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翔 陳逸然
摘 要:“嘇”類語氣詞分布于漢語的不同方言中,這類語氣詞來源相近且語音近似,在語句中具有表達提頓、虛擬或祈使的功能。內(nèi)部語法化方向和程度的不一致,導致部分“嘇”類語氣詞能表提頓。有些“嘇”類語氣詞不能同時表達虛擬和祈使語氣,這是因為起源的差異?!皣A”類語氣詞的產(chǎn)生和“時”的語法化有關,表提頓和假設的語氣詞由“時”虛化而來,表祈使的語氣詞有共同來源,多為“些”的音變形式或轉寫形式。
關鍵詞:“嘇”類語氣詞 功能 演變
一、引言
漢語方言中有一些語氣詞在句子中的功能相同、語音近似、來源相近,可以將這些語氣詞歸為一類。曲阜方言“嘇”、陜北方言“時價、價、嘇、來些”、山西方言“噻、些、時、時間”、湖南方言“唦”、遵義方言“舍”以及福建新泉方言中的“時”等,具有相同的功能,歸并為“嘇”類語氣詞,具有表提頓和虛擬的功能,有些語氣詞還可以表達祈使語氣。
二、“嘇”類語氣詞的功能
(一)表提頓
曲阜方言語氣詞“嘇”是從“時”的用法虛化而來。曲阜方言語氣詞“嘇”有兩個功能:一是用在時間名詞或短語之后表提頓,二是針對過去事件的虛擬,通常表達遺憾或慶幸語氣。“嘇”表提頓時用在表時間的名詞性成分或主謂短語后,說明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其語義類似于普通話“……的時候”。“嘇”和后面的謂語成分間時延略長、稍有停頓,普通話中沒有對應的語氣詞。
(1)你不記哩啦,你小嘇還呆俺家住過來。
(2)將頭哩嘇,我看見他了。(將頭哩嘇:剛才)
其他方言中有類似用法,邢向東(2005)考察了陜北黃河沿岸七縣的方言,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表示“愿望類虛擬語氣”的語氣詞——“時價”及其變體,其中一個合音變體形式為“嘇”?!皶r價”置于狀語或分句后表示“……的時候”,起提頓作用,在句中指示“過去發(fā)生某一事件的那個時刻”,這種在表時間用法中所具有的“過去某時”的意義要素,引導“時價”向[+已然]和[+虛擬]的方向虛化發(fā)展。
(3)那夜兒時價又和我道歉來了。(那夜兒:昨天)
(4)般后晌時價人才來了。(到下午的時候人才來了。)
神木方言和吳堡方言的“時(價)”有話題標記的功能。(邢向東,2005)
(5)我時價前面跑著嘞,他時價后面追著嘞。(我呢在前面跑著,他呢在后面追。)
(6)我價沒甚,就怕人家不愿意嘞。(我嘛倒沒什么,就怕人家不愿意啊。)
漢語是一種注重話題的語言,句子中話題可以同其他成分分離,說明話題與句子其他成分有語義聯(lián)系,但沒有語法上的制約關系。陸儉明總結了漢語話題的形式特征,話題的主語跟謂語之間可以有停頓,主語可以帶上語氣詞“啊、呢、吧”等,話題的主語和作為說明的謂語可以易位以突出說明。(陸儉明,1993)根據(jù)這些特征可以判斷陜北方言中“時價”具備話題功能,而曲阜方言中的“嘇”卻沒有此種用法,只能單純地表示“……的時候”。曲阜話中表示對未然事件虛擬的“嘇”,虛化為話題標記,由于語氣系統(tǒng)中已有具備話題標記功能語氣詞,所以“嘇”沒有進一步虛化。這種現(xiàn)象和“時價”在黃河沿岸方言中語法化方向和程度的不一致相對應,邢向東(2005)指出話題標記在府谷和綏德話中存在,但佳縣、清澗和延川話中不大使用。
王鵬翔(2005)調(diào)查陜北志延方言,認為志延方言里有一些使用頻率很高而形式不同的語氣詞,在志丹和吳旗話中標為“噻”[se?],在安塞話中標作“嘇”[s??],在延川話中標作“些”[i?],這些語氣詞的語法和語義功能基本一致:用在狀語之后略有停頓,強調(diào)事態(tài)存在或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或?qū)ο蟮?,有“感慨、回顧或預測”之義;或用在主語之后作話題標記。
(7)以前噻娃娃們連學也上不起。
山西萬榮話“些”用在時間句中表示后面分句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相當于普通話的“……的時候”。(趙宏圖,1996)
(8)攆我回到屋里些,伢都睡去啦,門也閂啦。(攆:趕,屋里:家里,伢:家人)
湘方言長沙話語氣詞“唦”可以表示提頓。(胡萍,2002)
(9)我一看到他唦就想笑。
貴州遵義方言中的語氣詞“舍[se13/se54/se53]”可以用于假設復句的分句句尾,也可表提頓。(胡光斌,2002)
