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麗萍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讓孩子們愛寫,樂寫,善寫。
每當周五下午我端著整齊的寫話本走進教室時,教室里總會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邊在歡呼:“哦,又寫話了,我最喜歡寫話了……”一邊蔫茄子似的壓著聲音說:“又寫話了?。坷蠋?,寫什么???寫話好難哦……”
是啊,寫話為什么好難呢?這不僅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也道出了我們的教學困惑。孩子們遇到的問題就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除了要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學習課本中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之外,還要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種語文生活,努力達到贊可夫說的那樣: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孩子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
于是,我總是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關注學校里發(fā)生的點點滴滴:春天到了,帶領孩子們到學校池塘邊觀察柳樹。遠遠望去柳樹像什么?近看柳條柳葉什么樣???用手摸一摸樹干是什么感覺?柳條在微風吹拂下像什么……體育課時讓孩子們在草地上躺一躺,打幾個滾兒,聞聞芳草的氣息,抬頭仰望天空會發(fā)現(xiàn)天更藍,云更白,切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放學時走在中心大道上可以觀察兩邊的花圃里開滿了各種各樣的小花,用心聞一聞,就能毫不費力地體會到什么是迷人的香味,什么叫沁人心脾。
下面就是我近幾年在教授低年級寫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淺顯的探索。
一、興趣是寫話最大的動力
對于那些不喜歡寫話的同學來說,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可能就是覺得沒什么可寫的。這時候作為老師就要善于捕捉孩子們的興趣點、動情點和興奮點。譬如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對游戲啊、體驗活動啊、表演課本劇啊等都格外的感興趣。我們不妨和孩子們一起參與,在活動中引導孩子們?nèi)タ?,去聽,去觸摸,去感受,去想象……
記得最近一次寫話是續(xù)編《小山羊和小灰兔》。在寫話之前我利用同學們都喜歡讀童話故事這一特點,故意問:“你們那么喜歡讀童話故事,那么自己會編童話故事嗎?”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吸引住了,一個個信心滿滿地說會。于是我先請孩子們表演了課文中的故事,接著讓大家討論:如果你是小山羊,你會怎么做?很顯然兩種結果都有人選擇,而且理由都很充分。那么發(fā)揮想象力的時候到了!這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最擅長的,我就放炮似的拋出一堆問題:如果選擇等,小灰兔來了,它們一起去采蘑菇了,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假如小灰兔沒來,小山羊一個人在家里等,心情怎樣,一個人會干什么?如果選擇不等呢?小山羊一個人去采蘑菇會遇到什么事?假如小灰兔又來了,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一連串的問題經(jīng)過討論交流想象,孩子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躍躍欲試了。不出所料,寫話本交上來都是長篇大作,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辰辰在本子上寫道:
……第二天早上,小山羊還在呼嚕呼嚕地睡覺,外面丁零零的門鈴聲就把它吵醒了。原來是小灰兔一大早就拿著籃子來了。不一會兒,他們倆就手拉著手去蘑菇園了。到了蘑菇園,他們看見好多的蘑菇,真開心??!它們一個一個地輕輕摘下放在籃子里,一下子就采了滿滿一籃子。回到家之后小山羊做了一鍋香噴噴的蘑菇湯,還邀請了小花狗,小花貓……
相信只要經(jīng)歷了真切具體的課堂活動、校園活動,擁有了真實的內(nèi)心體驗之后也就更容易引動文思之泉,變得想寫、樂寫、善寫了。
二、 生活是寫話最好的素材
生活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大課間活動、經(jīng)典誦讀比賽、大掃除、放風箏、摘草莓等真實的生活體驗一定都會給孩子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像這樣生活中的景象,生活中的精彩瞬間都是寫話的絕好素材。作為語文老師就要善于捕捉這些精彩的瞬間,利用好這些鮮活的素材,指導學生大膽寫話。
