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愛芬 李金
【摘 要】閱讀是終身教育的主要手段,它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價值觀念,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閱讀變?yōu)槊總€學生的自覺行動,那么小學生怕作文、厭作文的情境就一定會得到改觀。
【關(guān)鍵詞】閱讀與習作;整合教學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尋找拓展創(chuàng)新題材,在閱讀教學中合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教學因素,在閱讀感知、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習作訓練,加強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的聯(lián)系,使它們?nèi)跒橐惑w。
一、整合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把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整合在一起,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提升,讀中積累;又在習作中內(nèi)化,習作中運用。
1.確立主體地位。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要根據(jù)兒童年齡特征,讓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習作的初始階鍛應淡化形式,放開手腳讓學生充分享受想象與表達的自由。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學生沒有束縛羈絆,沒有禁錮,主體精神得以煥發(fā),作文信心得以培養(yǎng),寫作興趣得以激發(fā),表達空間得以舒展。讓學生切實感受習作是一種“自我表達的需要,是一種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種精神的享受的需要”,進而舒暢表達,樂此不疲。
2.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的語言的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僅依靠語文課本,依靠課堂的40分鐘是完全行不通的,因此,我們要將視線投向課外,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師要根據(jù)可能的條件,要求做生活的主人,留心周圍各樣的事情,多觀察體驗、多認真思考、勤于記錄,不斷地積累語言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多觀察、多感悟、多學習、多記錄、不斷地積累、方能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及水平。
3.重視學習過程。學習過程是形成結(jié)論或獲得結(jié)果而必須經(jīng)歷的程序、步驟。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是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之后實現(xiàn)的,沒有過程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結(jié)果。因此,要重視學生在經(jīng)歷讀、寫時的過程,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二、重視課內(nèi)閱讀與習作的整合
1.抓精彩段落,給學生提供仿寫空間。從現(xiàn)在教學成功案例和教學實踐證明,仿寫順乎小學生模仿心理,能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jié)合起來,是小學作文教學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只要引導得法,揚其利,避其弊,仿寫就不會束縛學生思維,一些消極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導學生在作文時借鑒名篇的某些情節(jié),學一學名家的語言表達技巧和風格,時間長了,就能在寫作時找到自己的感覺,同樣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里仿寫不僅是內(nèi)容的仿寫,更是表達方法的模仿。例如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日月潭》第四段。雖然這段只有2句話,但是卻不僅寫出了日月潭在太陽高照時的景色美麗清晰,還寫出了蒙蒙細雨時的日月潭更加美妙迷人。這種方法對小學生的寫作,有很強的示范性。于是教學到這,我讓學生們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自由談談讀了這一段有什么樣的感受,或者你覺得哪里寫得好的地方。有的學生說:“我好像看見了日月潭又美又清晰的景色了?!庇械膶W生說:“日月潭真像美麗的仙境?!庇械膶W生說:“日月潭太美了我,我真想去看看。”學生都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趁熱打鐵:現(xiàn)在我也想請你們來試一試,當當小作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校園,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看看我們的校園每當太陽高照時,校園里的建筑和景物是怎樣的?清早,大霧蒙蒙時花草樹木和整個校園是又是怎樣的?按照觀察順序具體的說一說。學生有例子模仿,效果非常的好。把我們的校園寫得非常美麗。通過這樣的練習,孩子們對習作就有了很大的興趣,作文難關(guān)不攻自破。
2.抓貼近學生生活的篇章讓學生隨意地進行片段描寫,當一些和學生的生活貼近的文章出現(xiàn)時,很容易勾起學生對自己生活片段的回憶。如教《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全文以楊梅的生長變化,按照抽枝長葉、果實從小到大到成熟到我十分愛吃楊梅的順序描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本課文筆優(yōu)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在描寫楊梅抽枝長葉時,運用了擬人手法,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學生在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后,我趁機讓學生回憶家鄉(xiāng)的桂圓,先讓學生說說桂圓的大小、形狀、顏色、味道和作用,能連貫地表述句子。學生不但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從中豐富了詞匯。一篇短小的習作很快就能出爐了。
3.對文本欲言又止處進行拓展影視劇中常常會給我們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結(jié)尾,最終會是什么結(jié)局,它就不告訴你,其實這連編導也無法去決定,這是給觀眾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間。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少課文留有空白,可引導學生進行空白補充式的讀寫結(jié)合訓練?!把a白”作為一種閱讀教學技巧,是對與課文有關(guān)但課文沒有寫或沒有直接寫的內(nèi)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解釋和說明,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完整,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體會文本所表現(xiàn)的情感。讓學生進行補白,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還挖掘了課文潛藏的意義,使學生樂于學習、探索和表達。例如學習了《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故事后,孩子們都會感慨:種葫蘆的人太自以為是了,葉子和葫蘆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這時,我就對學生說:“如果這個人知道了葉子和葫蘆之間的聯(lián)系,他以后還會這樣嗎?請你們以此續(xù)編這個故事”孩子們興趣盎然,一個個不同的相遇情景在他們的筆尖呈現(xiàn)出來。
綜上所述,我認為,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在閱讀教學中認真督導學生做到以上幾點,一定能激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使他們懂得作文,會寫作文,樂寫作文,并且還能寫出高質(zhì)量、高水平的作文來。雖然這個過程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般非一朝一夕能實現(xiàn),但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認真督導、貫徹,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讓師生共同走進快樂的作文課堂。讓農(nóng)村的孩子們也能寫出優(yōu)美生動的習作。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3]袁振國.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4]《閱讀與習作》(作者未詳,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