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生與死

2018-07-25 17:39:46陳雪蓮陳宏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18年5期
關鍵詞:生死觀蘭亭集序莊子

陳雪蓮 陳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樂到悲的感情變化,結合時代背景認識作者的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真諦,初步了解儒道生死觀。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樂到悲的感情變化,結合時代背景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教學難點

儒道兩家對生死的不同認識。

●學情分析

學生的文言基礎和所處年齡階段,會影響到他們對文意的理解,尤其是其中對生命、生死產生感慨的內容,對相關歷史背景了解得不夠,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對文章理解的深度和透徹程度,關于生死的思考和探求可能會流于表面,難以深入內心。

●教材分析

《蘭亭集序》是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是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其共同特點是在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中往往含有抒情和說理的成分,而閱讀鑒賞這類文章,不但要置身情境,感受古人徜徉山水的情趣,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經歷和時代背景,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旨趣。從《蘭亭集序》文章本身來看,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作為一篇文言文,其字面落實和文意理解的難度不小,雖然情感脈絡清晰,可是情感變化的內在邏輯以及生死感慨背后所折射的時代特征等內容才是這篇文章的關鍵之處。

●教學準備

基于單元編排意圖、學生學情以及對語文課堂上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探索,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通過布置預習和下發(fā)學案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基本落實字詞,考慮到學生可能存在的理解困難,通過串講和點撥的方式強化了對課文第三段內容的理解。

2.抓住文章脈絡清晰的特點,圍繞情感變化設計主問題,分析作者情感由樂而痛進而生悲的原因,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內容。

3.適時引入莊子生死觀以及作者所生活時代特點的介紹,以期讓學生理解特定背景下人的生命意識的覺醒以及作者的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4.有意識地引入中國古代儒道兩家對生死問題的一些表述和認識,希望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儒道生死觀,鼓勵并引導學生思考生命。

●課堂實錄

1.還原情境,涵泳深意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結合注釋、疏通課文,并且完成了學案,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首先我們共同朗讀一下這篇課文,同學們可以邊讀邊思考,文中作者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生齊讀課文。)

師:首先我們置身課文情境,來感受一下蘭亭之樂,樂在何處呢?

生:第二段“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是說天氣很好,天氣晴朗,空氣清新,讓人心情很愉快。

生:第一段“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說景色很優(yōu)美,讓人看了賞心悅目,很高興?!叭嘿t畢至,少長咸集”,可以看出與會的人很多,很熱鬧。

生:“群賢畢至”寫出了這是文人的一次盛會,“暢敘幽情”“游目騁懷”寫出作者對這次盛會感到非常高興。

生:“修禊事也”,禊事,是中國古代一種風俗,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戲以祈福消災,這個節(jié)日本身就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

師:來參加這次蘭亭集會的都是賢人雅士,那么這些人聚集一處,除了修禊事還做了些什么?

生:“一觴一詠”,喝點酒,寫點詩。

師:你能不能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大家在一起是怎么喝酒寫詩的?

生:“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就是沿著一條河流,大家坐在水的旁邊,每個人輪流作詩喝酒,這樣的事情讓他們感到很快樂。

師:是啊,讓我們想到了一個游戲,擊鼓傳花,那么這次蘭亭集會可以說是既高雅又有趣。所以,王羲之慨嘆“信可樂也”,其中的“信”是實在、的確,確實讓人快樂。

2.巧妙設計,探究主題

師:眼下的蘭亭集會如此快樂、如此恣意,可是作者卻突然筆鋒一轉,呼出一句“豈不痛哉”,那么作者“痛”的是什么?大家看課文第三段,結合文本說說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生:“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人的壽命長短,聽憑造化??鞓返氖虑?、人的生命都是有一個盡頭的,最終會消失。

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時間很短暫,人與人之間相交往,一生很快就過去了。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強烈的人生短暫之感?

生:“俯仰”,還有一處“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很快這些事情就已經變成舊跡了。

生:“不知老之將至”,不知不覺中就老了,說明時間過得很快,快樂的事情和生命很快就會達到盡頭。

師:“痛”的是人生快樂有盡、生命短暫,同時生命是那么無常,死亡是人類不可抗拒的必然。那么大家再考慮,第四段作者情感由痛轉悲,悲的又是什么呢?請大家結合第四段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生:他知道死和生等同起來是不真實的,彭祖活了800歲,其實只是傳說,因此感慨萬分。他看到之前的人寫的文章感到悲傷,想到后人看到現在的文章也會感到悲傷,這樣就更悲傷了。

生:“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后人看待我們的時候,就如同我們看待過去的事情,感慨自己很快就會成為后人眼中的過去,所以他覺得生命短暫,應該給后世留下一些東西,所以要記錄下集會的詩文,要留給后世,讓后人感到他們的情緒。