其實,寫生活也是在看圖寫話,而且還是流動的畫卷。這就需要學生留心觀察。作為低年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缺乏主動觀察的意識,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作為教師,我們這時候就要創(chuàng)設條件,指導觀察。
例如,開展一次“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在歡聲笑語中,引導學生談談:你認為誰在這個游戲中表現(xiàn)最好?他當時是怎么做的?大家呢,是怎么防守他的?就這樣引導學生把自己記憶深刻的畫面在頭腦中不斷放大,清晰地展現(xiàn)出一幅細節(jié)生動的畫面。再比如教學《數(shù)星星的孩子》,就可以讓孩子們觀察夜晚的星空,教學《火紅的楓葉》就可以帶學生觀察校園里的楓樹……漸漸地孩子敏感起來,有了觀察意識,能自覺地留意身邊的事物。起初讓大家寫寫自己的壞習慣,涵涵的日記本上有這樣一段:
我的壞習慣其實有很多: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喜歡哭,喜歡咬鉛筆,作業(yè)書寫馬虎但最大的壞習慣是吃飯?zhí)?。每次吃飯,大家都吃完了,我才吃幾小口。每次媽媽氣得直跺腳,爸爸喜歡用筷子敲我的頭,奶奶嘛,總是搖搖頭,還有爺爺喜歡嘮叨,總是說個不停:“你要快點,你要快點?!爆F(xiàn)在仔細想一想,我真不應該,我一個人耽誤了全家人。越想越難為情,以后我一定要改正。
小小的人能寫出這樣的話,說明家人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有了觀察的意識,眼中有了物,心中自然就有了話,下筆自然就不會擔心沒話寫了。
三、積累是寫話最強的保障
語言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每一個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應該都懂得語文知識的獲得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由易入難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過程。如果平時不積累,孩子們寫出來的話語總是如同白開水般索然無味。這就好比有的孩子的日記永遠是記流水賬,有的為了湊字數(shù)硬是在一篇文章里寫了六七件事,讀著讀著心就碎一地。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jīng)常用以下幾招:
(一)滲透擴句的練習
寫好句子是寫好寫話的前提。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幾乎都與學生所寫句子表達不夠具體有關,讓他們學會擴句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招數(shù)。所以在我的寫話課上經(jīng)常會玩句子增肥的游戲。
如:我先給個例句——太陽像個火球。然后我再給出一個答案:火紅的太陽像個大大的火球。接著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句話,學生發(fā)現(xiàn)從原來的句子中不能看出太陽的顏色、大小,而擴寫后的句子就能看出來。這時候就有機靈鬼舉手說那是夏天的太陽,我趁機問了句:熱嗎?于是就有了:夏天到了,天空中掛著火紅的太陽像個大大的火球,火辣辣的,熱死了。話音一落,掌聲一片,后面還相繼出現(xiàn)了許多精彩的句子。
就這樣有計劃、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定期舉行個人賽,他們漸漸愛上了這個游戲,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寫話也變得生動有趣了。
(二)發(fā)放好詞卡作獎勵
由于我們地處農(nóng)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們的閱讀是有限的,這就逼迫著老師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平時我把自己制作的好詞卡作為一種獎品發(fā)放給孩子。如果做了一件好事或作業(yè)書寫工整,背課文快等都可以從我這里領取好詞卡,周五大家拿出來一起賽賽、交流。所以班上同學積累的好詞特別多,同年級的老師都說我這個辦法好。課堂練習上有一道看圖寫話,圖意是課間活動的場景,我班孩子能把“爭先恐后、熱火朝天、生龍活虎、滿頭大汗、筋疲力盡、戀戀不舍……”好詞都恰當?shù)赜蒙先ァ?/p>
四、分享是寫話最樂的環(huán)節(jié)
表達是需要分享的。怎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在分享中感受寫話的樂趣呢?為此無論課時多么緊張,周五下午必定有一節(jié)佳作欣賞課。每次批閱完他們的寫話,我習慣把它們整理歸類為幾個等級,在課上選擇每個等級的代表作讀給大家聽,一起學習別人寫得好的地方,一起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還把優(yōu)秀習作發(fā)到家長微信群里,有的做成手抄報張貼在教室里;還有的我把它投稿了。每期必拍照留念或獎勵。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們個個勁頭十足,大家不但沒有討厭寫話,還愛上了寫話,而且越寫越好。
如今我班孩子逐漸都走上了寫話的良性循環(huán)軌道,讀著一篇篇有聲有色的習作,我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