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代偉
中圖分類號:R284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8)28-0004-01
清晨,迎著早春溫潤的氣息,我再次走進了湖北省博物館。與童年時走近它一樣,映入眼簾的是青灰色亞光琉璃屋面和淺灰色花崗石屋脊主體建筑,寬屋檐、大坡面屋頂高臺建筑之風(fēng),屋頂上青銅鳳紋抽象變形樣式,展現(xiàn)出楚文化渾厚、凝重的氣勢。
步踏館外淺灰色花崗巖,進入深藍(lán)灰色琉璃瓦裝飾的中庭。循著楚文化蹤跡,進入“楚文化館”,列于中央的便是一把布滿暗格裝飾,寒光耀目的短劍——“越王勾踐劍”,看到這千年不腐的青銅劍,不經(jīng)贊嘆古人精湛的鑄劍工藝和藝術(shù)造詣。于此相對的是一柄布滿銹蝕,暗淡無光的青銅矛——“吳王夫差矛”,它們的針鋒相對,令空氣充滿了亂世春秋的戰(zhàn)爭氣息,不禁讓我回想起“臥薪嘗膽”的前世傳奇。
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在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后,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夫。臥薪嘗膽、忍辱負(fù)重二十年后,勾踐回到越國,他任用賢臣,發(fā)展生產(chǎn),東山再起。用了九年時間滅掉了吳國,并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名霸王?!傍F淺”就是這位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名字,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或許有人說這把劍這么短,算不上“王者之劍”,反而損了王者風(fēng)范。其實越王嗜好鑄劍,鑄有“八精”劍,而這把小劍,在無數(shù)的利劍中脫穎而出,并成為“天下第一劍”。不是因為它華麗的外表和高超的工藝,而是因為它陪伴勾踐歷盡滄桑,臥薪嘗膽,見證了那段滄海沉浮的亂世春秋。
在那縱橫捭闔的亂世,勾踐無疑是個敗者,前途未卜,為麾下平民不受戰(zhàn)亂,想要盟楚止吳,越王只有獻劍,勾踐之女,越女遠(yuǎn)嫁,帶著那把象征王權(quán)的劍遠(yuǎn)走楚國。楚國人開始贊美“勾踐劍”堪比“湛盧”,世人都以為他們想要劍,其實他們要的不是劍,是一代王者的尊嚴(yán)!走的時候沒有“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的蒼涼,因為這劍帶著重逢的念頭走,它懂他!它了解他的王!期待他的王有朝一日能回來,帶著它,再以天下為劍,將這亂世撫平。
此刻,凝視玻璃柜里安放著的靜物,耳邊仿佛回響劍靈觸動人心的獨白:我本就是一把君王劍。不出則已,若出,則必須匡正諸侯,天下歸服!
一把絕世寶劍,凝聚天地靈氣,彰顯王者氣魄。這把王者之劍披襟斬棘,一血前恥,鞘展天威,屹立于世。劍靈將滄桑的歷史還原給世人,把勾踐艱辛的強國之路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愿千年輪轉(zhuǎn),越地長歌不散,我翹首以盼,重逢。
沉浸于王者之劍內(nèi)心獨白的震撼中,眼前這把劍已不是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化身為有生命、有溫度、有故事、有性格的人而存在,它是中華精神的源泉寶藏,也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碼。它傳奇的前世今生,不僅蘊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奪天工的技藝,領(lǐng)先世界的成就;不僅可以讓我們觸摸到那些或神采飛揚,或蕩氣回腸,或屈辱苦難的記憶,而且可以讓今人回溯過去、也昭示著我們的未來。
楚人先祖火神祝融,以火創(chuàng)造文明,最終化為神鳥鳳凰,以生命和美麗的洗禮與試煉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浴火而生,薪火相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國寶的守護者和傳承者,胸懷“直掛云帆濟滄?!钡倪h(yuǎn)大志向,傳承堅忍不拔追求尊嚴(yán)的人文精神,廣播堅韌生命之種,讓信仰和希望在人們心中靠著劍氣的力量破土而出,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