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洋洋
摘 要 由于農村文化的壁壘和農村現行結構的變化致使農村教育依然處于尷尬的境地,農村的教師社會地位也面臨困境。農村教師在家長心中的形象與以往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也出現明顯跌滑。筆者就農村小學的教師現狀為研究視角,對農村小學教師的地位困境進行剖析。
關鍵詞 農村小學教師 文化壁壘 教師地位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35
Abstract Rural education is still in an awkward position due to the changes in rural cultural barriers and the current rural structure, and the rural teachers social status is also facing difficulties. The image of rural teachers in the minds of their parents is no longer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past, and the image of teachers in the hearts of their students has also become significantly slippery. The author regards the status quo of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as a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cultural barriers; teachers' status
1農村小學教師的“今生”困境
21世紀,越來越多的人擁擠于各大城市,他們逐漸適應城市文化而遠離了農村文化。因此,小學農村教師的“今生”困境已經到了十分尖銳的境況,他們逐漸不被家長所認同,他們自我認同也出現偏差,社會對于他們的要求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1.1農村小學教師的自我認同
總體上講,教師自我認同度不太高。其一,他們認同教師這個職業(yè),可對農村文化并不真的認同。其二,農村教師也認同城市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認為農村文化不是主流文化,農村文化比較落后。其三,農村小學教師對文化壁壘這一現象表現出的態(tài)度是無可奈何,而不是積極地用自己的智慧逐漸縮小壁壘。其四,農村小學教師對自己的農村教師身份不太滿意,他們認為成為城市教師才是真正有出息的老師,對農村教師的身份有偏見。其五,農村小學教師對自己教書育人的能力不再那么自信,而且現在教育成效評價的無序狀態(tài)更讓教師無所適從,進而選擇隨波逐流。所以,大部分人沒有上進心,理想就是調一個好的學校,工資能高一些。農村學校非但留不住學生,而且也留不住教師。
1.2農村小學生和家長眼中的教師形象
越來越多的原住農村居民進駐城市,他們了解到城市教師和城市學生的學習情況后,總覺城市教師比農村教師要優(yōu)秀,認為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有問題,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城市里的孩子。所以,農村小學教師在打工一族的父母眼中是不優(yōu)秀的,他們對農村教師缺乏信心。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家長們不惜任何代價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多學習。農村小學教師在家長心中的形象日益下滑。
1.3農村文化的被邊緣化
中國的農村文化源自農耕文化。農耕文化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以農為本、以和為貴、以德為榮、以禮為重”等許多優(yōu)秀的文化品質。工業(yè)革命以后,農耕文化受到不可逆轉的創(chuàng)傷。農耕文化一再被沖擊,而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其思維受農耕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人們一方面向往著城市的快節(jié)奏、高科技的生活,一方面其思想觀念難以轉變并適應城市文化。所以,農村小學教師的處境十分尷尬。
2農村小學教師地位出現困境的緣由
農村小學教師是最基層的教師,其社會地位的困境不是單方面因素促成的,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而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便是社會賦予農村教師的地位不高。當然也包括文化的導向因素和農村小學教師自我認同的因素。
2.1社會賦予農村小學教師的地位不高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和廣大農民經濟地位的提升,農村教師的經濟和文化地位均受到一定沖擊。由于多年來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差距的存在,農村教師已很難滿足農村社會日益多元化和優(yōu)質化的教育消費需求?!俺青l(xiāng)分殊已致流動固化”“激勵缺位已致職業(yè)倦化”“待遇低下已致負擔沉化”的農村教師,很難在農村社會獲得地位認同,更遑論受到全社會發(fā)自內心的尊崇了。另外,農村得不到社會的足夠重視,農村教師同樣無法在這種不對等的環(huán)境中得到社會給予農村教師較高的社會地位。社會的階層劃分也給農村的教師畫上了不可磨滅的階層符號。在以分數為主導的教育結構中,農村小學絞教師的地位自然不會高。
2.2文化壁壘的阻絆
主流文化是工業(yè)革命后一系列的文化(城市文化),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有著天然的不同。農村文化信守平和、寧靜和慢節(jié)奏,城市文化的特點是快、新和冷漠。更多的信息在城市中流通,新的思想和潮流在城市很快傳開并融入到城市文化中。農村教師自身在主流文化和邊緣文化中周旋,他們既要展開主流文化的知識傳授,又要兼顧具有農村文化烙印的學生思維特征,所以這個度不好把握,農村小學教師的地位在農村不易確立。
2.3農村小學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較低
許多農村小學教師社會地位認同狀況是不斷變化的。學生時代,認為教師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帶著學生時代的想法,剛工作時相當投入,沒有任何雜念。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教師便對教師職業(yè)多了一些體會,便會對這份職業(yè)有了一些失望。筆者認為社會對老師的評價并不公平,老師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不能把老師當圣人。不少人認為教師應更多地奉獻,教師集多種角色于一身,似乎什么都是,但恰恰不是社會人。在社會中,教師感到了人們對教師的過高期望和不合理要求,部分農村小學教師覺得自己當初選擇當農村教師是不太值得的。
3農村小學教師社會地位想要“突出重圍”,路在何方?
