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學(xué)剛 劉誠龍
編者:千里鶯啼綠映紅。江南是與荷花連在一起的??吹胶苫ň蜁氲讲缮彽那榫埃氲胶上阊U裊的美好夜晚,想到圣潔如意吉祥。而江南,定然是這樣的:她在落英繽紛的琴弦上載花沉浮,她在似歌還泣的簫管里含聲吞吐。
蓮在江南
劉學(xué)剛
蓮在江南,猶如菊開東籬,是一種遙遠的嫵媚。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人生最幸采蓮人。乘一葉扁舟,載一船清香,攜一帆柔風(fēng),低眉抬眼之間,望不盡白云碧水、綠葉紅蓮。此花端合在瑤池,人間能得幾回現(xiàn)?唯有江南,唯有水光瀲滟的江南,煙雨空蒙的江南,才能滋養(yǎng)出這般絕世的紅顏。有花堪折直須折,莫留殘荷聽秋聲。
站在北方的池塘邊遙望江南,那該是十分荷葉五分花的清麗意境吧。葉是粉墻黛瓦,花是款步而行明明朗朗的江南女子。所有的江南女子都叫蓮花。蓮花在青山上采茶,蓮花在碧水邊浣衣,蓮花在園林里撲蝶。她們的清眸如水,她們的黛眉如煙。她們有的叫小荷,有的叫芙蓉,有的叫菡萏,腰肢輕擺,裊裊娜娜娉娉婷婷在水鄉(xiāng)江南,她們都是朵朵含笑出水的蓮。
徜徉在詩詞歌賦里,很優(yōu)雅地觸摸蓮花,我閱讀的手指如呼吸梳過美女的云鬢,是一種麻酥酥綿軟軟微顫顫的感覺,眼睛被一些些嫩藕鮮荷潤澤著,不由得濕潤潤亮閃閃清澈澈了。此刻,蓮花就在我的掌心。楚腰纖細,鶯歌婉轉(zhuǎn),吳娃雙舞醉芙蓉。古典的蓮花,簡直就是一個美麗溫柔嬌艷的代名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古典的蓮花,象征著端莊靜美優(yōu)雅高貴的東方神韻。少年會老,歲歲年年,蓮花依然是最初的容顏,如初戀清純依舊顏色不改。既然今生注定不是蛟龍,何不做游魚一尾,去嬉戲蓮葉間,搖落滿天的星星成晨露,一開口就是一些瑩澈的話語。池面風(fēng)來波艷艷,波間露下葉田田。在水的透明中輕攬蓮花的腰肢,再也不讓多愁善感的姑娘撐著碧羅傘,獨自在雨季里哀怨又彷徨,魚是幸福的。在詩詞的長河中,撐一支長篙,向蓮花更深處漫溯,眼睛是快樂的。
北方杯水難以邀蓮。江南多水,多以蓮為芳名的女子,羞答答嬌滴滴水靈靈在江南的夏天開放,默默又脈脈、幽幽又悠悠地飄著清香。選擇夏天,去江南采蓮,這于信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北方人,是不是一種行為的背叛?我覺得在柔婉可人芳香醉人色彩迷人的蓮花面前,勇敢地吐露真誠,是一種忠實生活、回歸自我、從心靈出發(fā)抵達心靈的率真表現(xiàn)。愛寫在詩箋上,卻埋在面具里,到了中年,再去做個采蓮人,卻要跨過一座長長的廊橋。那是橫亙在紅塵與理想之間的一座奈何橋啊,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也只能如蓮花般的開落,紅衰翠減。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就在夏天,就在今年,打點心情,架起小船,去江南采蓮。
