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墨
人們常說,高考如同一場馬拉松,跑馬拉松的時候只在最后發(fā)力沖刺是不行的,高考考驗的也不只是考場上的那么幾個小時。
預習要動手又動腦
預習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聽課效率,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最常用的一種預習方法就是快速通讀一遍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還可以提前看看輔導書。但光看書還不夠,我們可以在書上寫下批注,圈出自己認為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畢竟老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上課的時候,當老師講到自己標記過的地方的時候,我們就要更加專心地聽講,注意老師的邏輯推導過程,這樣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才能明白自己有什么欠缺的地方需要補充完善。
教輔書中,每一課的開頭都會列出這一課的知識要點,這些要點可以作為我們預習時的知識導航地圖,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把新的知識點和已學過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嘗試給自己提出問題,例如:本課主要講些什么內容?這一單元和前面的哪些內容有聯(lián)系?它們的聯(lián)系是什么樣的?哪些內容我掌握得不太好?
如同運動員上場比賽前需要熱身一樣,有效地預習是我們學習的“熱身體操”,能幫助我們在課堂上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比如學習數(shù)學,高三時我通過做好課前預習,聽課時更加有條不紊,很好地掌握了知識點和推導過程,沒有使用題海戰(zhàn)術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復習要及時
復習的方式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側重時效性,以理解準確并能運用知識為目的。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人類大腦對知識的遺忘速度并不是均勻的,而是最初遺忘得很快,之后逐漸減慢。二是專題復習,例如學完物理力學單元、學完歷史某一斷代史或學完語文古文閱讀之后,就這些專題進行復習。三是綜合復習,這種方式的難度與要求也最高,這是建立在前兩種復習的基礎之上的。
我們的復習有兩個目的,一為查漏補缺,及時清除認知迷惑和障礙,填補知識漏洞和補齊沒掌握的知識點;二是搭建框架,建立錯題本,對試卷和考試狀態(tài)進行復盤,養(yǎng)成定期復習的好習慣。所有的復習行為都可以圍繞這兩點來展開。
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
有的人是上午精神好思路清晰,有的同學則是下午或晚上思維活躍,而早上容易犯困。那么我們就要在自己思維清晰的時候安排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目的是“啃下硬骨頭”。在精神沒有那么集中的時候,安排相對容易的學習任務。同時要注意,我們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狀態(tài),例如有人下午容易犯困,那么在考英語這一科目時可能會發(fā)揮得不好,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早發(fā)現(xiàn)、早改善,我們可以專門在每天下午做英語聽力訓練,讓自己保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做題狀態(tài)。
我們還要學會調節(jié)情緒和管理心態(tài)。人的情緒會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如情緒很差時我們會有學不進去的感覺,而在寸時寸金的高三備考時期,任由寶貴的時間在低落情緒中流逝是一件非??上У氖虑?。我們可以主動調整自己的情緒,平時有意識地讓自己保持在一個比較良好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比如聽一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去室外跑一跑、跳一跳,用身體的活動幫助情緒轉化,在大腦里回想一些最近高興的、值得肯定的事情等,進行積極的心理自我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