師:作者“悲”的是什么?他既是為自己而悲,也為他人而悲,既為今人而悲,也為古人而悲,甚至也為后人而悲,因為這實在是人類的千古之悲?!巴础迸c“悲”有何不同?痛是作者在眼下蘭亭歡聚的時候,突然感到個體生命短暫的一種生命之痛,而悲則是人類的共同之悲。說“痛”的時候用了反問語氣,并且用了較強烈的語氣詞“哉”,而“悲”用的是“夫”,“悲夫”,是一種長久的、發(fā)自心底的喟嘆,是一種非常深沉的感慨。

3.深入淺出,感悟生死

師:生命是短暫的,死亡是必然的,這是壓在人類心頭的永恒陰云。那么從文本中是否可以看出,在王羲之所生活的時代,當時有一些人對生死持一種什么態(tài)度?第四段中出現“一死生”“齊彭殤”,其中“一”“齊”都是意動用法,把生死看成是一樣的,把長壽與短命等同看待,那么當時人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對生死的認識呢?有沒有同學了解?

生:這可能是當時的一種迷信看法,生死是有輪回的,生死是人的命運。

師:剛才同學說到了生死輪回,我們知道佛教當時已經傳入中國,并且非常盛行,這或許是人們產生這種生死觀的一個原因。同學們注意到了嗎?書下注釋告訴我們“一死生”“齊彭殤”是誰的生死觀?對,莊子。莊子是中國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而在王羲之所生活的時代,老莊思想是非常盛行的。所以當時人們對生死的看法也頗受道家思想也就是老莊思想的影響。

師:下面我們通過一段文字來了解一下莊子對生死是怎樣理解的?!叭酥?,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弊置嫔虾芎唵?,人的生命就是氣的匯聚,氣聚集在一起就是活著,氣散了就是死了。下一段是《莊子·至樂》中的一個片段,莊子的妻子死掉了,而莊子“箕踞鼓盆而歌”,之后這段文字,請同學來讀一下。(生讀。)

師:在王羲之所生活的時代,人們?yōu)槭裁磿貏e接受、認同莊子對生死的看法?我們需要還原那個時代的特定背景,也就是魏晉時期。大家學習歷史時知道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代,戰(zhàn)亂不斷,改朝換代異常頻繁,整個社會非常動蕩,統(tǒng)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當時很多士人在戰(zhàn)亂與政治斗爭中無端丟掉性命,《晉書·阮籍傳》寫到:“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焙苌儆腥四軌蜃晕冶H?。在那樣一個時代,人的基本生命權利都得不到保障,生死是旦夕之間的事情。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當時會有這樣的認識。也就是,既然人生如此無常,不知道哪天就會丟掉性命,所以就干脆把生死混同起來,消解自己內心的痛苦。

師:這樣的時代背景也決定了當時獨特的士人心態(tài)和時代風尚。士人們常感人生無常,普遍崇尚佛道,逃避世事以求自保。他們或“悟言一室之內”,擷取老莊片段,大談玄理;或寄情山水,笑傲山野,“放浪形骸之外”;他們或縱情飲酒,借酒消憂也借酒避禍;或服用丹藥,據說可強身健體,但對于魏晉士人而言這更是一種精神寄托。這些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師:大概王羲之正是由于不滿當時士人這樣一種對人生的態(tài)度,所以才在這篇文章中說:“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狈穸ㄟ@種虛無的人生觀和消極無為的人生狀態(tài)。但我們也發(fā)現,王羲之的這篇文章只破不立,只說生死是一件大事,把生與死混同起來是不對的,而并沒正面告訴我們如何對待生死。那么對于這個問題,同學們會給出怎樣的答案呢?下面請同學們4人或6人為一小組,組內簡單交流一下。每組選派一名發(fā)言人來說說你們的看法。(生小組討論,每組派代表發(fā)言。)

師:剛才大家的發(fā)言讓我想到了中國古代儒家對生死的一些闡釋。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儒家直接探討生死的話語不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孔子的言論思想大體了解,比如《論語》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子路有一次向孔子請教“敢問死”,即老師您是怎樣看待死的?孔子回答的是“未知生,焉知死”,雖然死生是件大事,但是我們更應該看重生。孔子還有這樣的一句話,“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最遺憾的事情是死了之后而名聲不為后人稱頌?!蹲髠鳌分杏兴^“三不朽”,即“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或者立德,修養(yǎng)自己的道德操守,或者立功,建立一些事功業(yè)績,對社會有意義,或者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形諸文字,著書立說,流傳后世,這也是實現人生不朽的方式。生死問題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哲學問題,我們今天只是進行了一個初步的探討,希望對同學們能夠有所啟發(fā)。