(10)那件衣服舍,早就穿爛啰。
(11)今天舍,又得不到耍啰。
項夢冰(1994)的調(diào)查表明福建新泉方言中“時”的使用頻度很高,主要充當話題標記,也可以用于假設分句句末。
(二)表虛擬
曲阜方言“嘇”的另一種用法是在假設關系復句中表示對過去事件的虛擬或假設?!皣A”所在假設分句中常有“要是、要”等表示假設的連詞,省略這些連詞不會影響句義。可見“嘇”在語法層面具有表虛擬的功能,能夠表示虛擬語氣的“嘇”被稱為結構語氣詞更合適。
(12)沒那場雨嘇,棒子長不這么好。(棒子:玉米)
(13)要是沒那場雨嘇,棒子長不這么好。(要是沒那場雨,玉米長不這么好。)
(14)這雨要是再下一個小時嘇……
在具體語境中,由于言語雙方都知道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所以后一小句有時候可以省略,“嘇”置于單句末尾構成獨立的虛擬句。用于單句末尾表示虛擬語氣的用法,是“嘇”在復句分句末尾用法的進一步虛化。假設分句末尾的“嘇”本來不能獨立表達全句的虛擬語氣,只是用于條件分句假設某種已然事態(tài)。由于條件分句所含虛擬語氣十分明顯,在足以表達言語目的的情況下,就可能隱去結果分句,用高降語調(diào)結束該句,從而形成以表達帶遺憾的愿望為主要功能的虛擬句??谡Z中的高度省略是其特征之一,這為“嘇”用于單句、獨立表示虛擬語氣提供了客觀條件。
陜北沿河七縣方言中存在表示愿望類虛擬語氣的“時價”及其合音變體“嘇、些、價”,“時價”是最初的形式,“嘇、些、價”等都是后起的音變形式。(邢向東,2005)
(15)這間房再大些兒嘇(價),咱們再買上一套沙發(fā)。(榆林話:已然的虛擬)
(16)我那昝會兒好好念書嘇(價),早考上大學了。(綏德話)
(17)這場雨要早下上幾天嘇(價)?。ń椀略挘?/p>
(18)我那陣兒好好念書價(時價),早考上大學了。(延川話)
(19)這場雨要早下給幾天來些!(延川話)
(20)這場雨要早下上幾天時價?。ㄉ衲驹挘?/p>
陜西志延方言“噻”用在假設關系的分句末尾,相當于普通話的“……的話”,偏句提出假設,正句明示結果,有時根據(jù)上下文可省略某些成分。(王鵬翔,2005)
(21)我虧當沒去,去嘞噻,又讓我白跑一回。
山西晉中和呂梁方言中普遍存在表示過去時態(tài)的“時間”類語氣詞。(田希誠,1996)這類語氣詞因地方不同發(fā)音略有差異,其表達功能和曲阜話“嘇”相同。
(22)我去時[sae]乃(他)不在,曉不得乃(他)做甚去啦。(離石話)
(23)他吃飯時[s?r]罵了我一頓。(太谷話)
(24)我是男人時[s?],早就參軍了。(汾陽話)
山西萬榮話中的語氣詞“些”也可表假設。(趙宏圖,1996)
(25)我不曉得你沒有這本書,曉得些,我給你捎的買一本。
寧夏同心方言的“唦”表示帶遺憾意味的虛擬語氣,在分句和單句末尾均可使用。(張安生,2000)
(26)繞實我把你扽給了一把,不扽唦,車把你軋上了。(繞實:幸虧,扽:拉)
遵義方言中“舍”用于假設復句中分句末尾,強調(diào)假設的條件。(胡光斌,2002)
(27)還不快點去舍,看不倒他啰。(倒:到)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西南官話語氣詞“舍、啥”也有表示假設語氣的功能。(許寶華,1999)
(28)這東西是公家的。是他私人的啥[se53],他又舍不得這樣浪費了。(成都話)
(29)要是我會舍[s?55]不來請你嘍?。ㄙF州話:要是我會的話,就不來請你了。)
贛語湖南永興話中表示已然事態(tài)的語氣詞“時”是對過去事件的假設。(曹國安,1996)
(30)你要昨天來時,就可以看到他了。
(三)表祈使
“嘇”類語氣詞大都涉及到祈使用法,山西萬榮話“些[?i?33]”除了可以表示假設和提頓之外,還可以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催促、請求、商量或勸阻等。(趙宏圖,1996)
(31)你也回走些!你不回走,哪給我底做飯哩?(回走:回去,哪:誰,我底:我們)
(32)睡呀些,你還磨色哩?。ィ耗ゲ?,色:什么)
長沙話“唦[sa]”用于祈使句中表示要求或催促,有時候還略有警告或威脅之義。(胡萍,2002)
(33)快點講唦。(表催促)
(34)來唦,來唦,看我不打死你。(表威脅)
寧夏同心方言語氣詞“唦[?a]”可用于祈使句中,表示請求、催促或勸誡等。(張安生,2000)
(35)你咋不言唦?。ㄑ裕赫f話)
陜北榆林和橫山等地方言中“嘇”表達祈使語氣。(邢向東,2005)
