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秉魁,李 杰,姚雪萍,李明達,李飛燕
(1.長春工程學院,長春 130012; 2.吉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長春 130000)
2015年9月7日,長春市區(qū)機動車邁進百萬輛時代,停車矛盾也日顯突出。2016年長春市重新規(guī)劃了市區(qū)的停車泊位,停車泊位從原來的3 800個車位增長到如今的32萬多個,增長了將近100倍,但依然存在停車困難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加強城市停車設施規(guī)劃建設及管理,改善城市停車狀況、緩解城市停車難和交通擁堵的客觀現狀,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施節(jié)能減排戰(zhàn)略、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資源、科學引導汽車發(fā)展、促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此文就國內外停車發(fā)展情況,就長春停車現狀予以討論,解決中型城市向大型城市轉變過程中的城市停車問題。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也走進了更多市民的家庭。據公安部交管局統(tǒng)計,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首次突破3億輛,其中汽車達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超3.64億人,私家車總量超過了1.5億輛。全國有49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19個城市的汽車超過200萬輛,其中北京、成都、重慶、上海、蘇州、深圳6個城市的汽車超過300萬輛。在汽車保有量增加的情況下,城市停車問題不斷凸顯,矛盾頻發(fā),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中就此問題也提出了要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改善城市交通環(huán)境的建議,由此可見,解決停車難問題已是迫在眉睫了。
世界上許多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曾經面臨過嚴重的停車問題。20世紀20年代,美國大城市遭遇了嚴重的停車問題;30年后,西歐國家停車矛盾開始凸顯并日漸突出,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由于路內隨意停車造成了嚴重的交通秩序混亂;20世紀70年代后,新加坡、韓國等地也開始先后暴露出停車難問題。在出現了這些種種問題后,各個國家都在積極地尋找解決方法,德國科隆最先建立起了停車誘導系統(tǒng),有效地緩解了德國停車問題,日本出臺了一系列的停車相關法律法規(guī),包括《建筑基準法》《停車場法》《道路交通法》。鼓勵和促進了建筑物配套設施和路外公共停車設施的建設,成功實踐了路外停車場的合理建設與管理,逐步消除了車輛亂停問題,是國際公認的成功典范。此外,歐洲、美國、新加坡也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停車體系,有效解決了城市停車問題。
近年來,停車設施供給數量有了很明顯的提升,但是與迅速增加的停車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著停車泊位總量不足、停車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根據2016年《城市停車規(guī)劃規(guī)范》中指出的規(guī)范人口大于等于50萬人的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應該控制在機動車保有量的1.1~1.5倍之間,就此標準來看,在我國大多數城市停車泊位的缺口還很大,例如長春市遠在2015年汽車保有量就已過百萬,但停車位數量才32萬余個,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要求。另外,根據調查和統(tǒng)計(結果見表1),在國內許多城市路內停車的比重都偏大。路內停車占用了大量的道路面積,嚴重影響道路通行能力,從而造成城市交通的擁堵。
表1 我國主要城市停車泊位配比
根據停車設施的基本屬性,停車設施可分為以下3類:路外公共停車設施、路內公共停車設施和配建停車設施,對長春市來說,公共停車位一共分成3類:第一類是路外公共停車場,共7 042處;第二類是公共停車點,共4處,共計停車位1 753個;第三類是公共建筑配建停車場,共68處,停車位共計5 641個。合計約32萬余個停車位。
再從長春停車場的分布情況來看,我們通過使用vba對百度地圖進行抓包統(tǒng)計(抓取數據所使用的部分代碼如圖1所示),并將統(tǒng)計結果制作成了Excel表,部分統(tǒng)計數據如圖2所示。通過對這些數據統(tǒng)計結果,運用html語言和heatmap.js插件結合高德地圖處理制作了長春停車場部分熱力圖(如圖3所示)。通過熱力圖,可以看出,長春的停車場,主要分布在長春幾個主要的商圈,尤其是在桂林路、紅旗街、人民廣場、重慶路這樣核心的商圈,有著大量的停車位。
