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嘎拉
摘 要:契丹是我國歷史上的古老北方游牧民族,在北方的歷史上曾作為統治民族,執(zhí)政了二百一十年之久,對我國歷史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所述《遼史·國語解》的詞匯是契丹歷史上一些重要職官的詞匯,對于了解契丹的社會組織和遼朝的政治制度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遼史·國語解》《蒙古秘史》等歷史文獻及相關詞匯,對比分析了一些契丹語與蒙古語公用詞匯。
關鍵詞:《遼史·國語解》;蒙古語;研究
中圖分類號:K87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05-0026-03
遼朝幅員遼闊,民族之間相互融合,既有“轉徙隨時,車馬為家”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部族。為了有效地治理被征服地區(qū)和被統治民族,契丹統治者在建立政權和開拓疆域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各族賢能人士參與治理,汲取他們的優(yōu)秀的治國經驗及民族文化,探索各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管理制度。有助于遼朝的統治方式與各地區(qū)人民的社會文化背景相適應。這樣在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適應本國情況的政治制度過程中,多民族融入一起,出現了民族語言相互借用的文化交流現象。下面《遼史·國語解》中舉出的詞匯,對讀音和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蒙古語進行了對比研究。
《遼史·國語解》:“阿廬朵里一名阿魯敦。貴顯名。遼于越官兼此者,惟曷魯耳?!眥1}
在《蒙古秘史》中,“阿勒荅兒”出現三次。如:“盛名(阿勒荅兒)的”,{2}“聞聲成吉思汗的盛名(阿勒荅兒)之后特別高興”,{3}“聞聲成吉思汗的盛名(阿勒荅兒)之后特別害怕”。{4}蒙語里“阿勒荅兒”名聲大振、盛名的意思,契丹語“阿廬朵里”表示“貴顯”之意。該兩個詞讀音及表達的意義基本相同,應該是同一個詞。契丹語與蒙古語的共用語,一般為都是官職、牛、兔子等自然動物等,但這樣的“阿勒荅兒”“阿廬朵里”這樣的例子很少。
《遼史·國語解》:“國舅帳克;官制有大國舅帳,此則本帳下掌兵之官。”{5}
“d?廾aηgi”:“佐領、章京、將,清代蒙古旗扎薩克軍官職務,相當于蘇木。蘇木d?廾aηgi,看哨d?廾aηgi等,又稱勇士、將軍,女真語讀音為‘d?廾aηgin”。{6}“d?廾aηgi”在清代蒙古語廣泛運用,在各扎薩克旗設d?廾aηgi職務,負責完成朝廷任務。也有d?廾aηgi為漢語“將軍”的契丹語轉譯的說法。這樣能看出同一個詞在滿、漢、蒙古三個民族生活文化交流過程中,語言互相借用的現象。它們的特點為“將軍”這樣的重要詞歷史文化演變的漫長時間里變成了少數民族專用的官職。
《遼史·國語解》:“陶里樺上巳日,射兔之節(jié)名?!眥7}