(36)你一陣兒就回來嘇。(你一會兒就回來吧。)
(37)飯冷唻,吃快些嘇。(飯冷了,快點吃吧。)
《漢語方言大詞典》所載很多方言都有表祈使的語氣詞。(徐寶華,1999)
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吳語、客家話和粵語中的語氣詞“些”,以及蘭銀官話、江淮官話、湘方言、贛語中的“唦”都能夠表示祈使語氣。
(38)你快走些[si?21]?。兾魃炭h話)
(39)你不去就算了,嘟囔啥里唦?(蘭州話)
(40)忙些什么唦[?a]?(南京話)
(41)吃咖飯再走唦[sa]。(長沙話)
曲阜話“嘇”沒有表示祈使的用法,具有祈使功能的語氣詞是“也、噯”。和曲阜話語氣詞中的“嘇”不同時具有表虛擬和表祈使的功能相似,其他方言也存在這種情況,如:遵義方言中“舍”表虛擬而不表祈使,表示祈使語氣的是“唦[s?]”(胡光斌,2002)。福建新泉方言中“時”主要是充當話題標記,沒有表示祈使的用法(項夢冰,1994)。虛擬語氣和祈使語氣在功能上存在較大差異,部分方言中的“嘇”沒有表示祈使的用法,由此推斷表虛擬和表祈使的“嘇”可能不是同一個來源。
三、“嘇”類語氣詞演變
(一)“時”的語法化
項夢冰(1994)認為福建新泉方言中作為話題標記的“時”是由表時間的“時”虛化而來。田希誠(1996)認為在山西晉中和呂梁方言中的“時價”類語氣詞是“時間”的合音,合音為[s?],是聲母[s]占了優(yōu)勢并融合了[i]介音;合音為[?ie],是介音[i]占優(yōu)勢且[s]腭化為[?]。邢向東(2005)分析陜北晉語沿河方言愿望類虛擬語氣詞時指出,不同方言中的“時價[s???i??]、嘇[s??]、些、來些[lai??i????]”存在密切聯(lián)系,“時價”是早期形式,經(jīng)過合音或腭化等音變后發(fā)展出其他形式。
“嘇”類語氣詞的產(chǎn)生和“時”的語法化有關,“時”本為名詞,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發(fā)生的時間,可以指過去、現(xiàn)在或?qū)淼娜魏我粋€時間點或時間段,上古漢語中已經(jīng)存在表示時間的名詞“時”。
(42)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當“時”用于假設句表示未然事件時,出現(xiàn)了虛化的趨勢,“時”和表示假設的連詞“若”連用,用在未然的句子之后,時間意義已經(jīng)弱化,強調(diào)的是謂語部分。
(43)是時,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夢中若見畜生相瞰人民疾疫時,其心稍稍生,逮得是愿。(后漢《道行般若經(jīng)》)
“時”是唐五代宋元時期使用頻率很高的假設語氣詞,龍富國和葉桂郴(2005)根據(jù)中古佛經(jīng)譯本考證出表示假設的“時”最早出現(xiàn)于公元2世紀。劉堅(1995)認為“時”在唐五代時期由名詞語法化為表示假設的語氣助詞,并在假設句中發(fā)揮作用?!皶r”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經(jīng)里已用于假設分句末尾,因為“時”表時間的名詞概念不能適應句意需要,導致語義變化和語法功能轉移,由描寫性質(zhì)的時間名詞演變?yōu)楸硎炯僭O的語氣助詞。石毓智(2001)認為在語法化過程中,語義演變的動因可以是內(nèi)外演變關系,即一個詞由描寫意義演變?yōu)檎Z篇意義。江藍生(2002)系統(tǒng)分析了假設語氣助詞“時”的語法化現(xiàn)象,其語法化途徑首先是“VP時≈VP階段”,“時”尚未完全失去時間意義,因而在句義上有兩種理解;其次是VP時=VP階段,“時”的“時間意義”比第一階段略有虛化,應視作假設語氣助詞;再次是“VP時”用在非假設句中;最后是元明時期的“NP時=NP”。在這一過程中“時”的語法化程度不斷加深,語法功能隨之擴大,經(jīng)歷了由“時間名詞—時間名詞或假設語氣助詞兩可—假設語氣助詞—一般停頓語氣助詞—名詞話題標記”這樣一個過程。