農村小學教師同樣是在為中國的基礎教育做貢獻,同時在幫助階層流動做貢獻,其社會地位應該得到提高。
3.1社會應該賦予農村小學教師較高的社會地位
社會和政府應該更加注重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如若不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地位,教師的權威和其自身的尊嚴是得不到保證的。社會要發(fā)展,農村的發(fā)展豈能落后?社會應該把農村教師的地位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引導農村地區(qū)的人們去尊敬處在基層的農村小學教師。教師的聲望越高,學生就會越擁護老師。社會應該把農村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農村小學教師的地位提高統(tǒng)一起來,農村教師的社會地位需要提高。當農村發(fā)展問題得以解決后,農村小學教師的地位得到提高就有希望了。
3.2在文化壁壘中找到逾越壁壘鴻溝的橋梁
農村文化應該在其自身的特點上下功夫,找到與主流文化并行的契機,這些需要各方的積極主動參與。其一,政府層面。需要把農村文化規(guī)劃到中國文化協(xié)調發(fā)展的框架中,政府應當對農村文化的發(fā)展進行統(tǒng)籌和有效規(guī)劃。政府不僅要投資,還需要政府項目的傾斜,需要鼓勵城市文化和農村文化的對話,增進文化之間的交流。其二,教育層面。教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農村的教育必須受到教育部的重視,在發(fā)展上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應該站在國家、民族和全民和諧發(fā)展的角度去思考農村教育。農村的教育需要教育部門賦予他們更崇高的使命,需要教育部門為其提供更多資源和信息的支持,需要教育部門常去基層真實地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其三,學校層面。作為農村文化的話語代表者,學校應該積極探索農村文化的深層內涵,應該讓農村文化和學校傳授的主流文化能和諧相融。農村學校教育不能僅僅是以分數為導向的應試教育,農村教育需要知道自己的根。學校需要有覺悟的領導者,需要有強有力的執(zhí)行領導者。學校的努力方向是需要找到農村文化的突破口和切實可行的改革。
3.3農村小學教師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認同
農村小學教師應該看到自己的光榮使命,是在為那么多人點亮前行的路。所以農村小學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1)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技能需要結合農村當地的特色去完美展現。農村小學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在專業(yè)技能上有所突破。(2)教師的價值觀。農村是社會發(fā)展的始基,若沒有農村的發(fā)展,是不可能實現全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師應該意識到農村的發(fā)展?jié)摿?。農村小學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其學生掌握好基本的理論文化知識,為挖掘和開發(fā)農村的潛能做貢獻。(3)教師的道德情操。目前小學農村教師的待遇不如人意??山處熞獢[正心態(tài),積極面對現實,同時學會為自己的話語權和利益吶喊。農村小學教師應該相信目前的一切只是暫時的,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工作上,讓有關部門看到其努力,看到提升小學農村教師的地位是刻不容緩的。(4)教師的理想。最好的教師,其理想應該是為中國的教育而教學,立志從基層做起成為一名教育家。教師要有自己崇高的追求,有堅強的毅力和追求勝利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王思斌.社會學教程(第三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7.
[3] 馬和民.新編教育社會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 譚光鼎,王麗云.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 許小平.農村小學教師身份認同研究——基于重慶市縣四位小學教師的敘事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6] 李濤.重新理解鄉(xiāng)村教師的社會地位[N].中國教育報,2015.09.11.
[7] 王建立.社會轉型時期農村教師身份認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8] 周守軍.農村教師的社會資本及其社會地位[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12.10.
[9] 阿普爾[著].教育與權力[M].劉明堂,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