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華
王合義,藝名“黑孩”,1950年生于山東鄆城縣,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鄆城墜子書”傳承人。他9歲學藝,12歲登臺演出至今,足跡遍及蘇魯豫皖等省份在內的大半個中國。他對藝術精益求精,在博采眾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其表演作品眾多,《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宋江殺惜》《水滸英雄》等“水滸戲”更是他的拿手好戲,因此他也有了“活宋江”“賽劉唐”的美譽。他表演的《宋江殺惜》曾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軍事農業(yè)頻道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他先后獲得山東電視大賽“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金獎、中國曲藝牡丹獎提名獎、全國曲藝寶豐馬街書會“書狀元”、鄆城縣“終生藝術成就獎”。2013年,王合義作為唯一的一位農民表演藝術家應邀赴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參加演出。王合義墜子書唱腔,既有戰(zhàn)場廝殺的勇猛,亦有大江東去的豪放,還有小橋流水的婉約。以下就從三個方面談談王合義墜子書演唱的藝術審美。
一、剛柔并濟的唱腔美
鄆城墜子的唱腔音樂可歸納為頭句腔、二句腔、垛子板、寒韻、三句腔五部分。在主題唱腔進行中,根據(jù)唱詞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韻、巧十字、拙十字、寒韻、滾口白等唱法,產生節(jié)奏和旋律上的變異。王合義在此基礎上,依據(jù)劇情的戲劇性沖突和人物心理變化,唱腔時而慷慨激昂、高亢雄健,時而婉轉細膩、和風細雨,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
1.一音一字,字句分明的唱腔
以《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上)為例,為了表現(xiàn)魯提轄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征,王合義采用一音一字或一字一拍的唱腔,詞多腔少、字句分明,用高亢嘹亮的嗓音、樸素平直的音調、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把魯提轄剛正不阿的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比如描述魯提轄時:“魯達自幼愛武藝,十八般兵刃都學齊;三掌拍得石頭爛,腳踢碾盤滿天飛”,一音一字,有板有眼,一氣呵成,形象逼真,聲音脆亮,多掛頭聲,仿佛高大魁梧的魯提轄活生生站立在眼前。但唱到金家女子時,王合義則改用委婉細膩,凄凄慘慘的音調,緩慢的一音一字演唱:“她一邊走著這才掉下淚,哭了聲我的二老爹娘死的屈”,其中“淚”和“死”兩字加上波音用鼻音唱出,行腔微帶哭音,歸鼻緩慢收腔。生動表現(xiàn)出金家女子凄慘冤屈的身世,深深感染了觀眾。
2.唱中有說,說唱結合的唱腔
采用唱中有說、說中有唱是王合義演唱的另一個亮點。由于早年他以演唱長篇墜子為主,非常注重對劇中每個人物的形象刻畫和心理展示,唱到細膩動情處或需要強調的地方,邊唱邊說,說唱結合,成功描繪了人物形象和心理特征。例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上)中李忠見魯達對金家女子發(fā)了急,趕忙勸阻:“李忠上前忙攔住,再叫大哥莫發(fā)急,常言道人不傷心不落淚(說),怎么看著這姑娘有冤屈,魯達答曰對對對,哎呀這事兒怨我太冒失……”。王合義唱完“再叫大哥莫發(fā)急”后突然收住,改為重口音說:“常言道——人—— 不傷心—— 不落淚,”這樣既表現(xiàn)出李忠勸告的誠懇,又暗示了兄弟間相互了解,情誼深厚。而魯達的答曰:“哎呀—— 這事兒怨我—— 太冒失,”又呈現(xiàn)出魯提轄并非一味蠻勇能聽取別人意見的性格特征。
3.依據(jù)角色,插入牌子的唱腔
