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秋,朱光潛收到朋友從上海寄來的一個包裹,打開一看,原來是自己早年寫的一本書《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怎么給我寄來一本我自己的書呢?再仔細一看,原來這本書不是自己的,書名是《給青年的十三封信》,作者:朱光潸。書名和作者名都差一個字,但是封面設計卻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不仔細看,絕對分辨不出來。朱光潛看著書皮兒上的“朱光潸”不禁啞然失笑,決定給這位“朱光潸”先生寫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尊敬的朱光潸先生,首先請您原諒,我把您的書誤認為是我早年出版的一本書了……我不認識您,也不知道您的性別,但您的面貌、言語、姿態(tài)、性格等等,都因這‘千里姻緣一書牽,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不認識您而給您寫信,似乎有點唐突,但請您記住我是您一位最忠實的讀者…一”接下來,朱光潛又將自己寫《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時的情形略作回溯。還說自己當時很“稚氣和愚拙”,但也正是自己坦白的流露,才贏得了廣大青年讀者的喜愛。當然這話的潛臺詞,大約是告訴那個“朱光潸”,做人要坦坦蕩蕩、老老實實,否則就算一時春風得意,也難免有一天會被人戳穿,最后落一個不道德的罵名。
這封信的落款也尤為有意思:“幾乎和您同姓同名的朋友?!碑斎贿@封信也是不可能寄出去的,最后只好在《申報》發(fā)表了。一時間,美學家朱光潛“打假”在業(yè)界被傳為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