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先春
(四川大唐國際甘孜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四川 康定626001)
某大(Ⅱ)型地下水電站裝機容量850 MW,采用左岸大廠房、右岸小廠房的兩個地下廠房開發(fā)布置方式,左岸大廠采用“一洞一室兩機”引水系統(tǒng)和“單管單機供水”布置格局,由電站進水塔、上游調壓室、地下廠房和尾閘室組成,地下廠房布置于山體內,尺寸181 m×28 m×67 m,斷面形狀為圓拱直墻型,廠內安裝4臺單機容量為200 MW的水輪發(fā)電機組。在該電站基建調試期間,發(fā)生一起滲漏集水井和檢修集水井貫通缺陷,造成滲漏集水井排水頻繁,檢修集水井失去帶壓運行功能,對地下廠房安全運行帶來不利影響。為了不影響設備調試工期,在不排空集水井積水情況下,通過分析兩個集水井水位曲線變化趨勢,找出了貫通位置,及時消除了貫通缺陷,縮短了處理時間。
(1)檢修集水井
機組檢修時壓力鋼管、蝸殼及尾水管總排水量約20 860 m3,上、下游閘門漏水總量約400 m3/h。檢修集水井采用集水井集中排水方式,全廠設檢修集水井一個,有效容積為920 m3。正常情況下,4臺泵同時工作,約4.5 h排干積水。檢修集水井為有壓井,設有密封進人門和一組排氣管(通至最高尾水位以上),集水井內設有壓力式水位測控裝置,接自消防供水的沖污管用于沖洗集水井,污水由潛水排污泵排走。
每臺機組壓力鋼管和蝸殼檢修排水通過一只DN400、1.6 MPa排水閥(油壓操作)排至尾水管。尾水管上設有2個排水盤形閥,布置在尾水管操作廊道內。尾水管內的水通過操作盤形閥,從排水總管排入集水井,再用水泵抽至尾水閘門室。全廠設置2臺操作盤形閥的移動式電動油泵系統(tǒng),供尾水管和蝸殼排水閥操作用。排水設備選用深井泵共4臺,排水時同時工作,排除壓力鋼管、蝸殼和尾水管內的積水,平時分兩組,每組中1臺工作,1臺備用,自動控制。設潛水排污泵1臺,用于集水井檢修時排污。檢修時,用沖污管沖洗集水井后,深井泵排至最低可能水位,再由潛水排污泵排走井底污水。
(2)滲漏集水井
根據水工專業(yè)所提資料,廠房滲漏排水約200 m3/h,另加上機組頂蓋排水、密封排水,濾水器和儲氣罐等的排水及其他水工建筑物漏水等,全廠總滲漏排水量約430 m3/h。滲漏系統(tǒng)采用集水井集中排水方式。主廠房、主變室和母線洞的滲漏水經地漏排至各層的排水總管,機組頂蓋漏水由支管接入機組排水總管,各總管、尾水管層廊道排水溝等的滲漏水全部引至廠房滲漏集水井,由深井泵排至尾水閘門室。在不增加廠房尺寸的前提下,滲漏集水井有效容積應盡量大,水泵啟動間隔時間應盡量長,有利于水泵長期安全穩(wěn)定運行(廠內設置滲漏集水井有效容積約540 m3)。正常情況下,1臺水泵啟動后,每次持續(xù)工作時間約70 min,啟動間隔時間約75 min。排水設備選用深井泵3臺,1臺工作,1臺為工作備用,1臺為檢修備用。設潛水排污泵1臺,用于集水井檢修時排污。檢修時,用沖污管沖洗集水井后,深井泵排至最低可能水位,再由潛水排污泵排走井底污水。
該地下廠房在基建期首臺機組流道進行充水試驗后,發(fā)現滲漏集水井排水頻率增加,查看滲漏井水位曲線時發(fā)現有異常變化,懷疑滲漏集水井和檢修集水井之間有貫通缺陷,如圖1所示。
圖1 檢修集水井和滲漏集水井示意圖
(1)檢修集水井水位曲線異常
滲漏集水井排水頻率異常后,在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調取檢修集水井和滲漏集水井的水位曲線。①號曲線為檢修集水井水位,②號曲線為滲漏集水井水位。正常情況下,集水井水位應按一定斜率緩慢上升或下降,但是發(fā)現檢修集水井水位未按正常的規(guī)律上升,在曲線底部和上部均有回降現象,屬異?,F象。