王合義擅長有關說英雄唱英豪的硬書,其唱腔雖有較明顯的程式性,但又不固定調式,有時也在主要唱腔中插入其他獨立的牌子,以此來增加唱腔的表現(xiàn)力。由于他有深厚的地方戲曲唱功,所以插入的牌子多為地方戲曲所用,像山東梆子、棗梆、二夾弦等?!芭谱印币话愦┎逶谄^長的墜子書中,用來描述人物細膩的心理變化。如在其演唱的長篇書《水滸》《楊家將》中扮演女性角色時,常采用地方戲曲二夾弦的唱腔,婉轉細膩、和風細雨般刻畫女角色的溫柔善良、知書達理。在新編唱段《魅力鄆城》的開始一段:“生在鄆城愛鄆城,鄆城人過上了好光景,老王我說了半輩子墜子書,今天唱一段俺鄆城……”,最后一句運用豫劇唱腔拖腔,將“城”字的韻母“eng”歸到鼻腔哼唱,音長達兩小節(jié),把鄆城老漢過著幸福生活美滋滋哼著小曲兒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二、生動形象的表演美
曲藝表演不像戲曲那樣分工明確,生、旦、凈、末、丑都有各行當?shù)谋硌莩淌胶吐窋?shù)。墜子書演員則是集“生、旦、凈、末、丑”于一身,既是唱書者,又是書中的各人物角色。王合義演唱墜子之所以有如此成就,除了扎實的唱功,還得益于他生動形象的表演。著名詞作家閻肅老師在“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大獎賽上這樣評價王合義:“了不起,一人演這么多人物個頂個兒,神形兼?zhèn)?,活靈活現(xiàn),相得益彰”,對王合義的演唱表演給予充分肯定。尤其是他的表演出神入化,扮演書中的所有人物不僅能即刻轉換,而且生動形象,臺上一人指揮千軍萬馬,霎時萬變。
1.底氣十足,字正腔圓的說功
說功是墜子書藝人的基本功,王合義過硬的說功充分體現(xiàn)在氣息的運用和咬字吐字上。聽他的道白,氣沉丹田,收放自如,咬字清晰,字正腔圓。
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上)唱段中,在衙門當差的魯提轄來到大街上向百姓的喊話:“喊了聲一街兩巷,我的好鄰居(?。?,嘿,我叫恁晚上睡覺,家家都開著門睡哈,哪一家少了東西我包恁”。王合義在道白這段時,氣息下沉,聲音由下向上從胸腔經口腔、鼻腔到頭腔貫穿,鏗鏘有力,震人心肺。某些字尤其注重唇、齒、舌的相互配合,著重咬住字頭,保住字腹,準確歸韻,沒有留下絲毫痕跡,一氣呵成,字正腔圓。恰如其分地展示了魯智深為人豁達、扶危濟困、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征,極具藝術魅力。再如魯達路遇梁山兄弟李忠和史進高興不已,“問聲大哥你可好?再問大哥可安逸?魯達聞聲抬頭看,“呦,嚯嚯哈哈哈哈!原來是梁山我的倆兄弟”。這一串“嚯嚯哈哈哈哈”的笑聲,在飽滿、靈活的氣息支撐下,胸聲、咽聲、鼻聲、頭聲相融合,渾然一體,營造了氛圍,讓觀眾精神爽朗,痛快淋漓,身臨其境,把魯智深豁達豪放的形象塑造到極致。
2.畫龍點睛,出神入化的做功
做功指表演時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墜子書雖然以聽覺為主,但準確到位的做功對表現(xiàn)書中人物的體態(tài)、心理、情緒、性格和劇情的矛盾沖突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王合義的做功更勝一籌,在說唱為主的基礎上,巧妙運用簡練大方的肢體動作推進劇情、渲染氣氛、刻畫人物,運用豐富形象的面部表情直觀再現(xiàn)書中人物的心態(tài)和情感變化,充分調動觀眾的藝術想象。
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下)中,魯達為金家父女討公道來找鎮(zhèn)關西鄭屠算賬的一段道白:“里頭—— 有活哩嗎?叫鄭老虎給我滾出來?!薄埃ㄅ芴玫模┌?,不敢不敢,你是?”“我和他有親戚?!薄吧队H戚?”“我是他姨父。”“他姨父?沒聽說啊這個—— 這個—— ”中,王合義對鄭家跑堂的說出“里頭”的同時向前一送下巴,一瞇眼,接著“有活哩嗎?”再一瞪眼。這一個動作兩個眼神就在瞬間,送下巴算是和小人打招呼,瞇眼表示蔑視,瞪眼則是怒視惡霸,生動表達出魯達不畏懼惡勢力為民除害的英勇氣質。接下來跑堂的“沒聽說啊這個—— 這個—— ”,王合義微微低頭,放松舌頭,邊晃頭邊甩舌,支支吾吾,含糊不清,一副害怕畏懼的小丑形象。鎮(zhèn)關西向魯提轄獻殷勤遭拒絕時惱羞成怒,“你想打架是吧?我告訴你,你說打架誰怕你?”王合義眼睛上翻,鼻子上聳,咬住牙齒,從牙縫擠出這句話,仿佛面目猙獰、嘴臉丑陋的惡霸就站在眼前。當唱到魯達將鎮(zhèn)關西打倒在地時,“今天我三拳打死你,我要為死去的人們報冤屈,趕忙忙,把他摁在陸平地,加腳踩著把話提”,唱完“為”字緊敲一下書鼓,表示對惡霸的憎恨;唱到“把他”時向外推左手;唱最后一句迅速提起右腿,右手用簡板指向右下方,左手斜提至胸前,頭向右下方傾斜和肩成45度,眼睛盯住簡板方向,給觀眾呈現(xiàn)了一副英雄與惡霸、正義與邪惡較量的生動畫面。