“時”實現(xiàn)從時間名詞向假設語氣詞的語法化,一個基本條件是時間關系可以轉化為假設關系。呂叔湘指出時間關系句往往含有條件關系,盡管用的是表時間的連詞,但是表示習慣性的和未來的時間關系句,必然包含條件關系。有些時間關系句兼有“假設”之義,尤其是指未來之事,假設之意更為明顯。由此可見,促使“時”語法化的動因可能有兩個:一是由于“時”經(jīng)常用于假設句的未然語境里,句中所指的事況處于條件或假設的狀態(tài)之下,“VP時”不指時間,而指“VP”內(nèi)容本身,“時”就有可能被削弱獨立的資格,從而向語法標記方面轉化;二是“VP時”格式中,定語和中心語緊鄰出現(xiàn),中間沒有表修飾或領屬的標記成分,長期使用可以導致語義重心由“時”向“VP”轉化,兩者關系發(fā)生變化,由“偏正式”向“附加式”轉化,最終使“時”的語義由“實”到“虛”,由名詞到助詞,成為一個語法標記。
(二)“嘇”類假設語氣詞的演變
表假設的“唦、噻、舍、嘇”等語氣詞與“時”有關,可能是由“時”與“價”合音而成,陜北佳縣和吳堡等地方言中可單用“價”表示假設語氣支持了這一觀點。邢向東(2005)認為由近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極高的假設語氣詞“時”加上另一個語氣詞“價”,造成語氣詞連用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連用后由于語法化程度加深而導致后字弱化以至合音或兒化,形成[s?]、[?i???]或[s?r]等形式。
曲阜話“價[?i?]”和“時”用法類似,與名詞結構連用在句中作狀語,表示一段時間。
(44)他那個迷勁兒哩,能論夜價打麻將。(論夜:整夜)
如果表示“點時段”,在曲阜話中不用“價”而用“嘇”,與近代漢語中的“恰才家”和“平日家”對應的是“將頭哩嘇”和“平常嘇”,義為“剛才”和“平日”?!皟r”和“嘇”互補共存,說明曲阜話中的“嘇”不是“時”和“價”的合音,從音理上看,“嘇”應是“時間[si??an?]”的合音。曲阜話中表示過去時間,意義“……的時候”,包括“時間”和“嘇”兩種表達方式。
(45)年時間[si??an?]/嘇[san0]他沒家來過年。(去年他沒回來過年。)
當“嘇”表示意義完全虛化的虛擬功能時,不能用“時間[si??an?]”來代替,這時的“嘇”應該是“時間”的合音,“時間”發(fā)音為“[si??an?]”,[s]和[?]都是舌尖前音,語流中首發(fā)聲母[s]順向同化掉[?],介音[i]隨之脫落,合成一個新音節(jié)[san]。因為“嘇”是“時間”的合音形式,所以曲阜話中表虛擬的“嘇”可能來源于時間詞。其他方言中類似語氣詞的歷史來源也有相同的解釋,從語言共性來看,“時間”是方言中普遍存在的、使用頻率較高的一般詞匯,因頻繁使用而發(fā)生語流音變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就產(chǎn)生了“唦、舍、噻、嘇、些、時價、價”等不同的變體。“價”和“間”存在讀音上的相似性,“時價”應該是由“時間”一詞演化而來,在某些方言中“價”的發(fā)音占據(jù)優(yōu)勢,所以只用“價”表示虛擬語氣。
考察各方言中的用法及差異,并依據(jù)近代漢語中“時”的發(fā)展,可以總結表虛擬的“嘇”類語氣詞語法化的過程。語音上由“時”向“時間”再向“時價、嘇、些、唦、舍”發(fā)展。意義功能上的發(fā)展途徑首先是在時間狀語或分句末表示“(過去)……的時候”;其次,在假設分句末和假設連詞共現(xiàn),表示對已然和未然事件的假設,逐步獲得表虛擬的功能;再次,則脫離假設連詞,單獨在分句末表虛擬;最后,表現(xiàn)為在一些方言中語義范圍和組合能力進一步擴大,出現(xiàn)在主語后成為話題標記。
(三)“嘇”類祈使語氣詞的演化
表祈使的語氣詞主要有“些[?i?33/si?21]、唦[sa?/?a?/??e?]、嘇[s??]、也[i??/??]”等,前三者從語音演變角度看源于近代語氣詞“些”?!稄V韻》中“些”為假攝開口三等麻韻平聲心母字,音“*s??a”,在語音演變中舌尖前擦音[s]要么未發(fā)生改變,要么受到介音影響腭化成[?],韻母則因聲母的變化而使[??]介音脫落,其余成分遵循的各方言音系舌位高低有所不同,但功能上都是對“些”的繼承。“也[i?0/?0]”中的[i??]占優(yōu)勢,[??]是[i??]的音變形式,[i?0]可能是由“些[si?]”演變而來。曲阜話里的“也[i??]”或“噯[??]”是表示祈使的語氣詞,和其他方言的祈使語氣詞有共同的來源,而曲阜話“嘇”不能表祈使,和其他方言中表祈使的“嘇”可能不是同一個來源。