(2)滲漏集水井排水過程中檢修集水井水位變化趨勢
觀察圖2兩個集水井水位變化,明顯看出滲漏集水井水位下降至1 368~1 371 m附近時,檢修集水井水位在沒有抽水情況下有回降現象。檢修集水井水位曲線在下部上升階段,當滲漏集水井水位在1 368.98 m時,檢修集水井水位在1 377.12 m開始異?;亟?,當滲漏集水井水位在1 368.71 m時,檢修集水井水位在1 377.01 m異常回降終止。檢修集水井水位曲線從上部上升階段,當滲漏集水井水位在1 371.61 m時,檢修集水井水位在1 379.07 m開始異?;亟担敐B漏集水井水位在1 371.27 m時,檢修集水井水位在1 378.72 m異?;亟到K止。兩個集水井的水位曲線呈周期性的異常變化現象,都是在滲漏集水井水位下降,也就是在滲漏集水井排水過程中形成的。表1為檢修集水井水位回降時兩個水位值。
圖2 滲漏和檢修集水井水位變化異常曲線
表1 檢修滲漏井水位異常變化
(3)檢修集水井水位變化中滲漏集水井排水周期趨勢
圖3 滲漏泵起泵間隔隨檢修井水位上升縮短
圖3是調取2 d內兩個集水井的水位曲線,①號曲線為檢修集水井水位,②號曲線為滲漏集水井水位??梢悦黠@看出,檢修集水井水位上升過程中,每逢滲漏集水井排水時的水位下降,都會一定有回降趨勢,在滲漏集水井水位上升階段,回降趨勢才消失,說明在滲漏集水井排水過程中,檢修集水井中的水有排除現象。而且隨著檢修集水井水位上升,滲漏集水井的排水周期逐漸縮短,由284 min縮短至230.3 min,說明檢修集水井水位上升過程中,滲漏集水井有外來滲漏水流入。
綜合兩種現場分析,檢修集水井和滲漏集水井存在相互貫通現象。由于檢修集水井屬于帶壓井,不允許由外部聯通,檢修集水井和滲漏集水井的貫通有發(fā)生水淹廠房事故的風險。
(4)機組肘管排空后滲漏排水間隔延長
圖4是機組肘管排空后檢修集水井和滲漏集水井水位曲線,檢修集水井水位在1 378 m以下時,滲漏排水泵只啟動過2次,間隔為704 min,周期明顯延長。機組肘管充水后,檢修集水井水位逐步上升,滲漏集水井排水間隔恢復到異常工況。此種現象進一步印證了檢修集水井和滲漏集水井存在相互貫通現象,機組肘管內的水通過檢修集水井,進入了滲漏集水井。
圖4 機組肘管排空后滲漏排水間隔延長
(1)貫通位置
檢修集水井水位出現回降現象時,水位在1 368~1 371 m(滲漏井水位)附近,說明檢修井在此高程可能有通道至滲漏井;由數據分析通道口高度在0.1~0.3 m,截面積未知。
(2)可能的貫通原因
1)檢修集水井至滲漏集水井之間的擋墻存在通路;
2)檢修井及相關廊道至滲漏井施工用的臨時排水的管道被打開;
3)由于機組排水廊道高層在1 368.40 m,肘管高程在1 371.80 m,正好處在滲漏井水位干擾檢修井水位區(qū)間,重點檢查檢修排水廊道和肘管盤形閥附近有無通往滲漏井的通道;
4)鑒于機組充水期間出現的異常情況,在調試前檢修廊道機組段、肘管附近是否有動土、動焊或相關拆除工作。
在該電站調試試驗完畢后,對檢修集水井進行排空檢查,在高層1 368 m,發(fā)現有一根施工遺留的直徑0.168 m的臨時排水管連接了兩個集水井,符合曲線分析結論;在對該排水管進行封堵后,兩個集水井水位正常。
地下廠房檢修排水量大,機組流道水位遠高于排水設備安裝高程,所以檢修集水井必須為有壓井,不允許與外部有任何通路,是保證防止水淹廠房的重要手段。此次對兩個集水井貫通缺陷的分析處理,前期對水位曲線進行細致分析,在檢修集水井不排空的情況下就找出了缺陷位置,既保證了機組啟動調試的工期,又及時有效的消除了水淹廠房的重大隱患,希望本文對相關同類型缺陷處理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