“樺”(x?蘅a)讀音接近與蒙語的“x?蘅r”?!皒?蘅r”在蒙古語詞詞典里表示“‘弓箭套,箭筒。維吾爾、突厥文把蒙語的‘x?蘅r t?蘩(弓箭手)叫‘k?蘅r t?蘩i——‘x?蘅r?蘅msaga,弓套。‘x?蘅r t?蘩in,箭騎士,科爾沁(部落或旗名),古代蒙古族弓箭手,成吉思汗時期成了四個克升克騰之一。從事弓箭手士兵的古代蒙古部落名,今成為旗或地方名稱。如:科爾沁人,科爾沁方言,科爾沁草原,阿魯科爾沁等。‘x?蘅r t?蘩ila,帶弓箭的,當箭騎士”。{8}科爾沁蒙古族打獵專用名詞叫“x?蘅r ab”。這樣,蒙古中,“x?蘅r”表示“弓箭”,并附加詞綴組成關于“弓箭”意義相關的很多詞匯。契丹語“陶里”之蒙語的“t?蘅lie”(兔子)意義相同,讀音基本相同,“樺”(x?蘅a)跟蒙語的“x?蘅r”(弓箭)讀音相近,表示意義跟“射兔之節(jié)名”有關。這里判斷,“陶里”和蒙語的“t?蘅lie”意義相同,都表示“兔子”。該詞“契丹語叫‘t?蘅?藜li,維吾爾語中‘t?蘅?蘩kan,突厥語中‘taw?蘩an之意”,{9}在北族語中公用?,F代蒙語中兔子叫“t?蘅lie”,但“古代蒙古語中兔子也叫‘t?蘅li”,{10}與契丹語的兔子的叫法是一樣的?!哆|史·國語解》:“捏褐耐;犬首也。”{11}“狗/犬”在蒙語里叫“‘n?藜xai,契丹語叫‘n?藜xa”。{12}“樺”(x?蘅a)和蒙語的“x?蘅r”也表示是同一個意思,都表示“弓箭,射箭”有關的意義。蒙語里還有“‘x?蘅rg?藜l,小糞蛋,‘t?蘅lie x?蘅rg?藜l?!眥13}很接近與契丹語‘陶里樺讀音。但這語句的“x?蘅rg?藜l”沒有“弓箭”有關的意思,表示兔子的糞蛋。又一句蒙古語叫“x?蘅rg?藜ld?廾i”,表示“黑鉛,x?蘅rg?藜ld?廾in bar(鉛印),突厥語稱‘q?蘅rg a?蘩?藜n”。{14}兔子糞蛋的顏色跟黑鉛很相似,該兩個詞的讀音也相近。蒙語里面“x?蘅rd?蘅n”表示“箭‘x?蘅r一樣的速度快”。這樣“x?蘅r”在蒙古及突厥語都出現,廣泛運用在蒙古語里面。
《遼史·國語解》:“阿主沙里,阿主,父祖稱”。{15}
古契丹語,對父親、祖父的尊稱。蒙語里的“ad?廾ai、ad?廾ii、ad?廾ija”與“阿主”的讀音和意義基本相同。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那里的蒙古族方言調查中發(fā)現,父親的叫“ad?廾ie”。據《蒙古語詞詞典》,“ad?廾ai”表示“可愛的,敬愛的。‘ad?廾ii,媽媽,母親。ad?ija,爸爸、大伯、大叔,有的地方的叫做ad?廾ai。血緣親戚長輩的尊稱。維吾爾、突厥語稱‘ata”。{16}
《遼史·國語解》:“北克、南克;掌軍官名,猶漢南北軍之職?!眥17}
“北克、南克”掌軍官名,猶漢南北軍之職?!翱恕痹谄醯ふZ不知表示什么意思,也這樣一個漢字的形式體現出的官職很少?!癰egi,b?藜x”表示“官、長老、武官”的突厥語,部落長官之意,女真語里“b?藜gin”,維吾爾語“b?覸g”?!癰?藜g、b?藜il(貝勒)、(b?藜is)貝子”的起源應該是漢人古代的官僚中的第三個‘伯(bak),并通過突厥和滿語廣泛運用到蒙古人當中”。{18}蒙語的堅固叫“bhi”,在“維吾爾語叫‘b?覸k,女真叫‘b?藜ki,蒙古語‘解釋的叫‘box?藜,女真語中‘buku,突厥語叫‘bωga”。{19}
