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米
如果為他手中的毛筆蘸好墨,再打開開火,他就可寫出“八方向化,九十來王”八個富有氣魄的漢字
在故宮博物院,有兩個單獨收費的展館,一個是珍寶館,一個是鐘表館。珍寶“獨居”一處可以理解,畢竟珍寶難得,但鐘表有什么稀奇呢?
鐘表本身確實不稀奇,但令人稱奇的是,故宮博物院竟然是全世界收藏18至19世紀機械鐘表最為豐富的博物館。
這一千多件鐘表中,自然少不了土生土長的“國貨”。當時,清宮里專門設有自鳴鐘處,就是收藏、制造和修理鐘表的地方,廣東等地也有技藝高明的制鐘表工匠。
讓訪客們好奇的是,鐘表館里還有數(shù)量龐大的西洋鐘表。那些來自西洋的計時器,是如何聚集在遙遠的中國的?
這些西洋鐘表,有些是當年歐洲各國送給中國皇帝的禮品;還有一些則是由廣東海關官員從西洋商人手中購買,再進獻給宮廷的。
當時,對于西洋鐘表制造廠來說,產(chǎn)品“進宮”可是難得的榮譽,制造廠的身價也會因此大大提高。
為了討得中國皇帝的歡心,西洋鐘表制造商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即使今天參觀這些鐘表時,我們?nèi)匀粫@詫于它們的設計之巧。
因為制造繁難,所以工匠們總要大張旗鼓地進行裝飾,讓它們看上去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鐘表。反倒有點“不務正業(yè)”。
大型鐘大多被偽裝成了其他樣子。比如,設計成一座花園,其間有人物嬉戲;設計成一叢熱帶雨林,其間有動物出沒;設計成大象拉著樂隊行進的樣子。
即使是最簡單的座鐘,上面也會有琺瑯繪制的圖案,繪有金發(fā)碧眼的維納斯和圓潤的丘比特等形象。這些西洋風格的繪畫,成了當時中國人最早見到的西方繪畫。
鐘表館里的明星,是一座產(chǎn)于18世紀末期的“銅鍍金寫字人鐘”。
它的保存狀況相當不錯,現(xiàn)在仍然熠熠生輝。
這座寫字人鐘通高2.31米,外形猶如一座精巧的涼亭,亭柱和屋脊上還有精工雕飾的小動物和花草。
寫字人鐘從上到下一共分了四層,每一層都有特殊的設計,除了第二層負責老老實實地報時之外,其他各層都暗藏絕技。
最下面一層最搶眼,也就是那位“寫字人”。
這儼然是歐洲18世紀的一位紳士,他正扶案持筆,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創(chuàng)作”當中。無論是他的裝束還是他的小案幾,都是當時歐洲流行的“羅可可”風格,卷草繁花,裝飾華美。
如果為他手中的毛筆蘸好墨,再打開開關。他就可寫出“八方向化,九土來王”八個富有氣魄的漢字。對于兩百多年前的人來說,這絕對稱得上神奇了。
如今,他的作品就擺在面前的案幾上。這是毛筆楷書的漢字,竟然寫得相當工整有致,連頓挫的筆鋒都清晰傳神。
看起來,這位寫字人精通中國文化,他想要取悅的對象,一定不是個普通人。
如果你看得更細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寫字人單膝跪地.顯得恭謙之至。
這座鐘是18世紀晚期的純機械作品,竟然能夠操控柔軟的毛筆寫出這樣“有靈魂”的毛筆字??梢姽に囯y度之大,機械設計之精密。
除了這八個字,這座鐘還有更令人稱奇的設計:鐘的第三層上有一個敲鐘人,每逢3、6、9、12點準點,他都會按時奏樂報時,樂聲響起,最上面一層便會轉(zhuǎn)出兩個手舉圓筒的小人。圓筒打開便亮出一道橫幅,上書四個大字:萬壽無疆。
寫字人的故鄉(xiāng)在英國,他的制作者是英國倫敦的制鐘高手威廉森,而訂制者則是英國特使馬戛爾尼,馬戛爾尼要拜訪的是乾隆皇帝。
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了與中國通商——此前,英國人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茶、絲綢等物品,中國卻幾乎不從英國進口什么。
此次他們志在必得,鐘表就是讓他們滿懷信心的物品之一。
這個新奇有趣且寓意美好的禮物果然深得乾隆喜愛。據(jù)說,進貢給乾隆的鐘表不止這一個,其中還有不少是產(chǎn)自瑞士的“高檔貨”,但乾隆皇帝始終對寫字人鐘最為滿意。
“八方向化,九土來王”,沒有哪個皇帝不期待這樣的盛況。
不過,乾隆皇帝對這座鐘的新鮮感只持續(xù)了一陣子。中國的匠人很快開始模仿,通過自行研發(fā)技術,不久便造出了自己的機械鐘表。
其實,智慧的中國人與鐘表早有淵源。早在漢代以前,中國就發(fā)明了一種古老的計時器,名叫“日晷”。
如今在故宮里,你還可以見到日晷的身影,一股位于殿前的臺基一角。它像一個傾斜置放的大石盤,石盤的圓心插著一根金屬長針。一日之內(nèi),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長針的影子便指向不同的時辰,這便是最早的太陽鐘。
看起來不過是一石一針,但日晷包含的天文地理知識可不簡單。不同的緯度之下,它的傾斜角度、刻度劃分乃至指針的高度,都有許多講究。
到了清代,面對機械鐘表這種代表當時歐洲先進科技的復雜物件,中國工匠竟然很快破解了奧秘。這些土生土長的鐘表毫不遜色,并在裝飾風格上加入了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圖案:西洋樓被改造成了中國式的亭臺樓閣,法式花園變成了漁樵耕讀的中式田園,當然更少不了中國的吉祥圖案。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工匠實在太高明。
因此,面對馬戛爾尼,乾隆的心聲或許是:我們什么也不需要。
當時,他幾乎不假思索地拒絕了英國使團的通商請求,而英國人為了獲利,便使出了走私鴉片的歪主意,由此拉開了鴉片戰(zhàn)爭的序幕。
了解這段歷史以后再看這座鐘,會發(fā)現(xiàn),它的與眾不同不僅在于令人嘆為觀止的機械之巧,更在于它見證了中國那一段由盛而衰的歷史。
從某個角度而言,故宮博物院鐘表館里的每一座鐘都是警世鐘。因為我們的開放和包容,西洋鐘表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因為我們對科技的好奇心和進取心,本土鐘表被精心制造。如果我們能夠一直保有這樣的心態(tài),中國的近代史會不會被改寫?
(作者系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藝術推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