孫錫信(1999)認為,在宋元時期就存在的表祈使的語氣詞“沙”或“唦”是另一個語氣詞“些”的轉寫形式。“些”起初是形容詞,有“細小”之義,近代漢語中“些”主要用于計量事物,也可用于說明動作或形狀的輕微?!靶痹谡Z義上表示較小的程度和數(shù)量,而量度與說話人主觀判斷有關,這種主觀情感認知在陳述中屬于命題范疇,而在對話語境中特別是表達對未然事態(tài)的判斷時,“些”的主觀性被強化了,由命題功能變?yōu)檠哉劰δ堋I蚣异樱?001)認為,“主觀化”是“語法化”的動因之一,語言機制總是傾向于選擇特定的語法范疇,如某種結構或某類詞來表達“主觀性”的內(nèi)容。孫錫信(1999)認為,“些”用于已然事實時表示對此事實的承認,但如用于未然事實時就不是無奈的認可,而是委婉的敦促了。語氣詞“些”的語法化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VO些(O)”中的“些”,宋元時即虛化為祈使語氣詞;另一種形式是“V(O)C些”或“VOVC些”中的“些”,用在謂語的后面做補語,有語法化的條件。在未然事態(tài)句尾的“些”,如果不指明數(shù)量和程度,很容易虛化為表示敦促的語氣詞,并最終演化為祈使語氣詞。孫錫信(1999)認為,“些”在宋代就用來表示敦促語氣,元代繼續(xù)使用,且語氣程度加強。張軍(2004)列舉了明清文獻中“些”作為語氣詞的用法例子,“些”在清代已經(jīng)很少使用,有些文獻中“些”的運用是方言色彩的表現(xiàn)。
劉丹青(2001)認為語法化是一個語義虛化、句法泛化、語音弱化的單向過程,一個虛化的語法成分不會再發(fā)展出更為實在的語義語法功能。虛擬語氣和祈使語氣在功能上存在較大差異,祈使相比虛擬更實在,所以后者很難再逆向發(fā)展出前者的功能。此外就句法結構看,假設關系一般表現(xiàn)為復句,祈使關系多為單句,二者在結構形式、語義內(nèi)涵以及語用環(huán)境方面有較大差異,所以由假設語氣詞語法化為祈使語氣詞的可能性很小。部分方言如曲阜話中“嘇”沒有表示祈使的用法,說明各方言中表祈使的“嘇”和表虛擬假設的“嘇”只是同音形式,來源并不相同。陜北方言、晉語及其它方言中,“嘇”類語氣詞表虛擬的用法比較一致,而表祈使的用法有所不同,所以這也降低了二者同源的可能性。
四、結語
語氣詞在表達語氣意義中所起的作用是語義功能,“嘇”類語氣詞具有表虛擬假設、祈使和提頓的功能。表提頓的“嘇”是“時價”的合音變體形式,“嘇”表提頓時用在表時間的名詞性成分或主謂短語后,提示或標明事件發(fā)生的時間。不是所有的“嘇”類語氣詞都能表提頓,說明不同方言中語氣詞的語法化方向和程度是不一致的。曲阜話“嘇”、陜西方言“時價、嘇、些、價、噻”、山西晉中和呂梁方言“時間”、山西萬榮話“些”、寧夏同心方言“唦”以及遵義方言中“舍”等在假設關系復句中表示虛擬或假設,“嘇”類語氣詞在語法層面具有表虛擬功能。山西萬榮話“些”、長沙話“唦”、寧夏同心方言“唦”以及榆林和橫山等地方言中的“嘇”等語氣詞涉及到祈使用法,曲阜話“嘇”、遵義方言中的“舍”以及福建新泉方言中的“時”等“嘇”類語氣詞不能表達祈使語氣,這些語氣詞不能同時表虛擬和祈使說明其來源可能有異。
話題標記和表假設的“時”是由表時間的“時”虛化而來,語音上由“時”向“時間”再向“時價、嘇、些、唦、舍”發(fā)展,產(chǎn)生了方言變體?!皣A”類語氣詞的產(chǎn)生和“時”的語法化有關,“時”的語法化過程為:時間名詞—時間名詞或假設語氣助詞兩可—假設語氣助詞—一般停頓語氣助詞—名詞話題標記。意義功能的發(fā)展途徑:首先是在時間狀語或分句末表示“(過去)……的時候”;其次在假設分句末和假設連詞共現(xiàn)時表示對已然和未然事件的假設,逐步獲得表虛擬的功能;再次,則脫離假設連詞,單獨在分句末尾表虛擬;最后表現(xiàn)為在一些方言中語義范圍和組合能力進一步擴大,出現(xiàn)在主語后成為話題標記。表祈使的“唦、嘇、也、噯”等語氣詞有共同來源,多為“些”的音變形式或轉寫形式,語氣詞“些”由處于句尾位置上的量詞“些”虛化而來。虛擬語氣和祈使語氣在功能上存在較大差異,前者虛化程度更高,陜北方言、晉語及其它方言中“嘇”類語氣詞表虛擬的用法比較一致,而表祈使的用法在這些方言中有所不同,所以二者同源的可能性較小。
參考文獻:
[1]曹國安.“時”可表示假設[J].古漢語研究,1996,(1).
[2]胡光斌.遵義方言的語氣詞[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3]胡萍.長沙方言語氣詞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4]江藍生.時間詞“時”和“后”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4).