“北克”相應與女真語“b?藜gin”的讀音,并都表示官職。這里懷疑該詞都是一個意思,在史料中把女真語“b?藜gin”的官職用漢子記載為“北克”,再相應于“北克”的“北”,在南部地區(qū)的官職為“南克”。“別乞”為蒙語的“beki”的音譯,指某個民族、部落的長老、元老等。突厥語首領一詞,唐代音譯為“匐”,元代音譯為“別、伯、奴、畢”,近代音譯為“伯克、白克”等。李文田注;“別乞即今回部之伯克兒子對音也”。《西域聞見記》曰;回部大頭目,謂之阿奇木伯克,最為尊貴。《蒙古秘史》出現過13個附帶“別乞”的人名,如“‘薛扯別乞‘脫黑脫阿別乞‘撒察別、忽察兒別乞‘合只溫別乞‘忽都合別乞‘必勒格別乞‘脫古思別乞‘察兀兒別乞、豁真別乞‘合赤溫別乞‘亦巴合別乞、莎兒合黑塔泥別乞‘阿剌合別乞‘抹兒別乞”{20}等。
《遼史·國語解》:“葛兒罕;漠北君王稱。”{21}
蒙古語詞典中“xur、gur”表示“全、所有、普”{22}的意思,古代蒙古人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蒙古秘史》叫做“古兒罕”,古兒汗,亦作“菊兒汗”、“闊兒汗”,即諸汗之汗或大汗的意思。亦作“葛兒汗”蒙古初興時,各部稱共同擁戴的盟主為古兒汗,蒙古人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如:十三世紀蒙古首領札木合,1201年札只剌部長札木合被弘吉剌,塔塔兒等部推立為古兒汗。西遼(1124年—1211年)諸君主均帶此稱號,比較有名的是西遼創(chuàng)建者耶律大石。
(七)《遼史·國語解》:“達剌干;縣官也,後升副使?!眥23}“撻林;官名。後二室韋部改為仆射,又名司空。”{24}
該詞在北方民族歷史文獻中常見,《蒙古秘史》中有“荅兒合”為詞綴的組詞形式如下:
1.“荅兒合闌”;“‘荅兒合闌(自在、沒有約束的)、‘直至子孫自在(荅兒合闌)的快活、‘自在(荅兒合闌)下營”。{25}
2.“荅兒合剌速”“荅兒合剌惕渾”“荅兒合惕”“荅兒合剌侖”“荅兒合闌”:
“自在的(荅兒合剌速)下營、分散自由的(荅兒合剌速—自在)下營、自在分散(荅兒合剌惕渾)下營、自在(荅兒合剌惕渾)下營、自在的(荅兒合惕)、自在的(荅兒合剌侖)、自在(荅兒合闌)”。{26}又稱“成吉思汗陵守護者叫‘達爾哈特(亦部落名)”。{27}
從“遼史”及一些歷史古籍了解到,“達剌干”不同的音譯來記載歷史文獻中,其意均解釋為官職。但從《蒙古秘史》了解,該詞有“自由”的放牧之意更突出。古代游牧民族部落的“達剌干”,擁有著讓屬民擁有自由的放牧草牧場的權利。如果一個部落“達剌干”,把自己的屬部民未能得到自由放牧的牧場,也就說他的統治管轄能力也很一般,很可能被其他人有能力的人接管“達剌干”的職務。這也是該詞意研究中不同于其它研究成果的亮點。
《遼史·國語解》:“常袞;官名。掌遙輦部族戶籍等事,奚六部常袞掌奚之族屬。貿海國主名”,{28}“敞穩(wěn);諸帳下官。亦作常袞,蓋字音相近也?!眥29}
遼官署名。有大常袞(亦稱敞穩(wěn))、遙輦太師、遙輦太保等等官?!哆|史·國語解》:“詳穩(wěn);諸官府監(jiān)治長官?!眥30}詳穩(wěn),遼國官名。又譯相溫、詳溫、襄昆、桑昆、想昆等。詳穩(wěn)非專指某一職官,為將軍、長官的一種通稱。遼許多機構中都設有詳穩(wěn)。元帥府屬下設大詳穩(wěn),有詳穩(wěn)等等職,轄有軍隊。各軍中分設詳穩(wěn)司。在朝中的府、監(jiān)、治等局長官亦為詳穩(wěn)?;首?、國舅及遙輦諸帳,均設詳穩(wěn)司,有詳穩(wěn)、都監(jiān)、將軍、小將軍等官,轄有軍隊?;首鍘げ⒃O有都詳穩(wěn)。各部族設某部詳穩(wěn)司,有詳穩(wěn)、都監(jiān)等官。遼后期,主要邊防機構亦多用漢制稱謂,基本上不再用以稱呼高級將帥和官員。
