,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生發(fā)光發(fā)熱,不白來這一遭啊!
(摘自“劉墉說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