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明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蛟河 1325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部分無胃腸道疾病相關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也會行胃腸鏡檢查,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這使得胃腸鏡擁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1]。但是胃腸鏡診療術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可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使得部分患者敬而遠之,甚至中途放棄診療[2-3]。而麻醉鎮(zhèn)痛作為手術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漸應用于胃腸鏡等領域,極大的減輕了胃腸鏡操作過程中的疼痛感以及由疼痛帶來的不良生理反應,該方法受到了患者的廣泛認可[4-5]。本研究針對98例行胃腸鏡診療的患者根據(jù)檢查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對比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98例行胃腸鏡診斷或治療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9例。對照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18~80歲,平均44歲;體重42~92kg,平均67kg;病程1~7周,平均3周。研究組男17例,女32例;年齡16~78歲,平均40歲;體重43~90kg,平均69kg;病程1~8周,平均4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適合做對照試驗。
對所有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進行術前訪視,首先確定ASA分級,分析患者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保證本研究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在患者的可耐受范圍內(nèi)且具有臨床意義[6]。其次常規(guī)性了解患者疾病史和術前一般情況,胃腸道診療術的患者對胃腸道功能狀態(tài)有嚴格的要求,必須在術前禁食禁飲,保持空腹狀態(tài),隨后安排手術操作[7-8]。對照組操作過程如下:行胃鏡診療術者在術前口服10mL利多卡因膠漿以達到對咽喉粘膜及胃粘膜的麻醉鎮(zhèn)痛作用;行結腸鏡診療術者在術前進行腸道清潔,一般采用硫酸鎂溶液[9]。隨后對患者進行精神安撫工作,待咽喉部出現(xiàn)麻木感或灌腸結束后由專業(yè)醫(yī)生進行常規(guī)的胃腸道診療術??刂坪粑?、保持患者術中各項指標穩(wěn)定并做好記錄工作。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表面麻醉的基礎上進行全憑靜脈全身麻醉,常規(guī)建立鼻咽通氣道、靜脈通路,隨后靜脈推注1mg咪唑安定,0.5μ g/kg芬太尼,靜脈泵注50mg/kg的丙泊酚用于麻醉維持[10]。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達到手術要求的麻醉深度時進行胃腸鏡的診療操作。分析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相研究指標。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取χ2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取t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疼痛分級情況、手術操作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研究組患者胃腸鏡診療術前、中、后心率、血壓波動性較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研究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效果、滿意度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n(%)]
隨著介入醫(yī)學的發(fā)展,一些消化性疾病患者在發(fā)病早期選擇胃腸鏡診療術,極大的避免了疾病的進展,做到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康復,這使得胃腸鏡診療技術受到醫(yī)生和患者極大的好評,有望成為胃腸道疾病的主流技術;與此同時,舒適化醫(yī)療的開展使得無痛胃腸鏡逐漸受到患者的關注,很大程度上對胃腸鏡診療術的麻醉鎮(zhèn)痛提出了新的要求。常規(guī)胃腸鏡診療術是應用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胃腸道表面麻醉,當患者感受到咽喉部麻木時進行相關操作,此類方法的并未真正達到麻醉效果,術中操作對患者胃腸道造成刺激或牽拉,極易引發(fā)腹痛、咳嗽、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甚至有造成心臟驟停的危險,部分患者由于無法忍受手術操作,中途放棄診療。相比之下,無痛胃腸鏡診療術是將全身麻醉與胃腸鏡診療術相結合,保證患者在接受診療操作時保持麻醉狀態(tài),既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減少了由疼痛引起的不良反應;又使得患者意識喪失,避免了對操作的恐懼感,保證了診療術的順利進行。咪唑安定作為臨床常用藥,除了具有鎮(zhèn)靜、催眠的作用,還具有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作為,常用于手術或診斷檢查的誘導用藥;丙泊酚由于其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可控性強,是全身麻醉中麻醉維持的有效藥物,能夠有效維持患者術中的鎮(zhèn)痛與鎮(zhèn)靜。
本次研究結果亦表明,在胃腸道疾病的診療過程中應用無痛胃腸鏡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既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診療滿意度,又能夠維持患者生理狀態(tài)的穩(wěn)定同時極大避免了咽喉反射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為麻醉工作在胃腸鏡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