《蒙古秘史》由“桑昆”的人名形式出現,克烈部末代首領王汗之子。因也速該之子鐵木真認王汗為父,遂與其成為安答。1203年,克烈部遭鐵木真攻打,王汗、桑昆敗退逃亡。桑昆隨即棄其父而去,間接導致其父被殺。桑昆先后逃亡西夏、吐蕃,在今新疆庫車一帶被殺。
《遼史·國語解》:“撻馬;扈從之官。”{31}
《遼史》中,“太祖為撻馬沙里,叁預部族事,曷魯領數騎召小黃室韋來附。太祖素有大志,而知曷魯賢,軍國事非曷魯議不行。會討越兀與烏古部,曷魯為前鋒,戰(zhàn)有功?!眥32}
自元以來,始終保持探馬赤軍的建制。探馬赤,拼音是tan ma chi(chi為助詞),意為“探馬官”或偵察騎兵。對“探馬”一詞,學界考釋甚多。有的認為此即漢語“探馬”,指先鋒;有的認為“探馬赤”來自突厥語“達摩支”(泛稱達官,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也有人認為來自契丹語“撻馬”;還有的認為來自蒙古語語根Tama,意為“收集”。
《遼史·國語解》:“虎思斡魯朵;思亦作斯,有力稱。斡魯朵,宮帳名?!眥33}
“思亦”在契丹語和蒙語都表示“有力”,所以這里判斷“虎思斡魯朵”有可能負擔保衛(wèi)各斡魯朵或罕的功能。“斡魯朵”,又稱斡耳朵、斡里朵、兀魯朵、窩里陀、斡爾朵、鄂爾多等,意為宮帳或宮殿,是突厥、蒙古、契丹等游牧民族的皇家住所和后宮管理、繼承單位。最早見于唐代古突厥文的碑銘。廣義的斡耳朵也指宮室建筑或家眷。各帝及太后之執(zhí)政者皆置斡魯朵,有直屬軍隊、民戶及州縣,構成獨立的軍事和經濟單位。帝死后由家族繼承。金、元沿用為官署之稱。突厥是蒙古語ordo的音譯,意為宮帳或宮殿。此語最早見于唐代古突厥文碑銘。遼、金元時有斡耳朵、斡里朵、兀魯朵、窩里陀等不同譯寫。該名詞的研究目前有很多成果,故不多說,這里發(fā)現的亮點在于“斡魯朵”詞綴“斡魯”,表示部名。例如,“梅里急部,斡魯部”,{34}“五月辛卯,斡魯、蒲盧毛朵部二使來貢失期,宥而遣還”,{35}表示人名。例如,“耶律官奴,字奚隱,林牙斡魯之孫?!眥36}若在“斡魯”后加“母、朵”,表示另一個意思。所以古代北族中有“斡魯”的人名和部落名,顯然“斡魯朵”是該詞綴附加“朵”構詞的?!拔郁敗泵晒乓馑际恰熬幼↑c、位置”等等,跟宮帳有一定的聯系。
注 釋:
{1}{5}{7}{11}{15}{17}{21}{23}{24}{28}-{36}脫脫,等.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1536,1539,1542,1543,1534,1537, 1541,1537,1536.
{2}-{4}{21}{25}-{27}巴雅爾譯.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9,1136,1224.
{6}{8}-{10}{12}-{14}{16}{18}{19}{22}斯欽朝克圖編.蒙古語詞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2308,1100, 1762,1762,564,1111,1111,131,699,697,1197.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