[5]劉丹青.語法化中的更新、強化和疊加[J].語言研究,2001,(1).
[6]劉堅,曹廣順,吳福祥.論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國語文,1995,(3).
[7]龍富國,葉桂郴.中古譯經(jīng)中的假設語氣助詞“時”[J].古漢語研究,2005,(1).
[8]陸儉明.漢語句子的特點[J].漢語學習,1993,(1).
[9]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10]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1,(4).
[11]石毓智.漢語的主語與話題之辨[J].語言研究,2001,(2).
[12]孫錫信.近代漢語語氣詞[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13]田希誠.晉中方言的時態(tài)助詞“動了”和“時”[A].首屆晉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6.
[14]王鵬翔.晉語志延片方言的“噻”類語氣詞[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2).
[15]項夢冰.新泉方言的“時”[J].韶關大學學報,1994,(1).
[16]邢向東.陜北晉語沿河方言愿望類虛擬語氣的表達手段[J].語文研究,2005,(2).
[17]許寶華.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9.
[18]張安生.同心方言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
[19]張軍.榆林等方言中的歧視語氣詞“嘇”[A].邢向東.西北方言與民俗研究論叢[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0]趙宏因.萬榮話中的語氣詞“些”[J].語文研究,1996,(4).
“Shan”mood words and its evolution
Zhang Qingxiang,Chen Yir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1102,China)
Abstract:“Shan”mood words distribute in Chinese dialects,they are similar in origin and have same speech.They have the function of expressing pause,virtual or imperative mood in the sentence.Some“Shan”mood words does not indicate a pause, because the direction and degree of internal grammaticalization are different.Some “Shan”mood words cannot express the virtual and the imperative mood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origin.Its emergence is related to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tense”,the mood words that indicate pause and hypothetical are made by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tense”.There is a common source of the mood words for the imperative,most of them are phonetic or transfer form of“xie”.
Key words:“Shan”mood words;functions;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