王合義運用有章不亂的肢體動作、準確傳神的面部表情,在演員與人物角色之間自由迅速地跳進跳出,所以說,他的表演在整體的墜子書演唱中起著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恰到好處的襯字美
曲牌所規(guī)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稱為“襯字”,通常由一些感嘆詞、助詞、象聲詞或者稱謂詞組成。雖不具有真正的語義,但能對正詞的語義、語氣進行補充, 使其內容更加完整充實,語言更加豐富生動,字句與音樂旋律更加貼合。襯詞的這些作用在王合義墜子書演唱中都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王合義根據(jù)墜子書句式結構、情感表達、氣氛渲染、通俗易唱等因素的需要,恰到好處地在正詞中加入襯字,既豐富了演唱風格又給聽眾以美的享受。如《水滸英雄》選段:
先唱回自古山東(也就)出好漢,
(哦都)水滸英雄(就在)天下傳。
說一人家?。ㄔ冢┥綎|(就在)鄆城縣(呢),
姓宋名江及時雨,
水滸結拜他為先。
好宋江鄆城殺了閻婆惜,
縣大老爺(才)把他傳,
上過堂,知縣爺看他,真是個好漢(呢),
(才)問他(個)殺(了)人不償命,
才讓他(個)充軍發(fā)配(那都)到江南。
只點了董平薛霸兩長解,
押解(著)好漢押(著)宋魁元。
走多少高崗坎坷不平(的)道(?。?,
路過(些這)密林和深山,
一邊走來前觀看,
遠遠(地)望見(這個)江州關(吔)。
這段唱詞幾乎每句都有襯字,而且靈活多變,隨時出現(xiàn)在句首、句中和句尾。這些襯字看似隨意,但仔細推敲卻各有用途。第一、二句中的“也就”“哦都”“就在”烘托出水滸英雄的氣勢。第三句中從“在”到“就在”逐漸遞增,強調水滸英雄出自鄆城,而句尾的“呢”字似乎向觀眾表示:作為鄆城人演唱水滸英雄的驕傲和自豪。第七句中的“才”字是解釋知縣傳審宋江的原因,同樣第九句句首也加了“才”字,解釋了為什么宋江殺人不償命的原由。第十句、十二句中的襯字“個”“那都”和“著”等雖沒有實際意義,但豐富了語言結構,使字句和唱腔音樂更加融合、連貫。第十三句中的襯字“啊”似乎是在感嘆被發(fā)配到江南一路上的坎坷。第十四句中用“些這”兩字形容一路所走過的深山密林之多。最后一句中加“這個”兩字強調了目的地是“江州關”,而句尾的“吔”字既表示終于到達目的地松口氣的感覺,又把唱段末的拖腔音由“an”變成“e”,更有利于進入鼻腔完美拖腔,由此來渲染一路的辛苦勞累。
王合義在墜子書原有唱詞結構的基礎上,依據(jù)劇情發(fā)展和塑造人物需要恰到好處地加入襯字,起到烘托氣氛、補充詞義、加強語氣等作用,使墜子書演唱更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感人的藝術魅力,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總的來說,墜子書是一個包括聲腔、念白、形體表演和伴奏音樂在內的完整藝術體系,是民間藝術的瑰寶,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但目前墜子書發(fā)展的形勢不容樂觀,王合義演唱墜子書雖然有“鄆城水滸書場”這個傳播載體,但仍面臨著后繼無人、唱段疏于整理、文化意蘊缺乏提煉等問題。用王合義的話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這些過時的藝術,但我還會堅持唱下去,現(xiàn)在的奔波也只是為了尋找傳承,讓這門藝術能后繼有人?!?012年6月,王合義用自己獲獎所得的10萬元獎金成立了“鄆城王合義曲藝團”,意在尋找合適的傳承人,讓他的傳承之路不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zhàn)。本文對王合義老人的墜子書演唱進行分析,旨在拋磚引玉,通過充分展示墜子書的藝術魅力,引起更多學者的關注和深度研究,努力為曲藝的創(chuàng)新繁榮、發(fā)掘整理作出點滴貢獻。
參考文獻:
[1]鄆城縣志編纂委員會. 鄆城縣志[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
[2]鄆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匯編(鄆城縣卷)[M].鄆城:鄆城縣文化館,2009.
[3]鞏偉.趙崢墜子藝術的審美特質[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