●教學評析(陳 宏)

如何評價一堂語文課的優(yōu)劣,無外乎兩方面的對立與統(tǒng)一:文與道,即人文性與工具性。我們的語文課尤其是文言詩文教學如何在經史子集和字詞句章、語修邏文之間從容徜徉,傳統(tǒng)文化的根如何在這種辯證關系中延續(xù)不絕,是我們每位教者始終要面對的問題。

1.扎實厚重,古韻十足

《蘭亭集序》雖然篇幅短小,但其文意理解的難度不小,陳雪蓮老師通過布置預習和下發(fā)學案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基本落實字詞;在講課過程中通過還原情境落實“曲水流觴”典故,用煉字法提醒學生重視“一死生”“齊彭殤”“俯仰”“痛”“悲”等字句,師生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來,讓課堂古韻十足;又用《莊子·至樂》片段、《論語》“敢問死”、《左傳》“三不朽”等文段的泛讀來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古意盎然,厚重沉穩(wěn)。以對文意的分析來帶動字詞的落實、文字的品味,通過涵詠文字、深味文意,表現出濃濃的語文味兒,讓語文課像一堂語文課,讓古文課像一堂古文課。

2.層層設問,脈絡清晰

從內容上來說,《蘭亭集序》所在的這個單元是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其共同特點是在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中往往含有抒情和說理的成分,而閱讀鑒賞這類文章,不但要置身情境,感受古人徜徉山水的情趣,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經歷和時代背景,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旨趣。陳雪蓮老師抓住文章脈絡清晰的特點,圍繞情感變化設計主問題,分析作者情感由樂而痛進而生悲的原因,“樂在何處”“痛的是什么”“悲的是什么” 、當時的人“對生死持一種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tài)度”“我們應該持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這樣做到了課堂脈絡歸納清楚,在層層設問中為學生理清思路,文章理解透徹,在不露痕跡的起承轉合中體現了教師的古文學素養(yǎng)和教學智慧。

3.深入淺出,重點研讀

《蘭亭集序》雖然情感脈絡清晰,可是情感變化的內在邏輯以及生死感慨背后所折射的時代特征等才是把握這篇文章的關鍵之處。陳雪蓮老師考慮到學生可能存在的理解困難,通過串講和點撥的方式強化了對課文第三段內容的理解,以“當時人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對生死的認識”為關鍵問題,鼓勵并引導學生思考生命,適時引入莊子生死觀以及魏晉時代的背景介紹,以期讓學生理解特定時代背景下生命意識的覺醒以及作者的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又與《論語》和《左傳》蘊含的儒家思想生死觀相對照,在短時間內讓很難把握的儒道兩家觀點進行了交鋒,然后又通過總結其不同之處,鼓勵學生小組討論“我們如何對待生死”將學生拉回現實之中,使其完成了生命觀的回溯與思考。

這堂課有意識地引入中國古代儒道兩家對生死問題的一些表述和認識,讓學生初步了解儒道生死觀,借以對文章的重點深入研讀,這種做法在文言文教學中本來不可避免,但在實際操作中做到位也很考驗教師的功力和底蘊,一旦做過頭很容易流于表面,將語文課變成政治課、倫理課,難以切入內心。陳雪蓮老師此處處理得非常到位,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全國中語會副理事長、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王鵬偉教授對此評價道:“(這堂課)對‘悲的解讀凝練準確,難能可貴之處是把魏晉玄學引入并做深刻分析,且未脫離文本,背景交代恰到好處,文化內涵揭示得很好?!?/p>

陳雪蓮老師講授的《蘭亭集序》,其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體現了語文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智慧,為我們提供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優(yōu)秀范例。

編輯/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猜你喜歡
生死觀蘭亭集序莊子
王羲之:蘭亭集序
當代作家(2024年3期)2024-06-29 22:18:20
爨體蘭亭集序(局部)
Dancing for theDead
話語雜糅中的生死觀建構——“生前契約”語類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速讀·下旬(2021年2期)2021-07-23 02:43:37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ТРИ ШЕДЕВРа
中國(俄文)(2016年7期)2016-09-18 01:22:08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伊金霍洛旗| 深水埗区| 铜陵市| 土默特左旗| 依安县| 嘉义县| 宣威市| 突泉县| 平远县| 元江| 东辽县| 日土县| 宝坻区| 光山县| 竹溪县| 尼玛县| 浑源县| 页游| 隆化县| 稷山县| 高雄县| 定边县| 青河县| 中卫市| 葵青区| 武鸣县| 铜陵市| 东丽区| 岗巴县| 山东省| 阳高县| 永川市| 嫩江县| 元阳县| 如皋市| 习水县| 娱乐| 宿州市| 嘉定区| 鹿泉市| 阿鲁科尔沁旗|