圖1 部分程序代碼
圖2 所抓取的部分數據
圖3 長春停車場熱力統(tǒng)計圖
就核心商業(yè)區(qū)的地理位置特點以及人們的行為特點來看,將會有大量車輛在此聚集,而一般來講,節(jié)假日是商業(yè)區(qū)停車問題爆發(fā)的高峰期,其特點是,持續(xù)時間集中,持續(xù)時間較短,車位的周轉率高。節(jié)假日期間停車需求量明顯高于平常,短時間停車需求量大,車輛在路上堆壓現象明顯。長春幾個主要商業(yè)區(qū),雖然存在著大量停車場、但總的來說停車位數量還是有限,大多數商業(yè)區(qū)僅僅只是配備了少量的商城配建停車場,以紅旗街商業(yè)街為例,從2010年至今,該商圈的車流量正以萬為單位的速度在迅猛增長,而停車位增量僅幾百余個,停車位增長量與停車需求增長量的脫節(jié)程度可見一斑,在紅旗街商圈停車場范圍內,萬達廣場、省人民醫(yī)院及歐亞商都的停車場車位較多,均在100個停車位置以上,而其他停車場內車位均在100個以下,對其龐大的車流量來說,紅旗街商圈這2 000個多停車位無疑是杯水車薪,部分數據見表2。
停車問題產生的根源是停車共需矛盾。從共需的角度來講,其根本原因不僅僅是由于近年來機動車的擁有量的猛增,更多的是由于車輛在日常的使用,即是在居民經濟水平、科技發(fā)展水平、交通管理政策、土地利用性質、人們出行特性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居民對機動車出行、使用的需求。
表2 長春主要商業(yè)區(qū)公共停車場
近年來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地方經濟政策的支持,長春市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擴大和人口增多,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長,根據長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數據顯示,2000年時長春機動車數量僅85 482輛,截至2015年,短短10余年時間,長春機動車數量達到了100萬余臺,比10年前凈增342%。截至2017年5月,整個長春地區(qū)機動車保有量更是達到了161.8多萬輛,長春市區(qū)有高達123.7萬輛機動車,機動車駕駛人更是已經達到了249.1萬人。研究表明,每增加一輛注冊汽車,將增加1.2~1.5個停車泊位需求,在長春機動車快速增長的同時,長春新建停車泊位數量增長卻較為緩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其次,長春新建新型車位審批程序困難,高效的新型停車方式遲遲無法落戶長春,而原有的路面停車位數的緩慢增長遠遠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再有,長春現在雖然擁有了大量的路面停車位和部分地下停車位,以及少量的立體停車樓,擁有數十萬個停車位,但是由于暫無較為完善的管理措施,停車管理手段分配不均,信息化水平較低、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滯后,優(yōu)化停車資源配置不足,同時還缺少有效的市場機制,大量的路內停車不收費,無法通過市場價格手段調節(jié)停車位供需,造成大量車輛堆積在一起占用路面,造成長春交通擁堵。
1)改善長春市停車設施建設。長春市停車設施多為路內平面停車場,相對于立體停車庫和地下停車庫,其土地利用率低,為緩解城市中心區(qū)的用地矛盾,在土地政策允許的條件下,應合理地多修建立體停車庫和地下停車庫,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其次,規(guī)劃中的大規(guī)模建筑物在新建、改建時有義務配建停車空間,滿足新增的建筑物吸引來的停車需求,簡化新型停車位審批程序,政策上給予支持。
2)對商業(yè)區(qū)的停車場給予整治。合理規(guī)劃商業(yè)區(qū)停車場,制定和完善科學的收費標準及管理體制,從而有效協調路上停車和路外停車。同時,相關路段的停車收費費率的制定必須以反映交通政策為目標,長春市交通政策考慮因素主要有:限制小汽車出行,限制路邊停車,鼓勵共乘,鼓勵公共交通出行。合理的費率結構應能反映需求特性,按時按地點收取費用,也就是說,按照不同的時間,停車擁擠程度的不同,實行彈性收費。不同的停車位需求路段實行合理的階梯收費模式,來實現分段、分流停車,緩解繁忙地段的城市停車和交通擁堵問題。
3)建立并健全停車誘導系統(tǒng)。提高整個停車系統(tǒng)的功能,實現整體交通系統(tǒng)運行效率的提高,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居環(huán)境,同時將停車系統(tǒng)進行集成,建立停車誘導系統(tǒng),也能夠有效利用路內停車和路外停車場停車資源,減少人們在路上尋找車位的時間,實現節(jié)能環(huán)保,降低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