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最近流行一個詞:隱形貧困人口。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人半真半假地認領(lǐng)。
我不掩飾自己對這類熱鬧保持冷靜審視。我形成的只是一種條件反射:那一定是這個社會那些在社會位置上大致處于“中產(chǎn)下層”的人弄出來的,或是針對他們進行營銷的營銷號制造出來在心理上喂養(yǎng)他們的。
隱形貧困人口”的“官方解釋”,果然主要是這幫人。它的解釋是:“雖然有些人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實際上非常窮?!备郊用枋鍪牵骸八麄兩钪v究質(zhì)量,在美食、衣服、健身房、水療按摩以及其他日常支出方面開銷很大,銀行賬戶里基本沒什么錢?!?/p>
其實這樣的解釋都有掩蓋真相的嫌疑,我們不妨翻譯一下,所謂“隱形貧困人口”就是有這么一撥人,錢都用在了“裝”上,一“裝”完就沒錢了。
這么翻譯,是要把他們和真正的貧困人口區(qū)分開來,不能混淆。而且,是要表明,“隱形貧困人口”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用來衡量貧富標準的社會學(xué)概念。其實它只是一個消費主義意義上的概念,一個心理學(xué)概念,也就是說,他們并不是真窮,而是心理上窮,需要通過消費主義以及社交媒體上的表演去干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什么事情呢?社會價值排序=利益食物鏈+心理食物鏈+審美價值鏈。
“隱形貧困人口”這個詞背后的炫耀式自嘲或自嘲式炫耀,正好同時可以完成階層上的自我認同和排泄心理能量這兩個重要任務(wù)。
從公式中可以看到,這些“隱形貧困人口”在利益食物鏈上排序相對較低,在成功人士們面前只能被碾壓。這一點傳導(dǎo)到心理食物鏈上,讓他們頗受壓抑。那怎么辦?幸好還有審美價值鏈這尊大神。在這方面扳回一局就行了。
要扳回一局,有三種操作思路:
A、使勁拉高自己的審美價值鏈。比如裝文藝,裝小資……
B、使勁通過消費使自己顯得很時尚高端;
C、使勁參與各類社交媒體時尚,而且還要玩自嘲、賣萌等各種表情,一方面拉高自己的審美價值鏈,另一方面還把從利益食物鏈那兒受到碾壓所產(chǎn)生的心理能量巧妙地排出去——所以他們最容易被撩撥出各種情緒。
“隱形貧困人口”的玩法,顯然是B+C的組合玩法。所以流行非常快。
這么玩下來,雖然利益食物鏈上自己還是那個樣子,但審美價值鏈已經(jīng)把自己拉了上去,所以綜合而言,自己的社排還是不低的。而社排不低,已相當(dāng)于階層不低了。
這個詞其實是從齊格蒙特·鮑曼的《新窮人》這本書里喬裝打扮溜出來的。它反映的是階層似乎可以由消費決定。你請私教,旅游,輕奢主義,當(dāng)然也是中產(chǎn)。至于社會位置和經(jīng)濟能力是否支撐,消費主義并不關(guān)心。而一個人經(jīng)常這樣,似乎也可以進行階層上的自我認同。至于透支銀行卡,以及自我催眠,這方面積累的心理能量也需要吐槽發(fā)泄出來——“隱形貧困人口”這個詞背后的炫耀式自嘲或自嘲式炫耀,正好同時可以完成階層上的自我認同和排泄心理能量這兩個重要任務(wù)。
消費可以有階層的感覺,而對社排公式的運用可以完成很多心理上和階層上的低難度動作。這是一個參與人數(shù)越來越多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