【賞析】文章僅用900余字,就盡得江南風(fēng)景的流動與神韻,把江南的柔媚與朦朧描繪得入木三分。雅致的文詞,如古老的水墨畫的痕跡;簡約的結(jié)構(gòu)、靈動的文筆和美妙的想象,如水般浸染開來,那些顏色、線條、深淺、明暗便全都活了起來。如“乘一葉扁舟,載一船清香,攜一帆柔風(fēng)”一句中的“船”和“帆”用得很妙,這兩個量詞順著“乘一葉扁舟”而來,把原本無形的清香、柔風(fēng)具體化、形象化,洋溢著一種喜悅之情。又如“我閱讀的手指如呼吸梳過美女的云鬢,是一種麻酥酥綿軟軟微顫顫的感覺,眼睛被一些些嫩藕鮮荷潤澤著,不由得濕潤潤亮閃閃清澈澈了”,巧用疊詞“麻酥酥綿軟軟微顫顫”和“濕潤潤亮閃閃清澈澈”,既增強了韻律美,又傳神地表達了閱讀有關(guān)蓮花的古典詩詞美妙而幸福的感覺。
(江蘇/唐惠忠)
琴簫中的江南
劉誠龍
或許塞北是在塤上與駝鈴上的吧,只有凄凄的塤聲與脆脆的鈴聲能夠傳神地詮釋大漠的無限荒涼與漫漫征旅;或許燕趙是在鼓上與鐃鈸上的吧,只有急急的鼓點與嘈嘈的鐃鈸能夠準確地表達中原逐鹿的萬馬奔騰與千年悲壯。而江南,定然是這樣的:她在落英繽紛的琴弦上載花沉浮,她在似歌還泣的簫管里含聲吞吐。
江南定然是這樣具有絲弦的質(zhì)地,她薄脆的藍天是絲錦織就,手揮五弦,便有裂帛聲響;陽光是一爐溫暖的灶火,天空是碩大的烤箱,烘烤著一山的綠葉與一原的莖草,綠氣氤氳上升,漂染著藍天,而漫流的綠汁滿地流瀉。有鳥從天空劃過,纖細的指掌交錯踏動鍵盤,一條帶狀的音樂從一棵梧桐樹上箭一般地劃向一棵松柏樹上,驚動了伏在葉間的韻律,也驚動了閑臥在溪澗的鵝卵石。江南就是這樣,每一根草上長著一個音節(jié),每一片葉上蟄伏著一個音符,而每一塊呆呆的鵝卵石里也藏著一個等待著應(yīng)聲的聲部。羲和敲日有玻璃聲,流水從一塊青石爬過呢,也定然有濕潤的滑音在山林里流動與傳播。江南,她不適合銅琵琶,她也不適合羯皮鼓與大棒槌;她適合二胡,適合鋼琴,適合古箏,她適合的是具有絲的線條、絲的彈性與絲的纏綿的絲管弦,或者鍵盤。鍵盤是清清淺淺的小河中的石子,從《望江南》里遙想江南,你就可以踏著這般音樂的石子踏入江南的一簾幽夢之中。
花是江南的衣裳,雨是江南的靈魂。江南的小巷幽深復(fù)幽深,含著幽怨的丁香似的江南姑娘,沿著清明元宋唐漢的線路逶迤走去。這時,雨下起來了,江南春雨蒙蒙,秋雨瀟瀟,雨在芭蕉葉上滴打到天明。絲弦在拂,簫管在吹,還有寒山寺的木魚在敲。此時,不妨閉上眼睛,你或可看到,在楊柳依依的閣樓上或北雁南飛的臺榭間,有一位少年或斷或續(xù)吹著竹簫,一節(jié)一節(jié)的竹簫里是誰的腳步在逡巡?白居易舉步潯陽江,有回環(huán)復(fù)沓的靴響;蘇軾輕扣黃州小巷的青石板,嘚嘚的是往東坡看菜畦吧;李清照自北宋走向南宋,蚱蜢舟的槳櫓在江南的瘦水里尋尋覓覓,聲起聲又歇。
我喜歡文字描述的江南,我喜歡顏色描述的江南,而讓我更沉醉的,是用箏弦用簫管來描述的江南景色。
賞析:這篇短文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江南“千里鶯啼綠映紅”的醉人美麗,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江南的無比愛戀。在作者的筆下,江南不僅僅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淀著豐厚的文化,也是一方處處充滿靈性、讓人沉醉、讓人永遠也品不完品不夠的風(fēng)景。除了風(fēng)景令人嘖嘖稱奇、心馳神往以外,優(yōu)美、雋永的語言也給本文增添了無窮魅力。文中用了不少擬人、比喻,都十分生動傳神,精彩的描寫比比皆是,確實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