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健
沈從文平時只喜歡面條,卻會吃很多糖,因為他以前愛上過一個糖坊姑娘,沒成,從此就愛吃糖。無獨有偶,沈從文的至交好友巴金也曾經(jīng)歷過愛情和糖的雙重甜蜜。
1936年的一個上午,在上海,巴金與通信了大半年的青年讀者陳蘊珍(她就是后來成為巴金妻子的蕭珊)初次見面。當(dāng)年蕭珊年方19歲,比巴金小13歲。后來,蕭珊經(jīng)常到巴金的住處來玩。她特別愛吃糖,每一次來巴金這里,幾乎都能得到甜蜜的招待。有一年復(fù)活節(jié),巴金特地從老大昌西點店買來很大的蛋形巧克力糖,這讓蕭珊喜笑顏開。
當(dāng)然,巴金知道他們之間的差距,即使在他們的戀情得到蕭珊父母認可之后,他也堅持讓蕭珊讀完大學(xué)之后才完婚。
1960年冬天,大半個中國都陷入饑荒中。巴金經(jīng)組織同意回到成都寫作,被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的小說《團圓》就是這時定稿的。巴金在成都期間衣食無憂,可是他一想到上海家中的妻兒就憂心忡忡。在給蕭珊的信中,巴金寫道:“我每頓飯都想到你們,我要是能分一半給你們就好了……”于是他開始積攢可以帶回去的食物。當(dāng)然,最終節(jié)余也很有限,只不過是兩個罐頭、一些花生,還有少量的花生糖。
“文革”期間,被誣陷為“文藝黑線”代表的巴金頻頻受到嚴厲批判,蕭珊隨之被牽連。1972年8月13日,與巴金廝守了28年的蕭珊因病與世長辭。巴金悲痛欲絕,把她的骨灰和譯作放在自己的臥室里。
蕭珊在西南聯(lián)大外語系讀書期間與詩人穆旦相識。幾十年間,穆旦與巴金夫婦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蕭珊去世后,巴金寫信給穆旦,特意提及蕭珊在病中對他的多次惦念。1975年冬,巴金在寫給穆旦的信中,感謝他托朋友帶來的天津咖啡糖,說:“這是蕭珊生前愛吃的,非常感謝您。蕭珊逝世三年了,謝謝您還想到她?!?/p>
2005年秋,巴金走到了人生的盡頭。遵照巴金的遺囑,他和蕭珊的骨灰合在一起,伴著紛飛如雨的玫瑰花瓣撒進了大海。巴金已經(jīng)永遠地離去,然而,巴金那些曾經(jīng)感動了幾代人的作品,他和蕭珊風(fēng)雨人生中不平凡的故事,還有那比糖還甜蜜的愛情,依然流傳于世。
(摘自《濱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